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培训注重什么?
一,员工培训:人力资本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人力资本理论创始人、1979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20世纪60年代,T.W .舒尔茨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突破性的结论:在现代社会,人的素质(知识、才能和健康等)的提高。)对社会经济增长的作用远大于(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指非熟练劳动力)的增加,而人的知识基本上是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根据这一理论,人力资本的再生产不仅应视为一种消费,也应视为一种投资,而且这种投资的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而且,人力资本投资不再符合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而是边际收益递增。
20世纪9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焦点不仅是资本、技术等传统资源,更是基于人力资本的创新能力。同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范围更广,市场变化越来越快。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企业必须保持不断学习的能力,跟踪不断变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思想,才能在广阔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持续投资,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使人力资本不断增值,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绩效,实现战略规划,已经成为企业界的* * *学问。
加强员工培训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相统一,满足了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充分发挥培训对企业的积极作用,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
二,有效的员工培训体系的特征
判断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培训体系能否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一个有效的培训系统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1.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的。
企业培训体系根植于企业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战略体系。只有根据企业战略规划,结合人力资源发展战略,才能为企业量身定制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培训体系。
2.有效的培训系统关注企业的核心需求。
有效的培训体系不是权宜之计的“救火工程”,而是深入挖掘企业的核心需求,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预测人力资本需求,提前为企业的需求培养和储备人才。
3.有效的培训体系是多层次、全方位的。
归根结底,员工培训是一种成人教育。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考虑员工教育的特殊性,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培训技术,针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针对具体的个人能力和发展规划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多渠道、多层次地构建培训体系,达到全员参与、共享培训成果的效果,使培训方式和内容适合受训者。
4.有效的培训体系充分考虑员工自我发展的需求。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最高需求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根据自身需求接受教育和培训,是对自我发展需求的肯定和满足。培训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同时要与员工的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实现员工素质与企业经营战略的匹配。这一制度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轨道,使员工在服务企业促进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同时,按照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通过参加相应级别的培训,实现个人发展和个人成就。此外,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也让员工意识到,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才是立足社会的根本。一个有效的培训体系应该肯定这种需求的正当性,并给予合理的引导。
三,建立有效培训体系的基本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
员工培训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从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紧密结合岗位的特点,紧密结合培训对象的年龄和知识结构。
2、全员培训和注重提高的原则。
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类在职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全员素质。同时,要重点培养一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特别是中高层管理人员。
3.因材施教的原则
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技能、岗位和个人发展意愿,选择适合个人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的培训方式和方法。
4、务实的原则。
效果和质量是员工培训成功的关键,必须制定全面周密的培训计划,采用先进科学的培训方法和手段。
5、激励原则
将人才培养与人事任免、晋升、奖惩、工资福利等结合起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学员,管理者也要多关心学员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四,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1,培训需求分析与评估
制定培训计划,首先要确定培训需求。从自然减员、现有岗位需求、企业规模扩张需求、技术发展需求等方面预测培训需求。对于一般培训活动,可通过以下方法确定需求:
(1)业务分析
通过讨论公司未来几年的业务发展方向和变革计划,确定业务重点,并配合公司整体发展战略,用前瞻性的视角将新发展的业务提前纳入培训范畴。
(2)组织分析。
培训的必要性和适当性,以及组织文化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前提条件,否则如果培训造成公司内部更大的认知差异,就得不偿失了。其次,还应分析组织结构、目标和优缺点,以确定培训的范围和重点。
