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援助的基本情况

中国对外援助的目的是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切实改善民生,促进受援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的对外援助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中国对外援助主要集中在工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文化教育卫生、民生服务等领域,以满足受援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援助方式主要包括成套项目建设、提供通用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等。援助资金主要包括无偿援助、无息贷款和优惠贷款。截至2011年底,中国政府已帮助受援国建设了2200多个与当地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改善了受援国基础设施,增加了税收和就业,繁荣了城乡经济,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受援国的要求,中国还派出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并在项目完成后实施技术援助和单项技术援助。中国还向受援国提供了大量物资和少量现金援助。为帮助受援国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中国政府长期重视对外援助培训,近年来加大了力度。截至目前,已有超过654.38+0.4万名官员和管理技术人员来华参加培训和研究。培训涵盖经济、外交、农业、医疗卫生、环保等20多个领域。为减轻受援国负担,推动国际社会履行减免发展中国家债务的承诺,中国政府在提供对外援助的同时,还减免了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欠中国的政府债务。截至2065年底,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的债务已被取消。中国还向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国家及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参与了印度洋海啸、马达加斯加飓风、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水和非洲之角饥荒等重大国际救灾行动。过去5年,中国向外国提供了近200次人道主义救灾援助。自1963以来,中国已向69个发展中国家派出援外医疗队,派出约21000名医疗人员。目前,有60支医疗队,1300多名医务人员在57个发展中国家工作。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向国外派遣青年志愿者。截至目前,已向泰国、埃塞阿比亚、老挝、缅甸、津巴布韦、塞舌尔等19个发展中国家派出470多名青年援外志愿者,在汉语教学、中医治疗、农业科技、体育、计算机培训、国际救援等方面提供志愿服务。中国的对外援助促进了受援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了双边友好关系,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