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指数高是什么意思_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
没有生命的生活
张文
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样子的?本来想邀请一位IT人士来谈谈这个话题。“恐怕我真的抽不出时间,”他犹豫了一下,尴尬地说道。“我想写也安排不了时间,要不我们聊聊,你开始整理。”我知道他很忙。他已经飞来飞去打了好几个电话,凌晨1点前他都没睡过。就这么定了。结果飞回来就被告知,要一直接待一个来拜访的大客户。于是,“30分钟”的“约会”也被取消了。
没有周末,工作日业余时间在办公室加班。甚至吃饭的时候也要反复考虑时间成本。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标准的“没有生活”的人——从早上睁开眼睛的时候,我就开始思考工作;白天,用最短的时间摆脱吃喝洗澡等琐事,吃最容易咀嚼吞咽的食物,尽量少喝酒,以减少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及其副作用所侵吞的工作时间;不断检测睡眠可以有多短,从而把越来越多的睡眠时间提升为工作时间;试着在梦中留下一些未完成的事情,以提高醒来后的工作效率...至于休闲:看电影,逛公园,旅游,甚至发呆,没有办法——这是FT中文网对“无生活”的定义。
与此同时,我还收到了一位刚进入实习阶段的大四学生的来信:“我来北京两天了,在一家软件公司实习。我在这里太累了。我才来了两天,就好像过了两个月。这里的员工很少在下午11之前离开,所有人都加班到差不多下午12,而且他们说每天都这样。现在每天晚上睡6个小时,中午吃2个小时,11: 30走,算早了。在公司的地下室里,住着15的人,一个* * *,就是一张床。如果这里没有同学,我第一天晚上就没有被子和床垫了。和这里比起来,学校生活简直就是天堂,太怀念学校时光了,呵呵,但是也没有那么好。我现在在测试组,但是我们组成员都在外面出差,我一个都没见过。好像留下来以后就要跑遍全国了。刚来的时候,特别难受。我觉得这里没有工作。简直绝望了,条件和工作压力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是现在好多了。我已经适应了。虽然我还在生意上挣扎,但我很平静。如果我努力战斗,我会赢。我会努力的。”
还有一个朋友是媒体同行,是“没有生活”的典型代表。“你可以工作到凌晨,第二天早上继续跑新闻发布会。凌晨睡觉前,你还在窃窃私语第二天要采访谁。你还是不放心上次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资料。不出去吃饭,就叫个盒饭,拉两下。你的眉毛微微上扬,还在思考工作;早上醒来,我马上看时间,然后小声说几点了,几点了。和朋友一起看演出、逛街、吃饭,似乎都配在行程之外,是行程中标准的非必要活动。”
就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因为长期伏案,我的腰和颈椎又开始隐隐作痛。由于脑力劳动的集中,头痛一直反复发作,从未停止过。但是一个远在深圳的朋友发来短信,说她在一家花店。男朋友给她买了三朵玫瑰,漂亮的老板娘还送了一些情人草。现在她的眼里充满了春天。
生活总是忙碌的,快乐往往只来源于生活中的一个细节。
当幸福照进现实
张金辉
谈论幸福的话题有点像无病呻吟,就像《武林外传》里,一个衣食无忧的钱人问他妈妈:“你眼中的幸福是什么?”他妈被问“不愁吃,不愁穿,不愁明天!””“但你关心过我的心吗?你知道我真正想要什么吗?”钱先生眼里的泪水让他看起来很委屈。幸福这种带有个人特色的东西,一旦与现实结合,总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难以捉摸、单薄而苍白。
我认识一个男生,毕业于某著名大学计算机专业。在某知名IT公司做软件工程师,月薪5000,其他福利待遇另算。这个工资足以让毕业不久的菜鸟羡慕了。但是这小子很郁闷:
论工资,表面上看还可以,但是你没看到我工作有多努力。平时加班,周末总是一个电话遥控。还有办公室那个老家伙,总是倚老卖老,把他懒得干的垃圾活推给我。还有同部门的那个英国人,一下班就拎着包。有时候项目勉强加班,他就公开吼老板,干的活比我少很多,拿着比我多2000块的工资,天天抱怨自己累。为什么?是因为他是外国人吗?
论公司效应,名气在国内还可以,但离世界级企业的距离不是那么小,而是遥遥无期。我的一个同学,在IBM工作,当人们提到公司时,他充满了爱。如果我是你,当然IBM是牛。出差住五星级酒店,出门打车,酒店洗衣费,健身课程费,福利不错。我太酷了!贼羡慕!
