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帮助物流行业抹去“碳足迹”_碳足迹

如今,随着环保、绿色的理念逐渐成为全球意识,全球范围内对碳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一项新的业务——“碳排放权交易”正在悄然兴起。这意味着低碳排放的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应用先进技术和提高管理能力从高碳排放的企业赚到真金白银,也意味着与碳排放密切相关的行业将有可能重新划分市场。目前中国的物流行业正在经受这种考验?

绿色拷问中国物流

"在不久的将来,“碳足迹”管理将成为关系到企业发展的一件大事."中远网络物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黄感慨道。据黄介绍,所谓“碳足迹”是指个人或企业的“碳消耗量”;“碳”是指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构成的自然资源。碳消耗得更多,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也产生得更多。制造企业的供应链一般包括采购、生产、储运,其中储运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签署国,我们的运输和物流行业必须对其在运输过程中排放的碳负责。即使在不久的将来,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管理碳排放,不仅难以降低运输成本,而且企业还要为自己排放的碳买单。”黄对说:

事实上,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的第一承诺期内,工业化国家必须在1990总排放量的基础上,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减少5.2%。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在此期间不承担减排义务,可以将其减排卖给发达国家,换取资金和技术,然后用于国内环保。这是《京都议定书》设计的清洁发展机制(CDM)的精髓。

“摆在中国物流业面前的唯一选择就是合理管理碳足迹。管理碳足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黄解释说,这包括每个存储中心的位置、存储数量、需要的能源、运输里程、运输路线的安排、考虑使用柴油或汽油的成本和用量、是否通过增加车辆运输来减少碳排放。

在黄看来,在目前中国物流行业“中间大、两头小”的信息化状态下,很难实现精细化的碳足迹管理。中间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很强了。比如中远物流,有非常完善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包括订单、仓库、配送管理系统,但从来没有在这些数据上做“智能化”文章来降低成本。“绿色供应链优化”就是这样一种尝试。“两头小”就是现场加工能力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减排”成为中国物流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

抹去“碳足迹”

“碳足迹”不仅关系到中原物流本身,也关系到客户的未来,包括家电行业――也许有一天,如果你的“碳足迹”排放不达标,出口之路就永远封闭了。

据悉,中远物流于2006年底申请了国家发改委的技术创新项目,以提高中国物流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并于2007年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新型物流技术实验室。该实验室的第一个合作项目是与IBM中国研究院合作,包括绿色供应链项目和供应链优化。

“目前,绿色供应链优化项目已取得一定成效,其推广将对中国物流业碳排放管理起到积极作用。”据参与该项目的IBM中国研究院丁洪伟博士介绍,供应链将首先涉及产品设计、采购活动、生产相关活动、仓储以及连接所有活动和供应链环节的配送活动。

“我们强调定量分析方案,一个是定性,一个是定量。企业战略的定性考虑,包括整个市场趋势、物流运营策略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定量分析会考虑很多客户的客观数据,包括物流节点、地理位置、设备运输成本、运输能力相关的技术参数、历史数据等。”丁洪伟说。

在IBM看来,通过IBM的海量数据处理和基于网络的智能分析,中远物流可以通过全球化管理更清晰地优化运输路径。“我们过去的系统侧重于数据,而不是情报,这与国外有很大不同。现在要做的是改变两个小问题,重点处理基础数据总结的知识,从而指导实际工作。”黄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