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物质问题
电子和反电子质量相同,但电荷相反。质子和反质子也是如此。那么中子和反中子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呢?事实上,粒子实验已经证实,粒子和反粒子不仅具有相反的电荷,而且所有其他性质都可以逆转。这里我们讨论一下重子数的概念。
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从对核现象的研究中发现,质子可以转化为中子,中子也可以转化为质子,但转化前后系统中的核子总数不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粒子实验表明,比核子重的粒子有很多种,与核子属于同一范畴,所以这些粒子被重新命名为重子,核子只是最轻的代表。总的规律是,当粒子通过相互作用转化时,系统中的重子数不会改变。
因为重子数守恒,两个质子碰撞时不会产生包含三个重子的系统,那么反核子应该如何产生?实验表明,在碰撞中,反核子总是与核子成对产生。例如
P+P→N+N+N '+一些π介子
其中n代表质子或中子,n’代表反质子或反质子。反核子一旦产生,往往与附近的核子碰撞,成对湮灭。例如
N+N’→一些π介子
按照这种说法,宇宙中的某个地方一定存在一个反物质世界。如果反物质世界真的存在,那么它只有不与物质相遇才能存在。能
物质和反物质怎么可能不结合?宇宙中反物质在哪里?这仍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谜
对于比核子重的重子,情况完全一样。反重子总是与重子成对产生和湮灭。这些经历让人们意识到,重子数守恒定律需要重新认识。
现在人们把重子数b看成是一种描述粒子性质的电荷。正负重子不仅电荷相反,重子数B也相反,设任意重子重子数B=+1,则任意反重子B=-1。介子、轻子、规范子等非重子没有重子,也就是B=0。重子数守恒定律可以表述为:没有粒子反应会改变系统的总重子数b。这个表达式不仅反映了不涉及反粒子时的重子数不变,而且概括了反粒子和粒子的对产生和湮灭。现在我们很容易理解中子和反中子的区别。它们具有相反的重子数B,因此反中子可以与核子碰撞并导致湮灭,而中子则不能。
此外,人们同样发现了轻子数守恒。中微子虽然不带电,也没有重子数,但是和反中微子有相反的轻子数。根据轻子数守恒,中微子和反中微子的物理行为也有很大不同。实验还表明,介子和规范粒子的数量是不守恒的。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电荷只是粒子的一个性质,还有重子数、轻子数等物理量描述的其他性质。正负粒子的这些性质也是相反的。
1928年,年轻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在理论上首次证明了正电子的存在。这种正电子具有与电子相同的性质,只是它的电性与电子相反。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安德森在实验室发现了狄拉克预言的正电子。1955年,美国物理学家西格里等人用人工方法获得了反质子。此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质子和电子,所有微观粒子都有自己的反粒子。
这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让人们更加接近反物质世界。然而,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在地球上很难找到反物质。因为粒子遇到反粒子,就像冰遇到火球一样,要么一起消失,要么变成其他粒子。所以在地球上,反物质一旦遇到其他物质就会被吞并。其次,制造反物质非常困难,成本也很高,需要SSC或者LHC这样的高科技仪器,而且即使制造出了反物质,也很难保存,因为地球上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我们周围的宏观物质主要是由重子数为正的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因此,这样的物质被称为正物质,由它们的反粒子组成的物质相应地被称为反物质。从粒子物理的角度来看,正粒子和反粒子的性质几乎是完全对称的,那么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大量的正物质,却几乎没有反物质呢?这正是我们现在要讨论的问题。
从根本上说,反物质是物质的倒置形式。爱因斯坦曾根据相对论预言反物质的存在:“对于一种质量为m,电荷为e的物质,必然存在一种质量为m,电荷为-e的物质(即反物质)”。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设想的正电子宇宙飞船(正在开发中)中有反物质宇宙吗?从哲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中国古代的太极图似乎暗示了它的存在,一些天文学家也认为有可能,但现代天文学还没有拿出令人信服的证据。否定反物质的人很多。美国宇宙学家施拉姆说:“大多数理论家的直觉认为不存在反物质。这意味着如果你找到了,那就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证明这些理论家是错的。但最有可能的是,意味着你找不到。”
目前,已有16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了丁肇中进行的这项研究,投资高达100亿美元。很多科学家说,只要能发现宇宙中反物质的存在,那将是当之无愧的诺贝尔奖。探测器将于2005年发射,并永远留在太空中。东南大学还将建立数据接收分析中心和培训中心作为配套项目。丁肇中认为,如果反物质确实存在,当正物质与反物质碰撞时,它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他现在主持的“寻找宇宙中的暗物质和反物质”的研究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目前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不过,从这个领域的发展历史来看,人们应该做好心理准备。也许我们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与我们原本想研究的东西无关。”丁肇中谨慎地说道。
从拉普拉斯的伟大预言说起
天体有巨大的引力,在巨大引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各种反应,会发出光和热。物极必反,拉普拉斯(P?s?拉普拉斯)曾大胆预言宇宙中最大的天体可能是看不见的。当引力随质量增大时,天体就会变成一个什么都没有的区域,既不加热也不发光。现在我们称之为“黑洞”。所以宇宙大多是由看不见的暗物质或者反物质组成的。我们肉眼和天文仪器所能“看到”的只是恒星或星系形式的宇宙结构,它们只占宇宙的65,438+00%,90%的物质以暗物质或其他结构的形式存在。显然,对于可见物质来说,大引力的存在,预示着暗物质或反物质的存在。但是我们用光探测不到它们,用红外线、紫外线、x光也找不到它们的足迹。
同样,对应于现有的星系结构体系,是否存在与之相反的反宇宙结构体系?其实早在1898年,就有英国物理学家提出,和物质的存在一样,存在反物质的镜像。受限于当时的科学水平和实验条件,这种反物质的概念没有事实依据,所以宇宙深处存在由反物质组成的宇宙星云只能是一种纯粹的假设。
1997年,科学家宣布发现“反物质银喷泉”,极大地震动了整个物理学界,让科学家寻找反物质的热情骤然高涨。
1998年6月3日,丁肇中教授发起了具有全球意义的寻找宇宙反物质事件,使得这一领域一度成为全球科学家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