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融合经验总结
幼教衔接要以终身教育的思想为基础,幼儿教育阶段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这里我给大家带来一份年轻收敛经验总结,仅供参考!
作为一名幼师,1自然明白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指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孩子学习环境的改变,学习任务的加重,让孩子刚进小学的时候很不适应。老师和家长要注意了。小学老师要从心理上让孩子接受你,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让孩子尽快适应这种学习环境。家长也要做好心理准备,配合老师做好孩子顺利过渡小学的一切准备。比如多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多了解小学生活,提醒孩子整理书包和文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生气,不要急躁,要有教养,要有耐心,但是切记不要什么都代替。有的老师会让家长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名,让家长监督和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我觉得家长在签字前应该明确对孩子的责任。让孩子知道,自己对作业的对错负责,家长只负责在老师的要求上签字。父母如果负责把关对错,必然会对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所以要从小培养孩子对自己的事负责,不依赖别人,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这个习惯一旦养成,父母就会轻松百倍。当然,家长签字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作业质量。如果经常犯错,要提醒孩子不要粗心,或者和孩子一起找出原因,提高学习成绩。同时,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能力、学习兴趣、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耐挫折能力的培养。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阶段应该是孩子能力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所以老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做好。
幼儿连线的经验总结2 1。开展了具有阶级特色的教育教学;
1,这学期我们班结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把重点放在了“年轻收敛”的备考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根据班级儿童的实际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各个学科、活动领域和家庭教育中。经过一个学年的努力,每个孩子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在“连接幼儿”的准备工作中,我们重点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任务意识、自我服务能力和合作能力。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相信班里大部分孩子都能更认真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同伴的配合下以更灵活的方式与同伴一起做游戏,遇到困难也能与同伴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班里的孩子有了社交。
3.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继续在园本课程的指导下开展“主题活动”。这学期,我们进行了两个主题:“春天的秘密”和“我要去上学了”。教师结合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设计活动,体现了幼儿为主体的原则,做好幼儿实证的收集工作,及时展示幼儿的活动,帮助家长了解主题活动的进展,充分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和深化。
4.班级环境的布置与主题紧密配合,充分发挥班级孩子们的艺术特长。每次布置环境布置,都邀请孩子们互相讨论,互相完成,充分体现了《春天的秘密》《我们要上小学了》的环境布置中,班里孩子们的集体智慧。
5.这学期,班里的孩子们参与了班级种植自然角的建立。我们根据主题在种植园里种植了许多植物,孩子们学会了观察和记录,从而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过程。
6.学期初,我们提出将“快速阅读”运用到教学中。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我们发现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7.本学期组织孩子们积极参加园方组织的各种大型活动,得到了家长、园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二、引入家长参与班级管理机制,鼓励家长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人:
本学期我们带家长参与班级管理,充分发挥家长在我们工作中的作用,让家长及时了解班级教育教学和在园儿童的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鼓励家长合作编写《幼小衔接》,通过每周的“亲子作业”让家长了解幼小衔接的进度,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
2.家长可以积极参与每一个主题活动,通过各种渠道积极为主题的发展提供各种有价值的素材。在家长的参与下,我们这学期的教育活动真正做到了“家庭教育”。
