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调查分析
郑大勇江苏金湖中学211600
摘要:本文从青少年亚健康的表现出发,阐述了青少年亚健康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亚健康体育对策
青少年身心亚健康状态及消除对策研究
江苏省金湖中学郑大勇211600
文摘:根据身心亚健康的概念及其表现,探讨亚健康的发展因素及消除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亚健康体育对策
“亚健康”是一个新的医学概念。20世纪70年代末,基于疾病谱的变化,医学界将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977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将健康的概念定义为“不仅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医学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健康和疾病的研究,研究表明,当今社会存在着庞大的人群,存在着各种身体不适,但医院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疾病,医生也没有更好的治疗方法。这种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2] [7]亚健康——健康的“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边缘状态,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状态,既可以转化为疾病状态,也可以转化为健康状态。医学专家认为,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肿瘤、心血管疾病、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代谢性疾病,因为这些疾病有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最初表现为亚健康状态,此时不加注意很容易发展为真正的疾病。
一、我国青少年亚健康现状。
清华高材生刘海洋熊伤事件;钢琴七级女生剁手指;北京一个男孩怀揣着音乐人的梦想自杀了;辽宁一群大学生享受偷窃;无法承受父母和老师对他成绩不好的责备,这个年仅14岁的男孩上吊自杀了。一个初二女生因为考试作弊,羞于见人,不堪忍受,跳楼自杀。专家指出,这些极端行为表明相当多的青少年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中国心理学会科普专业委员会主任吴世煌教授介绍,根据目前的心理咨询,部分中小学生存在自杀念头或报复心理。虽然不能认定为某种疾病,但已经反映出这些孩子存在心理行为障碍,或者存在隐性的心理行为偏差。
广州近七成(69.5%)青少年感到工作学习压力大,年龄越小比例越高。调查结果还显示,73.2%的青少年在最近三个月内经常出现疲劳、睡眠不佳,甚至失眠、腰酸背痛等通常只有成年人才会出现的身体不适症状,且不同年龄段之间无明显差异(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4日,2001)。根据对全国22个省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我国有3000万(约26%)青少年处于身心亚健康状态。
2002年,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张建新博士带领一批研究生做了一项关于中学生身心的研究。该项目覆盖北京、山东、广东、四川、河南、甘肃六个省(直辖市)。在一至三年级的3000多名学生中,物理问题得分较高的样本比例约为19%。心理焦虑得分高于正常值的样本比例约为27%;人际敏感得分高于正常值的样本比例约为31%。强迫和冲动行为得分高于正常的样本比例为45%。可以看出行为问题高出45%左右,比人际关系、身体、情绪问题分别严重365、438+0%、65、438+09%、27%。
亚健康的典型表现有失眠、乏力、倦怠、气短、虚汗、心悸、性功能减退等。、精神抑郁、无精打采、记忆力减退、心烦意乱、焦虑不安、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冷漠、无助、孤独、情感上空虚、觉得人生没有意义,甚至有自杀的念头。亚健康会从各个方面慢慢吞噬人的身心,让人疲惫不堪。据有关专家分析,青少年身体上受到很大伤害,精神上压力很大;年轻的青少年和年长的青少年一样感到不舒服。为了使社会、家长、教师和学生对亚健康有足够的重视并正确对待,本文对青少年亚健康的成因做了粗浅的分析:
二、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a、家庭的教育观念。“盼儿子成功”“盼女儿成功”是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理,但什么是“成功”“成功”呢?几乎每个家长都认为孩子能考上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那才是真正的成功。还有那些有一技之长的,比如体育优秀,音乐有造诣,创作表演等。,不能算是人才。中国家庭教育协会常务理事王宝祥曾经做过一个全国性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有85%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最重要的是德育,但在一系列的选择性题目中,家长的回答显示前三名都没有德育。家长最关心的,实际上也认为最重要的是孩子学习和成绩的智育。调查显示,82.3%的家长认为学生学习好是主要任务,而那些兴趣小组被认为是扯淡。某学校把发展兴趣小组作为教育教学的一大特色,家长们采取各种方法让孩子上课外班。所以学生不能参加很多比赛,很多活动。(见表1)其实孩子有很好的表现能力和活动能力,为了实现父母的考上大学的理想,在很多场合,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感情和才华藏在心里。于是,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学生越来越少,报名参加学校艺术节的学生越来越少,参加科技节的选手越来越少。我们学校初三一个学生的家长本身就是体育老师,孩子的爷爷也当过校长。虽然这位学生在体育方面很有天赋,但他的父亲仍然不惜动用各种关系浇灭孩子参加体育比赛的强烈愿望。原因是家长认为参加这样的活动需要训练、排练、观察、探究,会耽误学业,所以想尽办法不让他们参加这样的活动。殊不知,这种做法并不科学。李大钊曾说:“要玩就要玩得痛快,要学会踏实。”所以家长不让孩子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扼杀了孩子的兴趣,摧残了孩子的心灵。在学习压力下,别的什么都不用管,会让孩子遇到挫折,容易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厌学,甚至做出过激行为。比如最近浙江金华中学的学生,因为学习压力过大,杀了自己的母亲,就是典型的心理异常。这充分说明很多青少年的心理亚健康都是父母错误的教育观念造成的。