(3)工作分析(job analysis)
培训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工作质量,根据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规范表确定岗位负责人员的工作条件、职责和素质,明确培训的内涵。
(4)意见调查。
采访各级主管和承包商或进行问卷调查,询问他们的工作需求,并如实说明培训的主题或应加强哪些能力。
(5)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oval)
合理公正的绩效考核可以显示员工的能力缺陷。最终绩效考核完成后,可以体现员工的改进计划,激发员工的潜能。因此,绩效评估成为确定培训需求的重要来源。
(6)评估中心
在员工晋升过程中,为了保证选择候选人的适当性,利用评价中心来衡量候选人的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可以衡量员工培训需求的关键点。
对于特殊培训,可采用自我申请的方式,以满足工作专业的需求和时效性。
培训需求反映了员工和企业对培训的期望,但要将这些需求转化为计划,就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培训需求的评估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1)培训需求是否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
只有符合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培训需求才能得到满足。培训需求至少要满足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改变态度这三个目标中的任何一个。
(2)培训需求是否与企业文化相一致。
如果某个培训需求与企业文化发生冲突,就会造成企业文化的混乱,结果得不偿失。
(3)参与培训需求的员工数量。
不同的员工有不同的培训需求,应该优先考虑企业中大多数员工的培训需求。
(4)培训需求对组织目标的重要性
如果培训能给组织带来很大的好处,就应该优先考虑这样的培训。
(5)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专业水平的程度。
应优先考虑通过培训可以大大提高专业水平的需求。
培训需求评估可以确定培训需求是否应该得到满足,它需要按照优先顺序形成一个序列,这为设计培训系统创造了条件。
2.如何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
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目标和培训管理方法,培训管理包括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和培训评估。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1)培训机构
企业培训机构有两种:外部培训机构和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公司、高校和公司间合作(即派遣本公司员工到其他企业挂职培训等。).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者人力资源部门履行职责。
企业根据自身的资金、人员、培训内容决定选择外部培训机构还是内部培训机构。一般来说,较大的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如摩托罗拉大学摩托罗拉公司和明基大学明基电通。规模小的公司,或者培训内容比较专业,或者培训人员少,缺乏规模效益,可以求助外部咨询机构。
(2)培养目标
根据参加人员的不同,可以分为:高级管理人员培训、中级管理人员培训、普通员工培训和工人培训。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法和内容。一般来说,对于高层管理者,以灌输思想和能力为主,参与人数不宜过多,采用短期强化的方式,采用讨论学习的方式;对于中层人员,注重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和指导,培训规模可适当扩大,培训时间可适当延长,演讲、讨论、报告可错开,利用互动机会增加学习效果;对于普通职工的培训,要加强对其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大班制、长期延伸教育、丰富员工基本观念、强化业务操作等形式进行。
(3)培训方法
从培训的方式来看,有在职培训和脱产培训。在职教育是指工作教学、工作轮换、工作实习和工作分配。在职教育对提高员工的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和专业技术能力有很好的作用。脱产教育是指在专门的培训场所接受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脱产培训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传授知识、发展技能培训、改变工作态度培训等。在职教育和脱产教育相结合,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灵活培训员工。
(4)培训计划
员工培训的管理非常重要,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良好的管理作为保证。培训计划涵盖培训依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课程内容、师资来源、实施进度、培训经费等内容。
一个有效的培训系统要求培训计划应按照拟议的管理程序制定。首先由人力资源管理部(或培训主管单位)发放培训需求问卷,由各级人员讨论填写,直接主管批准。之后由人力资源管理部汇总拟定培训草案,提交上级主管审批,并在年度计划会议上讨论通过。在训练方法上,要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善用演讲、讨论、研讨、模拟等方法,可以增强训练效果。同时,在培训内容上,最好采取自我管理的方式,由员工和主管或讲师共同制定培训目标和主题,场地开放、自由化,可以增加员工的学习意愿,提高学习效果。
(5)培训实施
培训计划制定后,必须有组织地实施。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最好把培训和考核结合起来,注重过程控制,在培训过程中观察参与者的反应和意见。培训是一个持续的心理转化过程,因此员工在培训过程中的社会化变化比培训结果更值得关注。
(b)在实施培训计划时,应强调灵活性和例外管理原则。对于一般的培训,可以整体处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于具体的培训,应采取例外管理,各单位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三)培训活动要注意提前沟通,营造学习氛围,从而加强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逐步建立学习型组织。
(6)培训评估
培训的效果评估和反馈不容忽视。培训的有效性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效果评估的方法分为过程评估和后评估。前者重视培训活动的改进,从而增强实质性培训的有效性;后者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决策参考。从合理化的角度来说,最好是两者结合。效果评价的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非实验设计。具体来说,根据柯克帕特里克的培训目标水平,有效性评估方法采用以下方法:
(a)如果培训的目的是了解参与者的反应,我们可以利用观察、访谈或意见调查来了解参与者对培训内容、主题、教材和环境的满意程度。
(b)如果你想知道参与者的学习效果,你可以用笔试或经验来了解他们的知识增加情况。
(c)如果你想知道参与者行为的变化,你可以观察他们的行为,并采访他们的主管或同事。
(d)工作业绩的衡量更加困难,可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