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托管不进行科目训练有什么违纪行为?
据悉,《征求意见稿》提出,对自然人、法人或者组织面向社会招收学龄前儿童和3周岁以上中小学生,违规开展校外培训的,给予行政处罚。
具体来说,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利用居民楼、宾馆、咖啡馆等场所,以咨询、文化传播、素质拓展、住校教师、夏令营或托管等名义,都属于“校外补课”。
并明确了对这些违法行为的处罚措施:
“情节严重的,处以5万元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654.38+万元以下罚款。”
所以在学校周围,那些在学而思、新东方等教学培训巨头相继转型后,依然以各种形式和名义与家长沟通补课补偿的老师或教学培训机构,估计是彻底凉了。
事实上,在双减之后,一些大中型教培机构转型、破产或跑路,一些曾在校外培训中获利丰厚的在职教师或培训公司,仍然为发展学前和中小学学科培训的模式做出了不少“创意”。
买杯奶茶,可以有人帮你写作业;
有改头换面的,“国学辅导”或“跨文化交流”;
还有一些体育节目,表面上是训练孩子,实际上讲的是球场上的话题。
反正我就是想利用双减政策,利用家长着急的心态,在孩子身上做文章,给孩子更大的学习压力和作业负担。
而对于现在的家长来说,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了,那真的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
直接邀请老师在家补课,说是自己的亲戚。只要学生家长发现,无疑是举报;
打着夏令营、素质培训的名义送孩子去各种培训班,费用特别高,打分效果也不明显。
所以《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很多家长似乎对孩子的学习深感困惑和迷茫。
毕竟如果孩子能专心听课,自己学习,大部分家长肯定愿意少花钱少费力,让孩子省下每天上补习班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不是很美?
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孩子对学习和准备升学越来越没有兴趣,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鸡宝宝”家长越来越焦虑、急功近利的教育模式下,对上学、补课、考试产生了抑制不住的厌倦。
导致学生成绩下降,家长焦虑,总盯着教育焦虑,做生意焦虑的培训机构。自然,他们找到了开课的“商机”。
好在双减政策的重锤打散了大中型培训机构疯狂扩张的野心,而《征求意见稿》的公布,势必会震慑和惩罚那些想通过“变花样”、“变形式”、“巧妙包装”等方式逃避教育政策监管和审核,继续在学校周边违规补课的老师或机构。
这对于近年来在教育焦虑和社会风气的驱使下被迫参加“全民补课”的学生和家长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
当然,对于相关机构“校外补课”的做法,也有家长提出了自己的不同意见:
“一味给孩子上补习班增加负担当然不好,但有些学校老师的教学水平确实很差。就算孩子已经能主动自觉的学习了,还贴了个穷老师教孩子什么学习的小兴趣,现在又杜绝了各种课外补习班,岂不耽误学业?”
而且,也有很多家长对一些私立学校的内部辅导班颇有微词。
毕竟大部分孩子都在公立学校读书,舆论和管理部门对公立学校老师的监管尤为苛刻。然而,对一些民办学校和复读学校的补课现象缺乏披露和关注,这显然不利于教育公平和学生减负的实现。
但是,以后所有高中的孩子都要参加高考。如果有的学校可以随意补课,有的学校严禁补课,那么学生之间的成绩差异肯定会很明显。
简而言之,旨在甄别和惩治校外非法培训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经过公开征求意见和反复修改,将对各类“非法补课”处以5万元以下,甚至5万元以上,65438+万元以下的严厉行政处罚。
相信随着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发布,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家长的教育负担会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