3.做好与孩子的面谈、面谈和电话访谈,及时与家长沟通,向家长汇报孩子在园情况,了解孩子在家情况,努力做到教育的一致性。
4.鼓励家长积极参加园内的各种活动。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家长和老师之间架起了一座平等、信任、友谊的桥梁。
三、医疗保健尽可能达到家长满意:
1,这学期我们严格按照园方要求做好班级卫生保健工作,让孩子们生活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
2.做好患病儿童的护理工作,坚决杜绝传染病流行。这学期班里没有传染病,班里的孩子出勤率一直很高。
3.护士和班主任一起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避免孩子安全事故的发生。
4.护理老师* * *和班主任一起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重点指导几个挑食、胃口不好的孩子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这学期,我们家孩子的身高体重增长很快。
第四,班级成员配合默契,自我成长初露端倪。
本学期,班主任在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班级”、“班级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针对班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召开班会。老师们经常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及时反思,随时调整。
总之,我们在未来的一年里会更加努力,向高级班学习,努力使我们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幼儿园时代是人生中充满快乐的时代,也是孩子走向知识和文明的起点。幼儿园时代的快乐是无限的,难忘的。随着四年幼儿园生活的结束,孩子们将步入一个更加独立复杂的生活世界——小学。现在我们用年轻的标题总结我们的工作如下:
第一,培养更独立的自理能力。
第一,培养良好的时间观念非常重要。小学生在课间和放学后都是自己支配,生活上需要自己照顾自己,这就要求他们有很强的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在大班和大班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增强孩子的独立意识。虽然经过三年多的集体生活,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普遍存在拖延、不整洁等问题。所以我们时刻提醒孩子要按时入园,不要无故迟到和缺席,要利用课间10分钟的休息时间解手,要快速吃完午饭,不要影响安排好的活动,要用小学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特别是对于平时拖拉、不拘小节的孩子,要求他们做事又快又好。其次,让孩子学会模仿小学生的自助劳动。在“走近小学”的活动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背书包、卷铅笔、整理书包,学会了管理自己的衣服和文具。我们每周定期检查,持之以恒,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差距很大。有的孩子思维敏捷,反应快,学习兴趣强,但有的孩子对更多的学习没有兴趣,不喜欢思考。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自信地进入小学,我们应该把目光投向那些能力较弱的孩子。首先从听的习惯入手,通过听故事、儿歌、古诗,让孩子从最自然的方式去接受和模仿。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语言的精炼,提醒孩子听清楚问题,并根据问题进行回答。帮助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孩子组织语言,让他们消除紧张情绪,逐渐开口说话、说话、大胆说话。做习题时要先听老师讲再写,逐步减少重复朗读的次数,帮助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同时,增加孩子的阅读机会,在图书角提供图书,鼓励孩子大胆表达。中午开个“故事会”。听完故事后,让孩子复述故事,鼓励他们分享在家里听过的故事。对于那些能力强的孩子,要注意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在活动中多设置疑点和难点,鼓励孩子大胆思考,培养发散思维。面对班上的“小问号”,在回答他们的问题时,推销一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好奇心更有效。在一个学期的活动中,老师要始终围绕“听”、“读”、“想”和“表达好”,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学习方法。
第三,储备必要的知识和经验
从幼儿园到小学,正式的课业代替游戏成为孩子们的主要活动方式。数学和语文将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主要科目。所以入学前认识汉字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可以每周安排一次生动有趣的识字教学,让孩子分组在有趣的故事和儿歌中学习汉字。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逐渐积累常用汉字,如利用鉴定栏,让孩子分发课本,让孩子知道同龄人的名字。再比如利用活动区让孩子认识标题词;利用上午和中午的时间,引导孩子写自己的名字和少量学过的汉字。这种学习方式让汉字不仅成为孩子的负担,还能激发孩子学习汉字的兴趣,与小学一年级语文衔接得很好。