b,家庭教育的方式。现在家里基本都是孩子,生活在父母和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在这样的条件下,青少年的物质生活很丰富,但精神生活不一定很好。他们住在自己屏蔽的小房间里,住在四季如春的空调房里,住在衣锦还乡的富裕条件下,但思想封闭,电视已经和他们脱节。即使是寒暑假,他们也只能在规定时间内和电视短暂交流。和同学的校外交流成了纸上谈兵。青年时代的学生更差。他们的电话、日记和书包都成了父母严格控制的对象(见表2)。青少年的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压抑,精神世界逐渐变成了一片荒漠,青少年与父母的代沟越拉越大。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年轻的学生怎么可能完全健康?他们的身心已经被束缚,我们只能看到他们的物质条件高度优越,精神世界严重贫瘠。
(二),学校因素
a、教学因素。有专家指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生活技能素质的前提。只有及时消除和纠正不良心理,才能避免第二次“刘海洋”。而我们的家长只要求学校有明显的学习成绩,学校也考虑自身的生存发展,所以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结果,学生成了这场“成功之战”的受害者。最近对某市某重点中学150名高三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一半的高三学生心理上存在亚健康症状。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75.66%的人抱怨他们极其疲劳,63.82%的人声称他们对学习感到厌倦,39.47%的人在考试前感到焦虑。虽然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有放松高考复习,但60%的学生承认他们的学习情绪永远不可能高。最让我不解的是,无名的人很生气,却没有精力攻击。78%的学生表示,他们对城市的污染非常敏感,尤其是噪音,他们比普通人更渴望安静祥和的景观来休息身心。[9]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学校允许学生参加数学、奥数、写作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班,小学三四年级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把人的思想感情心理排除在教育之外,必然导致教育的畸形,从而扭曲人的生活。日本教育家井上雅治认为,魏徵的教育“忘记了方向”,“失去了另一半的教育”。[5]为了避免陷入上述教学误区,时至今日,虽然学校和老师都注意到了,并在努力改进,但由于家长们焦虑苦涩的目光和社会习惯的评价,心理健康教育只能在陀螺中旋转。
b、运动场地设备。学校体育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间接因素。如今,仍有一些学校没有可用的篮球场。就算有,也是缺胳膊少腿,或者只剩下几个瘪球。虽然有些学校有这样的设备,但也只是为了验收的摆设。2002年9月13日,国家体育与健康新教材编写组潘老师在淮安市新教材实验区解读课程标准培训会上说:有的学校花了大价钱建天然草坪田径场,学生却只能“望田兴叹”,因为教育部门成了无儿无女。如果让孩子玩,就很难应付上级的检查,也无法向他们展示自己的成绩。这样的设施和运动器材,怎么能不制约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呢?
(3)社会因素
a、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工作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压力有时会有意无意地传递给青少年,也是青少年亚健康的一大诱因。
改革开放进入市场经济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推动了教育的变革,社会的成功观影响了家庭教育,社会上的热门专业引导了学生的目标。所以孩子从小学开始,在父母“盼孩子成功”“盼女儿成功”的思维引导下,放学后一会儿学习这个一会儿学习那个,作业、培训班、补习班没完没了。这样,学习对孩子来说不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一项网上调查显示,70%的青少年觉得学习压力太大,身心疲惫。
由于这些因素不断作用于青少年,久而久之,青少年容易出现心理偏差和行为异常,导致中学生亚健康。
b、商业娱乐场所太多。由于学校缺乏体育设施,体育器材不对学生开放,青少年出了校门和家就只能去网吧、游戏厅、录像厅。一个只有15岁的男孩在列举了几个游戏的名字后告诉记者:玩电脑游戏挺过瘾的,电脑模拟的打斗或者打斗场面特别真实,“就像真的一样”。比较有意思的是网游,几个人一起喊着打起来,“极其过瘾”。一个17岁的男生,比较喜欢在网上聊天。对他来说,“聊天室”里的生活比现实生活更丰富,人们很容易忘记包括学业在内的“烦恼”,而与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偷情带来的恶作剧更令人兴奋。有一次,我听一位家长说,他的孩子经常去网吧,有时候四五天不回家,也找不到。孩子花了钱不说,身体也坏了。经常在报纸上看到有人(一个成年人)在网上聊天,然后网恋的报道...成年人尚且迷茫,何况未成年人?因此,社会上的各类经营场所也是诱发青少年亚健康的重要因素。
第三,预防亚健康的对策。
身体无病,头脑无病,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当今世界公认的“全面健康”的三大要素。现在很多中学生人际关系紧张,应对能力差。经常出现抑郁、胆怯、猜疑、担心、孤独、易怒或情绪低落等心理障碍。这些性格和情绪问题往往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使心理活动偏离正常状态。【11】虽然我们的青少年看起来没有生病,四肢健全,但是他们的身心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来自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的因素纷纷困扰着他们。他们可能是心理素质“亚健康”、“情绪亚健康”、“思想行为亚健康”、“身体发育亚健康”。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预防亚健康的对策。