论个人发展,虽然老板很重视我,但是对比他给我的工资和他给我安排的工作,如果我在世界500强,工资肯定会翻倍。我可以早日拥有自己的房子,买车的计划也可以早点实现。不能就这么谈钱,庸俗!重要的是,如果我在世界500强,在国际化办公环境的影响下,我也能尽快进化成国际化人才,说不定三五年后就能成为猎头的抢手货。
但是回顾两年前,他对未来幸福的憧憬是这样的:
如果能进入一家能提供全面培训的公司,做一份能全面提升自己能力的工作,我会很满足。
当然,工资福利要求不高,但至少要满足温饱和偶尔的奢侈。
第三,当然是在大城市。因为机会多,这是自然的。
最后一个长期美好的期待——早日拥有自己的房子和车子。
现在做一个两年前后的对比——公司的想法实现了;相关工作的想法已经实现;工资的想法也实现了;一个城市的想法,在深圳这个走在时尚前沿的城市,也实现了。相比之下,似乎可以断定,很多麻烦似乎都是这个男生造成的。
还有一个插曲——男孩工作不到一年,母亲被查出风湿性心脏病。他想给母亲找最好的医院,用最先进的设备,请最好的医生。成长过程中,他觉得母亲对他是那么重要,在自己有限的经济能力面前,生活是那么残酷。当幸福照进现实,像中头奖一样难得,像喝白开水一样容易。
成功的新时代
胡锦添
曾经看过一部老美剧《生活还在继续》,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所以至今印象深刻。故事围绕一个普通的单亲妈妈和一个智障儿子展开。这个小男孩因为智力严重低下,经常被周围的孩子取笑、嘲笑。更何况,鉴于小男孩智力低下,周围没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他,大家都建议送他去特殊学校。小男孩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他非常努力地说每一个字,但是他经常犯错误。小男孩变得更加自卑,不敢与人交往,不愿意出门。男孩的母亲拜访了校长。她说儿子很善良,肯学习,很勤奋,潜力非常好。被这样的母爱感动,校长破例答应接收小男孩,说半年后看具体情况。
入学后,小男孩确实很努力达标,但很明显他对这个结果很不放心。但是小男孩的妈妈发现儿子橄榄球打得很好,所以经常在课余时间和他一起玩。当她觉得她的儿子足够优秀,可以参加橄榄球比赛时,她建议他试一试。一开始儿子很不情愿,因为在别人眼里“他不正常”给他留下了很严重的阴影,但同时他也很想证明自己。于是,他带着焦虑报名参赛,他妈妈也和他一样焦虑。在球场上,小男孩的反应非常灵活,不仅正常,甚至非常出色。母亲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在这场比赛中,这个小男孩被评为优秀选手。但是,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自信心,开始主动和同学交流,也能积极看待偶尔的错误,性格也越来越开朗活泼。
这个故事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位母亲,她没有按照社会公认的标准给自己的孩子下智障的定义。当孩子有自闭倾向时,不是按照社会公认的标准强迫他们做这个或那个,而是观察和发现他们的长处和潜力,让孩子发现自己,主宰自己。其实,没有自信,哪里能积极向上?这是人的本性。我们有很多父母因为面子,这样或那样的需要孩子,而忽略了孩子的天性。回头看看我们自己,不是吗?我们常常按照社会习俗的公认标准要求自己,渴望找到成功的捷径。如今,个人魅力成功理论非常流行。很多企业都在开设领导力培训、演讲培训、微笑培训等等,希望通过立竿见影的效果达到快餐的成功。不可否认,这样会在第一时间给人非常好的效果,甚至有成为彼此朋友的感觉。但人与人之间能否保持持久稳定的关系,并不是由表面的东西决定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
一整天,他都在发呆,没有表达自己的意思。别人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他搞不清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却被车轮推着往前走。在生活中,他们逐渐失去了交流和表达的能力。这些人不仅仅是那些看似平庸,无所事事的人。他们中的许多人身居高位,收入颇丰。
真正想与下属建立信任和良好合作的部门经理,积极为下属争取利益,苦思如何加强部门的凝聚力,但总担心一旦生病或有事,怕马上懈怠、翘班、磕磕绊绊、说三道四。
工作累得想回家放松的爸爸,看着孩子在家里搞得一塌糊涂,批评也不管用。更可气的是,他认为好的,有利于孩子未来发展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却被孩子无缘无故地暴力抵制。他不仅伤心,而且难过。
刚毕业,还没深入做新工作。我坐在座位上,想着更有吸引力的工作,薪水更高,工作量更少,出差福利更好,领导更人性化...当我清醒过来时,我觉得我现在好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在某些快餐中获得成功的欲望,往往会扰乱我们的头脑和我们的视线,原本就有点混乱的生活状态变得更加难以看清。其实,无论是职业发展,还是人际关系,还是生活状态,就像小孩子学走路,都要先爬,再站,再跑。在他们学会走路之前开始跑是不可能的。同样,人生也要一步一步来,任何跳跃或捷径都不现实。快餐的成功带来的快乐是短暂的,很可能到了某一点就迷失了方向。或许,我们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地图,为这些地图建立起实用原则的支柱,从而获得一种持久而深刻的快乐。
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
脚印