小学数学从最简单的计数和运算开始。很多幼儿园学过的10以内的作文和加减运算,小学还需要学。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非常重视从多个角度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所以计算教学的要求在开学的时候就要仔细定位。比如“在幼儿园数学的基础上稍加提高,注重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面向小学,突出凝聚力。”系统地安排计算教学的内容,增加一些相应的内容。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可以用直观的图形操作来抽象数学运算,注意让孩子在游戏和生活中应用简单的运算和排序。中午让孩子练习口头叙述应用题。为了更好的与小学数学衔接,还可以选择一些课外的补充练习,比如《学前准备100题》和作业单,让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完成,多方面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照顾个体差异。
第四,增强孩子的任务感和责任感
孩子参与活动往往是从兴趣出发的。进入小学后,仅仅从兴趣上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有时很难。所以,非常有必要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入手,让孩子对任务的责任感成为活动的动力。为此,我们加强了值日生的申请范围,让每个孩子在一周内都有事可做。在值日生一栏,不仅任务交代清楚,孩子的任务完成情况也是时刻知晓。我们也尽量培养一些组织能力强的孩子做组长,做检查员。临近期末,为了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每天都选一个进步最大的孩子当小班长,告诉他们小学的好孩子可以当班干部,激发孩子的荣誉感。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任务由老师的提醒变为相互提醒或自觉完成。
另外,进入大小班后,我们经常会安排一些任务让孩子回家完成。我逐渐改变以前写通知的形式,让孩子做小使者,回家后把课前的准备和任务传达给家长。这样既强化了孩子的任务意识,又锻炼了孩子准确说出他人意图的能力,让孩子在进入小学后,能够清晰地向家长传达学校信息,完成学校老师布置的任务。
我参加了鄞州区举办的“青年凝聚力”研讨会。研讨会期间,来自不同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五个领域的教学活动。我们的老师选择他们想听的领域,然后在各个领域进行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我们的幼师提出了自己对幼凝聚力的质疑,小学老师也谈到了希望幼师在幼凝聚力上能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能力。孩子从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连接幼儿是关键。通过今天的讨论,我明白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培养幼儿,让幼儿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
一、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通过日常生活活动,培养孩子理解每个活动的规则,帮助孩子掌握执行规则的能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规则,没有规则的书要销毁等等。)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让孩子知道任务的意义,体会到大人对你的信任,从而给你分配任务,培养孩子乐于接受任务的意识,帮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完成任务的能力。
第三,培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
进入小学后,很多事情父母都管不了,必须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劳动等任务。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孩子独立完成父母能做的事情。比如让他们自己叠衣服,自己吃饭穿衣,帮父母整理生活用品,整理教具和学习工具,整理书包等等。
第四,培养孩子大胆与人交流的能力
孩子入学后进入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的老师,结交新的朋友。能否快速融入新的集体,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取决于一定的与人沟通的能力。所以我们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比如告诉孩子要谦虚礼貌,不要和孩子抢玩具,不要吵闹,不要和朋友抢玩具等等。这些事情看似小事,却有利于营造友好合作的氛围,让孩子成为一个善于交际、善于交际的人。
五、安全意识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后,孩子面对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会遇到很多不安全因素。我们教孩子如何保护好自己,比如告诉他们不要随便和陌生人说话,遇到困难如何寻求帮助等等。此外,还教育他们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自身安全。
第六,增强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为了消除孩子入学后对环境的陌生感,要带领孩子参观小学,引导和激发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和兴趣。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减少孩子活动和游戏的时间,让孩子和小学生交流,观察他们的作业,从而激发孩子爱上小学的强烈欲望。这样孩子从思维、习惯、认知能力都会逐渐过渡,入学后更容易适应学校环境。
这次活动搭建了幼儿园老师和小学老师的对话平台,让我们了解了幼儿园和小学教学方式的不同,也认识到了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应该做哪些准备,真的受益匪浅。
