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和效果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教师是这一重任的肩负者,教师的素质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但是,目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师的培训、学习、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仍然非常重要。面对课程改革新时期教师培训的新需求,如何转变教师培训模式,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结合教师培训的现状,我想谈以下几点:

一是专业指导,提高集中培训效果

教师的集中培训包括一般培训、课程标准培训、教材培训和一些专项培训。集中培训的理念必须具有前瞻性,必须发挥其专业引领和导向作用,为教师的个人反思和同行交流保驾护航,指明方向。没有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教师的行动研究只会在同一层面上重复,个人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无从谈起。集中培训的重要性也是我们教师培训管理部门要特别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全区、全校的集中培训,首先要确定主题,定位目标,把握培训方向,选择有能力、有实力的专家或教师授课,确保培训内容和思路与新课改的步伐同步或超前,使参与培训的教师真正受到启发,取得实效。每次培训后都要求学员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有效提高了集中培训的效果。

二,立足学校实际,探索校本培训的有效途径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有效途径。事实表明,教师的真正成长,仅仅依靠岗前培训或出国留学是不够的。学校是熔炉,是研究中心,教师是研究者,教师能力的显著提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要立足学校实际,办出特色,将培训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使校本培训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和能力提升的过程。

1.建立培训保障机制,营造和谐的培训氛围。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集团成员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最前沿,是教育教学的“排头兵”。制定并实施校本培训工作计划,完善培训体系,促进校本教研规范化。如:理论学习制、集体备课制、课内听课制、教学反思制、导师制等。,从制度上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率。还注重营造有利于教师研究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以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加强教师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形成长效机制。

2.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坚持政治理论学习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以师德建设为核心,深入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并将其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的精神,进一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造就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特别注意引导青年教师端正教育思想,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敢于挑战和创新,尽快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任,胜任自己的教学岗位。

3.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只有发展教师,才能发展学生和学校。因此,应该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指导教师不要满足于做一名教师,要努力做研究型、科研型教师。

4.深入课堂,进行实践探索。

过去的实践证明,我们应该改变集中和报告培训的形式,应该进行更多的案例分析和现场指导。课堂是实施这一举措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所以,注重课堂讨论和即兴指导是最好的训练形式。应不定期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现场课堂指导。

5、强化反思意识,提高专业水平。

反思是校本教研最有效的方式。正如叶澜教授所说,“写终身教案不一定能成为名师,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能成为名师。”在实施过程中,尝试以下方法:

(1)多次备课。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改进方向,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教学后的反思。教师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写下来,让有用的经验得到及时的总结、提炼和升华;失败的教训是可以改正的。

(3)选择优秀的教育教学案例进行讨论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竞赛或投稿。通过以上方法,教师的问题意识和反思能力逐步增强,教学行为得到有效引导,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6.以研究为切入点促进教师转型。

教师除了参加培训和教研活动外,还要增强研究意识,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没有研究能力的老师永远是“老师”。因此,我们鼓励教师从自身的问题和需求出发,结合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帮助每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进行案例研究,选择和建立总课题和子课题。它将日常教学与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效促进了教师的转型。

第三,建立服务平台管理机制,为培训提供保障。

1.创建管理机制

教师继续教育是法律赋予教育行政部门的义务,只有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管理、分工负责,教师培训才能取得实效。首先要有专职的继续教育指导中心,是科研工作组的联络员和组长。其职责是领导工作组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帮助在职教师实现专业目标和满足专业需求,改革教师教育管理机制,为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提供管理制度保障。

2.搭建网络服务平台

一方面,学习模块和课件是根据远程教育的各个层次的不同标准制作的。软件环境下的自主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主要学习方式。面对不同起点和层次的老师,必须依靠不同层次的任务模块来激励他们学习。在这种学习活动中,我们的重要工作是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通过任务来组织学习,同时注意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学习,而不是强迫他们在自学中尽最大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并安排老师在线讲课和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建立网站,负责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做好网络宣传。通过网上聊天室、QQ群、MSN等即时通讯工具和网络论坛,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学习经验和相关资料,同时也成为了解教师培训需求的场所。该网络也使所有教师能够更方便快捷地了解教师培训的现状和相关政策。

3.建立保障机制

一方面,加强教师教育的政策保障。用政府文件统一教师认识,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另一方面,建立了合理的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分担机制,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来源得到保障。

第四,培训效益的科学评价

教师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何通过培训达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我认为在关注培训过程的同时,更要充分发挥培训结果的效果。现实中往往是老师参加培训后,拿到证书就意味着培训结束了。至于学什么,怎么学,没人问。这种现象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培训结果的有效性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培训结果。因此,无论是培训的组织者,还是培训对象的派出单位(学校),首先要重视培训后对教师的跟踪考核,给受训教师留足作业(例如,向同事汇报培训经历或进行专题学习、交流实践活动等。),并充分利用受训教师的学习效果进行校本培训。特别是要发挥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示范辐射作用,实现学习资源的共享;其次,参与培训学习的老师最有发言权。可以参考国际教师培训评估的有效做法,专门设计一份培训效果评估表,采用半开放式问卷的方式对教师培训的效果进行现场评估和调查。此外,还将建立成果集,在全市范围内交流受训教师的科研成果和论文,方便教师经验交流,也方便向学术刊物和期刊推荐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