(1)家庭:更新成才观念,改变教育方式。我们现在的家庭要干净地改变旧的、落后的、错误的教育观念或经验,这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基础。2002年5月18日,顾秀莲同志在《关于更新家庭教育观念》的报告中指出,科学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目前普遍存在家长缺乏教育孩子的科学经验,固守过时、落后、错误的教育观念,重教轻教。迫切需要解决家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矛盾。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导向。我们强调在家庭教育中要树立新的观念,如青少年观、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教子观等。,即让家长认识到,家长要平等对待青少年,尊重青少年,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教育,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进行科学的教育。她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家庭教育,做好下一代的培养工作。现在家长尤其应该做的是,把孩子失去的东西——自主权,精神生活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幼儿,让他们拥有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权利,让教育凸显生命的灵动性。我们的家长、学校、社会都应该牢记并做到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幼儿的思想,让他们思考;解放幼儿的双手,使他们有能力;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见;解放幼儿的嘴巴,让他们开口说话;解放幼儿的空间,让他们接触自然和社会;腾出时间让幼儿学习他们渴望学习的东西。
(2)学校:更新育人理念,推进素质教育。是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有效途径。学校要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出发,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重新审视育人的方法,各教育主管部门也要据此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做到标本兼治,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国家已经注意到负担过重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减负”成为当前教育的重点内容。我们应该从各方面积极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负担,如有效减轻学生的书包重量,削减不必要的辅导材料,不允许各种补习班,在中小学生中推行素质教育,摒弃以前的应试教育,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发展自己的个性,并努力引导青少年积极实践健康的生活方式。265438+20世纪初的第八次课改,是一次培养人才的伟大工程改革。18世纪的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自然希望孩子在成为成年人之前是孩子的样子。如果打乱了这个顺序,就会结出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饱满,也不香甜,很快就会腐烂;我们会创造一些年轻的医生和年长的孩子。”人体与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心理在于健康的身体。不健康的心理会导致身体异常,甚至生病,因此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3)社会:净化社会教育环境,构筑世纪育人新空间。比如各种商业网吧、游戏室、舞厅等。学校周围200米内都不允许开,这是社会对年轻人的人性化。除了这样的社会管理方式,社会还应继续改善社会教育环境,净化青少年的活动空间和生活空间;建议进行社会立法,保障社会教育环境的健康,国家职能部门加入“救雏鹰”行动,保障社会环境的健康,与全社会共同实现建设世纪育人新空间的目标。
(D)青少年:调整和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和把握正确的世界观。青少年要保持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青少年拒绝亚健康的基础。此外,青少年应加强体育锻炼,这是走出亚健康最有效的方法,因为体育锻炼能促进自我意识;体育可以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运动的新需求与原有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成为推动心理发展的动力;同时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青少年增强免疫力的有力途径。
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的社会、学校和家庭应该迅速行动起来,打一场“青少年健康保卫战”,青少年也应该加强自身修养,增强免疫力。让亚健康离青少年越来越远。
四。参考资料:
[1].宋再兴。亚健康:人体的潜在危机[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0。
[2].傅山来。姜。265438+20世纪健康新视角:走出亚健康[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教育出版社. 2000.4。
[3].范冰友。王春生。体育与科学:体育与健康的“第三态”——亚健康分析。江苏。江苏体育科学研究所. 2002.3
[4].中国亚健康网。Http//www.e-345.com[cp]。
[5].冯建军、朱小蔓、德裕日报。启迪和滋润生命是教育的核心。
[6].杨东平。教育:我们有话说。夏令营比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
[7] http//www.365kj.com体育教师网2003-3-2
[8]网上健康与亚健康概述。
〔9〕.Http//www.45youth.com
[10]新华网
[11]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中国教育,教育研究,基础教育,专题研究,心理健康教育。关于中学生心理障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