年轻凝聚力经验总结5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孩子们即将结束三年的幼儿园生活,进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在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作为家长,我们很荣幸参加由第十五幼儿园和蔡波百合小学联合举办的幼小衔接家长会。这次家长会就像一场及时雨,解答了我们心中无数的困惑,让我明白了我们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和孩子一起平稳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
本次家长会的主题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来自卜源主任的分享:幼儿园在幼老衔接方面做了哪些准备?第二部分主要是百合小学谢校长的分享:家长和孩子需要做好老少衔接的准备。
总之,为了让孩子顺利度过幼小衔接的关键阶段,快速适应小学生活。我觉得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前准备:
一、幼儿园:
(1)逐步培养孩子的任务感。自从进入大小班,幼儿园老师都会布置一些作业。这样,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感到沉重的学习负担,会从思想上让他们提前接受作业准备;
(2)为了让孩子更好的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幼儿园班级集体活动时间略有延长,引导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逐渐保持注意力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让幼儿对时间概念有心理准备。
二、家长:
(1)家长一定要认识到,孩子开学是很自然的事情,没必要过度紧张。作为家长,要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学习生活习惯,创造环境让孩子意识到上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2)树立榜样,法国作家卢梭说:“榜样!举例!没有榜样,你永远无法成功地教给别人任何东西”;换句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父母,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从而树立榜样。
第三,孩子:
(1)知识准备,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前,孩子必须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写出自己的名字;开发语言潜能;具备初步的数理逻辑能力。谢校长特别强调,家长不必让孩子在入学前学习很多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比如,你可以不失时机地用一种非正式的方式给孩子灌输学校里的各种东西,比如“学校里孩子多”“学校里老师多,书多,他们会教你很多有用的东西”
(2)养成习惯,培养良好的自理能力。小学和幼儿园的环境有些不同。在幼儿园,老师会时刻关注宝宝们的饮食、睡眠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相反,在小学阶段,他们更依赖于孩子的自理能力。所以,为了让孩子逐渐适应学习生活,我们应该提前培养准小学生的自我服务能力,比如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安排好自己的课间休息时间(喝水、上厕所、玩游戏等。).在培养这种自我管理能力的时候,家长要注意配合幼儿园及时在家里进行培养和强化。
总之,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他们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那么如何让孩子快乐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进入小学后尽快适应高一的学习,需要家长、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努力。通过今天的幼小衔接会,相信我们会有新的认识,让迷茫的父母找到更明确的方向,陪伴孩子成功度过这个幼小衔接的特殊时期。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也是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母亲。回顾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经历,对于她在“少年趋同”过程中的种种表现,以及那段时间的亲身经历,我感触良多。
1.注重学习习惯远比注重知识获取重要。
女儿从上小学开始,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都比较好,更适应小学的生活。她没有烦躁不安。每天她回来都会给我讲她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她有幸成为一名小学生。她之所以会这么快适应小学的生活,是因为大班期间她在幼儿园开展的一系列“我要上小学”的活动。当时幼儿园多次组织到周边小学校园体验生活,看小学校园和教室,坐在小学教室里和小学生一起感受学习氛围,还和小学生一起开展“课间十分钟”游戏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女儿和朋友们进入小学生活的积极愿望。另外,我会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她。有一次,她跟我说:“妈妈,今天妞妞说小学老师很凶,犯错就要罚你。”看到她担心的样子,我认真的回答她:“不是,你看小凤阿姨,她是小学老师。她一点也不凶。她也知道很多知识。你可以从她身上找到很多你不懂的问题的答案。”听到这里,她舒服地笑了:“好的,我明天就告诉妞妞,小学老师不凶!”“所以,进入小学后,女儿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情,非常崇拜她的老师。她的理想是当老师,有时是语文老师,有时是舞蹈老师,有时是数学老师...
