曾德宏的社会评论
644000陈,四川省宜宾市科技局办公室
认识曾德宏先生一年了。在这一年里,他总觉得像一缕柔和的风,带来淡淡的清香;再比如谦谦君子,令人肃然起敬
字如其人,他用心写每一个字,都是优雅的,适合人的。
他全身心地投入书法,对书法的恭敬态度令人惊叹。
(1)第一眼见到曾德红
当初报社安排我做采访,让我去见一个叫曾德宏的书法家。没见面的时候,我们已经在一些现成的资料上做了大概的了解。
就像一般的固定思维一样,我以为他应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长者,没有面具。我怀着钦佩的心情出发去采访这位书法家。
珠玉街6号1单元8楼,我敲开了曾德宏先生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精瘦男人,头发参差不齐,穿着毛衣和西装,目光锐利,一脸幸福。他给我让座并沏茶。我真不知道此刻他是主人还是仆人。他的一句“我是曾德红”让我一下子从七八十岁老人的刻板印象中清醒过来。真没想到这个瘦弱的小伙子是曾德红。
他家客厅正面挂着著名画家冯恩泰的《牡丹水仙》条幅,对面挂着著名书法家李代轩的六幅楷书屏风。上朝的地方是曾先生自撰行书的木刻对联“逆境无常,我只想着上进;得失有道,谨慎为上。“从这里,你可以看到你主人的人生境界。
再往上走四五步就是与客厅相连的工作间,沿着地板有铁花栏杆。车间里有一张大书桌,上面铺着毛毡,摆着文房四宝。墙上挂着著名画家王兴全的风景画,非常迷人。一面墙上挂着曾德宏先生自己的书法日课,一幅是严的《祭侄》,苍劲有力,气势磅礴,一气呵成。一方面有一张写着米元璋的舒素帖,浪漫典雅,别具一格,略显独特。
我完全打乱了准备好的采访提纲,我们随便聊了聊书法,诗词,对联,文学,艺术,现实生活。
我说,我想看你写曾老师说好。他抓起一支笔,抓起一张纸,没有折格子,随手写了一句“书山无路”;再拿一张纸,写下“学海安长”这句话,刚好凑成一副对联,隶书,风格介于《石门颂》和《张迁碑》之间,大格局,古拙,厚重。我心里喜欢。他写完了题词,说:“我送给你做个纪念。”
他精湛的书法技巧,高尚的人格,尤其是他的谦虚,让我渴望成为他的学生。
我说:“我很想做你的学生,跟你学书法。”
他说,“欢迎。”
在忙着剪辑编辑的时候爱上了书法。
(2)曾德红老师
曾德宏在书法上的成就盖过了他在教育上的影响。虽然获得了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三等奖,虽然是四川省青年骨干教师,宜宾市第四批学科技术带头人候选人,宜宾市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评审专家组成员,但社会各界普遍将曾德红与书法联系在一起。教育和书法构成了曾德红一生的全部,两者不可分割。作为一名在中学度过19年的高中语文教师,曾德红熟悉初中和高中(包括职高)的语文教学。他教的学生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文学艺术修养。问起他的同事,他们都说他的学生普遍书法好,作文有想象力,总分高。
接下来的2005年,他在宜宾一中教过的学生杨栗,作文得了56分,全市第一。与此同时,其他9名学生的分数约为54分。这10名学生的考试作文相继在《宜宾晚报》上发表,成为高中应试作文教学的典范。
2007年6月,他的学生作文《一个手机引发的事件》和《阿姨的证明》获得香港“慧智世界中学生中文微型小说创作大赛”选拔奖,他本人获得导师奖。
说到他的学生,他说象鼻中学有很多成功的学生,他们在91年级。最值得骄傲的是,没有一个学生的字不漂亮,无论男生女生。
在曾老师的语文教学观中,书法是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也特别注重学生论文的写作,这与著名诗人流沙河在一篇随笔中强调的一个文人要写得好如出一辙。当然,这种理念和做法也为他的学生在考试中赢得了分数。
如果说语文教学是曾德宏先生的左,那么书法教学就是他的右。
在宜宾的七年间,培养了多个省市书法家协会。
1991以来,在西南民族大学宜宾教学点、宜宾教育学院、宜宾师范学院、宜宾师范学院、宜宾青少年宫兼职任教。学生王连福、彭剑获得书法硕士学位,培养出张涛、肖春林、约翰·杨、钟伟、刘正权等一批在宜宾有影响的书法人才。
“桃李不言,自给自足。”他对学生的教育很有说服力,注重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他要求学生大胆地写,并仔细地评论错误。他常常忙得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但他单纯善良。他总能静下心来和学生打成一片。同学一起练字的时候总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学生们非常崇拜曾老师,总是认为曾老师会变魔术。一旦毛笔握在曾老师的手里,它就会变得非常听话,写得很流畅。但是到了我们手里,总是不听话,写不出老师那样的感觉。一些学生暗地里将曾老师视为偶像,并决心向曾老师学习,希望有一天成为像曾老师一样的书法家。
(3)书法家曾德宏
曾德宏先生出身于文学界,在文化界摸爬滚打多年。他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颗坚强的男子汉的文学心。他的确是一个有气质的人。
