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东笔下人物的生活

医科大学毕业前一年,在北京协和医院实习,接受基础培训。毕业后分配到协和医学院技师创办的解放军胸科医院。协和医院的医德医风、技术水平、科学学风都是当时国内最好的。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学风为朱晓东的一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朱晓东常说,他是在解放军这个大熔炉里接受的无私奉献和团结奋斗的教育,他学会了如何对待病人和如何学习的良好训练。这两条主线构成了他医生生涯的基石。

1958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从事胸心外科工作。当时我国的心脏外科还处于起步阶段,只能做简单的手术,心脏疾病的病理解剖、血流动力学变化和影像学诊断才刚刚开始。除了跟随老专家日夜奋战在临床一线,朱晓东还特别重视基础研究,重视临床与基础的结合。1962后,积极参与心导管室建设,开展各种心导管检查和血管造影,特别是在当时缺乏医疗设备和有效X线防护的条件下,开展左心房穿刺,研究左心室血流动力学。虽然推出了土办法,但还是成功了。当时国家经济困难,朱晓东和他的同事们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工作。由于没有电,他们经常不得不白天做临床工作,整夜在心导管室的荧光屏前工作,直到第二天早上。

1966文革动乱后,心脏外科陷入停顿。当时,作为主治医师的朱晓东坚持不间断地进行心脏手术,以确保医疗质量。同时,他还代表他人完成了在阿尔巴尼亚培训医生的教学任务。

1975被组织选中去英国留学一年。当时国内很少开展冠状动脉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术。在伦敦儿童医院和利兹医院学习后,朱晓东专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和人工心脏瓣膜的开发。65438-0976年,研制成功牛心包生物瓣,在国内首次成功应用于临床,随后该技术向全国推广。1979年在全国心血管外科学术讨论会(文革后恢复的第一次全国会议)上作了交流。心脏外科领域急需发展,人才严重短缺。当时国家还没有完全开放,医生不容易获得学习资料和信息。朱晓东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查询国内外心脏标本及相关书籍,结合个人心脏外科临床实践进行写作。经过五年多的努力,1980出版了临床用书《心脏外科基础图解》。本书已成为国内众多心脏外科医生的启蒙性专业书籍之一,也是心脏外科相关专业的参考书。

1980赴澳洲留学,专攻冠状动脉外科。当时国内只有少数几家医院可以开展这种手术,数量非常有限,效果也不理想。回国后,朱晓东积极与阜外医院的同事开展冠心病手术,并努力协助国内多家医院开展冠状动脉手术。同时,继续普及心脏瓣膜手术。65438-0992任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研究所所长期间,首先提高了该院心脏病医学预防的综合实力,培养了学术带头人,提高了医学教学和科研水平。阜外医院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同时,大力为全国医院培养技术骨干。从而使冠心病、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在一些合作医院中逐渐规模化发展。

65438-0996,朱晓东当选为中华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他积极推动该专业在中国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如与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TS)和国际心胸外科医师协会(ISCTS)建立联系,为心胸外科在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