然而,女儿的小学生活并非一帆风顺。记得刚进大班的时候,我和其他家长一样有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恐慌。同时,我也根据与一些已经上小学的家长的交流,得到了这样的信息:“我家孩子上小学后拼音跟不上,字也写不好,加法也不对。都是我的错,没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班”和“小学的汉语拼音会过的很快,不然跟不上。我四处打听哪里的幼小衔接机构比较好,急着给女儿做认拼音、练字、学算术的准备。于是整个大班期间,我和女儿周末都在去学前班的路上,回家后还要巩固加强她没有掌握好的东西。在我和女儿的努力下,她已经基本掌握了拼音的识别和书写,20分钟以内的加减法以及一些汉字的书写。牺牲了那些孩子们可以在大自然中自由奔跑的快乐时光,我们收获了更多,所以我似乎对她进入小学后能否更快适应学习少了一些担心,多了一些信心。
很快,女儿上了小学一年级。刚开始的几个星期,女儿充满了自信。回来后,她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和班里的反馈都很在行。每次看到班里的家长,因为没有给孩子上幼小衔接课而焦虑,孩子掌握慢,需要花很长时间练习,我总是对他们最初的决定沾沾自喜。但是两个星期后,我渐渐发现她的作业准确率开始下降,错误百出。于是我赶紧和老师沟通,了解她在学校的学习状况,想知道这种情况背后的问题。我从老师那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消息:刚开始的时候,她每节课都能很快掌握所学内容,或许是之前学过,举手次数也比较多。被老师表扬了特别开心,学习动力还是挺足的。最近发现,就因为她以前学过,她就觉得自己能行。老师表扬的成功感没那么强,但她以为自己学会了,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效率不高。这时,我突然觉得自己最初的决定并不明智。我曾经提醒班里的家长,注重学习习惯比知识获取更重要。其实知识是没有止境的,只有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未来不断的获取。
第二,家长要树立对幼小衔接的正确认识。
我明白事情的经过后,意识到目前必要的措施是帮助她尽快调整好自己,于是和女儿进行了交流。针对她最近的学习问题,我讨论了上课不专心的坏处和专心的好处。我女儿逐渐学会了上课专心听讲的重要性。同时也和老师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家人和学校的指导,及时纠正女儿身上出现的问题。
所以作为家长,我觉得要对“幼小衔接”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认识到“年轻收敛”不完全等于学拼音、认字、会计算。更重要的是,在“幼小衔接”阶段,不仅要在情感上、习惯上、思想上给孩子正确的引导,更要为家长自身树立对幼小衔接的正确认识:
1.家长要认识到“幼幼衔接”是实现幼儿园到小学平稳过渡的必要辅助教育。幼儿园教育以游戏和能力培养为主,多以活动和游戏的形式进行,而小学教育以正规的课业和静态的知识学习为主,两种教育方式完全不同。如果幼老衔接做得好,孩子会很快适应小学生活,对孩子的生理、心理、自理都有很大的帮助,孩子也更容易培养自信心,喜欢上小学生活。
2.家长要意识到“幼小衔接”更重要的是培养综合适应能力。在幼儿园,孩子们过着被照顾的集体生活。吃饭、午睡、打游戏都需要老师的关心。但进入小学后,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需要有更强的自理能力。在老少衔接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告诉孩子小学以后就需要这种能力。比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之前,报了一个幼小衔接班,虽然老师建议家长不需要送孩子去教室,在楼下等就可以了。但是有些家长很担心,很固执的要送他们去教室。事实上,这无形中对孩子的幼年教育起到了负面作用。
3.家长们要意识到,“幼小衔接”不能只靠专业培训机构。青少年收敛的内容是多方面的,青少年收敛的教育也来自多方面。由于家长对幼小衔接理解的偏差,往往热衷于找一些著名的幼小衔接教育机构,而忽略了自己和家庭在幼小衔接中应该起到的关键作用。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到周末,家长们都愿意把孩子送到教育培训机构,有的甚至要参加几个幼小衔接。孩子回到家,不允许做,也不允许做。他们整天娇生惯养,被人喂饭,睡到中午,一路跟踪到厕所,完全忘记了幼小衔接,因为在父母眼里,幼小衔接就是学拼音,写字,加减乘除,放学后高人一等。但我们不要忽视,即使是上小学前不学这些东西的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学学习,也会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而孩子所需要的综合适应能力,总是被别人甩在后面。
所以,幼小衔接不是任何一个培训机构、任何一个幼儿园独立完成的。真正有效的青年汇聚,需要各方协同努力。青年凝聚力不仅仅是一种素养上的凝聚力,更是一种从一种生活环境到另一种生活环境的适应性上的凝聚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