从学校的就业情况来看,计算机、电子、软件比较热门;从社会职场的角度来看,IT人才是高薪社会阶层,但IT人并不觉得幸福。人们不禁要问,IT行业感受不到幸福,那么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幸福”和“快乐”一直是经典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命题,但随着效用、偏好等数学概念的引入,人们似乎忽略了对幸福和快乐的研究。有人认为幸福指数是衡量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感受和体验的指数,即人们的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积极的体验。幸福可以理解为满足、快乐和价值的有机统一。说到底,也是个人主观感受。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幸福=效用/欲望。一个正常人的欲望是固定在一定的层次和阶段的。比如IT人希望通过努力获得相应的收入和晋升机会。对于这一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般会现实地努力和等待,希望在不付出太高成本的情况下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对某种商品(事物)的消费或享受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对幸福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欲望有不同的层次。马斯洛的理论把需求分为五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欲望会依次从较低层次跳到较高层次。
根据萨缪尔森和马斯洛的理论,作者认为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我们不能说幸福与金钱(物质的东西)无关,但也不能说两者之间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金钱可以满足人类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但并不意味着钱越多幸福感越强,这也是大多数人对金钱和幸福的误解。IT员工待遇不错,但是压力大,任务重。有些人把大部分时间花在飞机上,成为空中飞人。而有些人大部分时间面对电脑,缺乏社交,变得沉默寡言。对于他们来说,金钱没有太大的激励作用,也很难带来效用,所以没有所谓的快乐。
对于个人而言,由于家庭条件、教育条件、个人能力、社会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收入存在显著差异。个人可以通过金钱获得的效用很大程度上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的。并不是越努力就能得到越多的钱,就能得到越多的效用。所以只有控制好自己的欲望,才能从工作中获得快乐。
工作中的幸福感首先源于对某项工作的热爱。这份爱来自于工作本身与你的期望和能力相匹配,当你去做的时候会充满激情和信心。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工作往往不再是简单的谋生手段,而是升华到了一定的“事业”高度。
“以工作为事业,以事业为工作”从而获得工作的乐趣。成就感作为工作中的巅峰体验,往往可以化解工作中的很多琐碎和劳累,让IT职场人士瞬间上升到幸福的云端。尤其是对于工作时间短的职场新人,以及在同一份工作上干了很长时间的“老人”,他们需要通过工作中的成就感来获得快乐,而新人更珍惜这种感觉。大连某大学毕业的小王,在高新区一家小软件公司工作半年多了。作为一名程序员,他的主要工作是与计算机和代码打交道。一开始觉得这样的生活很无聊很无趣,但是随着工作经验的丰富,他每完成一个任务,修改一个模块,都能感受到他的价值。渐渐地,我在不断的工作中获得了成功和快乐。
和谐的人事关系营造出流水般的快乐氛围。对于专业人士来说,他们对这个环境的依赖和感情是长期积累的。肯喜欢工作,这和他所在部门轻松愉快的工作环境有很大关系。在单位,他觉得自己的个性可以充分展现,不用戴着面具做人,所以很放松。虽然在严肃的工作问题上,大家都会为了坚持自己的观点而面红耳赤,但我们还是同事朋友,在工作问题上可以求同存异。而且,如果你有时候觉得不舒服,同事也会争着帮忙做饭,或者帮忙做一些事情。在集体环境中,每个个体都可以得到集体的关心和尊重,但前提是他要融入集体,不能把自己边缘化。
工作能让生活充实。在忙碌中收获,在忙碌中提升,觉得每一天都没有虚度。IT行业紧张而密集的工作,能让员工紧张而兴奋,认识很多人,看到很多事,体会到人生的意义,这就是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过程。
一个快乐工作的人无疑是一个更有创造力的人,这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能否在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取决于你是否做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是否热爱自己的工作,能否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能否从环境中获得归属感,是否过得充实,这些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世界上工作不开心的人可能都有自己的原因,但是开心的人都是相似的,就是通过调整自己的需求,从工作中获得成就,丰富自己的生活。
下一个话题
谁出卖了我的隐私?
刚毕业的小张正在找工作。最近,他收到一封猎头公司的邮件:“你成了我们公司关注的人才。请关注我们为您推荐的相关职位。”刚毕业,怎样才能成为猎头公司重视的人才?百思不得其解的小张登录邮件中的网站,发现自己的电话号码、身份证号以及相关证件复印件都被重新整理后挂在了上面。
参与面试的小王也很不解。面试官中肯地问他是否喜欢不规律的生活方式,并以他混乱的日常作息作为佐证。被卡住的小王忍不住问面试官怎么知道这样的信息。面试官的回答让他后悔不已——博客写得很详细!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然而,信息化的背后,也有很多目的不纯的“偷窥眼”。当你找工作时,你担心你的隐私吗?欢迎投稿讨论:张梦君@东软。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