他书法功利性很强,以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和夙愿,追求艺术的真谛,享受激情和安逸。在跟曾老师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他对书法的推崇。他用心写作,融知识与灵性于一体,努力做到了艺术圣地的真实与美好。真的是一场纯粹的心灵娱乐。他的书法纯净自然,飘逸灵动,充满灵气、才气和书卷气。他书法中的笔画有条不紊的起伏,运笔时墨迹自然。可见他调动佛法的能力,即兴发挥的创造精神,看似简单、字面、充实、平和,精神却很远;善于将气血融入字体,气势磅礴,难能可贵。
自1993以来,作品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17次,成为我市较早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在宜宾市人民政府设立的最高文学艺术奖项中,三次获得杨汉生文学艺术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6年,宜宾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宜宾市拔尖人才”荣誉称号。
1996参加“第一届全国草书作品展”,他是我市唯一的参展作者。2002年参加全国首届书法“兰亭奖”展览,是我市唯一参展作者。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过中国兰亭奖展览、全国展览和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的书法家。2003年在宜宾成功举办曾德红书法作品展,出版《曾德红书法作品集》,举办曾德红书法学术研讨会。还多次组织曾德红书法作品展,为宜宾书法的发展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外,其作品多次参加中日、中韩书法交流展及多场地区展览。
大浪淘沙。中国的书法热过后,遗民都是孤独的和尚。
(4)谦谦君子曾德宏
当别人都在宣称自己的能力时,曾德宏先生总是宣称自己是农民。诚然,他出身农村,有着淳朴、诚实、执着、坚韧、顽强等优秀品质。他用勤奋点亮了人生的航标灯,他自己也有一段自白:“年轻时以放牛为乐,所以染上了牛的单纯和倔强。”擅长骑马玩水,村里人首屈一指。擅长双钩和人物画,能写,善书但字慢。麻木不仁,经常承载太多人。同类有不同的行为。十四岁,父亲去世,但他有意识地努力学习。玩世不恭,骑士精神,关心时事,有改变世界的想法。弱冠教,门无处不在,难以序列。成立至今,一直住在玄武山,感觉与世隔绝。读‘我为入世痴狂太累,但还是为学蠢论文太累’是一种年复一年的感叹,人在虚度光阴。人老无酬,荣辱与共。何必呢?我记得我的青春,但我不知道我现在是谁?"
即使是今天已经成为宜宾学院书法副教授的曾老师,依然是那么朴实、谦逊、平易近人、儒雅如君子。无论是全国展览的消息,还是省内展览或培训的消息,曾德宏老师总是把资料复印下来发给大家。有时,他骑自行车送学生回家。天气热,看到他挥汗如雨,开心的样子,真的很感动。我们说,曾老师,只要你说一句话,剩下的我们来做。他总是说,我应该为大家跑,我很乐意为大家服务。
我跟曾老师学书法已经一年多了,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他居高临下地说话。他总是和我们讨论如何写作。不像有些人,他不保守信息秘密。他总是拿出自己的收藏,一起欣赏。书和资料也是给大家看的。他一点也没有教师的架子。他给我们的印象是一个兄弟,一个同路人,一个谦谦君子。
2007年9月
我只和曾德红聊了两个小时,但印象深刻。我很惊讶这个小农夫的孩子身上有这么多东西。也许艰苦贫穷的农村生活磨练了他倔强的刚性。小小年纪就初尝世态炎凉,村干部以权谋私。分地的时候,他们把德宏家旁边的好地划到他的名下,把遥远而美丽的地划到德宏家。德宏对此不满,但又嫉妒心重,在路边的石头上写了一首抨击村干部不正之风的打油诗。他永远不会忘记生活的炼狱。父亲病逝后,13岁的德宏不得不分担家里的重担,耕田。下雨天,德宏赶着一头牛去耕田,牛突然变得不正常,拖着犁跑了(拖着山)。德宏拼命追,拖着犁往石头地里插,牛却跑了。德宏疲惫不堪,没能追上。后来家人去找了。德宏因此得了重病。这件事让他意识到坚强的意志和精神对生存的意义。65438到0984考入宜宾师范学院,开始展现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进取心和开拓精神。我主动组织了英语口语兴趣小组,成立了演讲协会,主持了全校的演讲和辩论。我当时很认真,怕自己普通话说的水平跟不上。我利用空闲时间,骑自行车到附近的山坡上,独自一人给沉默的山野大声朗读了一会儿。热爱文学,更热爱书法,生活费的三分之二都花在纸墨上。发起成立学校书法协会,先后拜罗广庆、刘、侯为师。在侯的直接影响下,他加入了侯门下的十三人书法小组,活动规律,思想开拓,勤于练习,相互学习,受益匪浅。1992年开始参加四川首届新人作品展,之后频繁参加省、国家级展览和比赛并获奖。他擅长草书和隶书,汲取古代先人的营养,也在现代名家沙孟海的书法中寻找自我的选择。书风多变,厚重,大气,充满时代气息。
2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曾德红,在耕牛拖山的威慑力中,早已不是那个稚气未脱的少年。20岁不迷茫的德宏,可以从容的主动掌控自己的命运。他在讲台上趾高气扬地授课,同时在书林中也有所建树,名声大噪。但他并不满足,还在刻意地、雄心勃勃地超越自己和他人。他对自己的过去做了总结,正在重新思考,调整,为新的冲刺充电。(丁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