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自主招生
以下是两所学校的录取情况。
浙江金融学院
浙江金融学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直属、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省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第一所、浙江省唯一一所以培养金融行业高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职院校。
学院前身是浙江银行学校,1952创办,1975复业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30年来,为金融系统和经济战线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人才,其中大部分成为行业骨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品牌,积累了丰富的无形资产。因此,学院被誉为浙江省金融界的“黄埔军校”。
学院位于杭州下沙高教园,环境优美,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学院目前设有金融系、保险系、会计系、信息技术部、工商管理系、国际业务部、人文社科系(体育艺术系)等六个系,专任教师3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80余人,博士、硕士65438余人,在校学生5600人。金融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会计学、投资理财、证券期货、保险实务、计算机信息管理、房地产管理与估价等265,438+0专业,其中保险实务为省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金融学专业、会计学专业为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网络金融与保险中介为省级精品建设课程。学院拥有设备完善的证券实验室、技能培训中心、模拟银行、现代化的学生文体中心和学生发展中心。金融综合实验基地是国家级高职院校重点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系统)34个,校外实训基地(系统)100多个。
学院以“做学生欢迎的老师,创社会满意的学校,育时代有用的人才”为价值理念,坚持“以就业立校,以服务强校,以合作兴校”的办学方针,构建校友、行业、群体“* * *”办学模式。学院通过积极探索“教学与实践零距离”,争取“师生零距离”,最终实现“毕业”。
学院始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格局。大力弘扬“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园精神,积极倡导“尚德、精工、爱生”的教风和“诚信、善解、恒心”的学风。构建“关心学生进步、关心学生困难、关心学生就业”的服务体系,着力培养“思想进步、人格完善、基础扎实、技能过硬、身体强健”的人才。
学院有完善的产学合作机制。与西澳中央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与西南财经大学等省内外知名高校合作,与各大银行、大企业合作设立浙江农村金融学院、金通投资学院等合作教育机构,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浙商银行长期建立了大量“订单班”。学院致力于打造“现代银行柜员的高地、农村金融人才的重要聚集地、一线业务人才的重要聚集地”。
2002年,学院被财政部和教育部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的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03年被评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优秀学校。2005年被授予全国金融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6年被省教育厅评为全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目前,学院正以示范院校建设为动力,积极参与浙江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建设计划,朝着“打造中国财经高职教育第一品牌、浙江高职教育知名品牌、中国高职教育响亮品牌”的目标努力奋斗。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不久前,在教育部主办的2006年中国高校-大型企业合作论坛上,这所学院作为唯一一所职业院校,与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一起入选全国大型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被誉为高等职业教育宁波模式。
创新中的形式特征
在创业中找准定位,在创新中形成特色,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始终不渝的探索和追求。他们与宁波海天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工学交替”、“订单式(2+1)”、“项目式教学”等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工学交替”是一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第一、第三学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在企业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装配工艺、机械工业企业管理、产品技术文件、现场管理、班组长素质要求、质量管理等课程,企业实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专业知识等综合教育。第二、四、五学期学校开展基本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教育,第六学期开展企业毕业实践教学。
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两组学生交替参与,企业中的岗位完全由学生主导。学生的身份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工资等福利,让学生踏踏实实的学习,在实践中真刀真枪的去做。
“订单式(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生在校前两年完成基本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后,第三年接受专业实践、岗位技能培训,完成企业管理规范、专业素质、专业课程和毕业实习。这样学生一毕业就能达到岗位要求,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项目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改革模式,将企业的设备和人力资源引入学校,学校为其提供场地和工作条件,校企双方实施人才培养。宁波海天集团有限公司投资300多万元的设备用于建立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天实训中心。双方介绍了“模具CAD/CAM”项目化教学。根据产品开发的过程,以企业为主体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使学生具备承担工作的必要能力。让学生从设计、制作到检验完全胜任,是本项目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使用的设备(机房、软件、处理中心等。)也是由企业全额投入,让企业的专门人员把市场通行的、成熟的、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先进的理论,更突出地表现为“有能力”。用企业的话说,这样的人才是“有用的”。
公开为社会服务。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毗邻宁波保税区。保税区作为浙江和宁波利用外资的战略重点和重要基地,已成为跨国公司、大项目、高新技术企业和台商的投资密集区。目前,已有近40个国家和地区在该地区设立了5000多家企业,形成了计算机、半导体光电、精密机械和国际贸易、仓储物流等七大产业集群。到2010,宁波保税区大型生产企业将需要各类人才6万人以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宁波保税区实训基地”,为区内企业提供各类人才培训和教育服务。依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中职合作,拓宽宁波保税区人才引进网络,大力引进西部学校培养的各类人才。采用“2+1”的模式。学生在西部高职院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专业培训和企业实践,学生就业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七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向保税区和北仑区的企业输送了近3000名毕业生,现在这些毕业生中有30%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
同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率先成立“大港职教集团”。自2004年以来,学院与贵州、陕西、安徽、宁夏、新疆等地的高职院校建立了东西合作关系。目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Xi安航空职工大学、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已有100多名学生通过合作办学在该地区实现就业。浙江省近20所中等职业学校也相继加入,大大拓宽了人才引进和培养的生源。学院还与捷高科技发展公司、明升科技有限公司、海纳电子有限公司、中威电子(半导体)有限公司、荣安生物有限公司、佳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实现了区域企业与中职院校的联合发展。
借助师资和教学设施,学院积极开展企业员工培训。去年,* * *为社会培训了100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积极开展区域失地农民技能培训,培训400多名失地农民提高技能。今年,学院承接了为保税区企业提供10000人的人力资源服务项目。
学校积极搭建科技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创新难题,寻求新的合作项目。学院组织了6次由化工、模具、机电行业的高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的专家参加的产学研合作现场交流会。召开浙江省注塑机特色产业基地信息服务与科技合作座谈会,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机电工程学院、浙江大学等10余名专家学者为10余家注塑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解决其技术难题。大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举办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项目申报”培训和“企业信息化”讲座,62家企业代表参加了培训。大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企业信息化调研,* * *走访了200多家企业了解企业信息化和技术创新情况,抽取了80多家重点企业作为样本。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方案,如在永发保险箱公司进行ERP试点工作,开发了宁波注塑机产业集群信息平台。
宁波大明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宁波华冠铸造有限公司、宁波时空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与学院合作,成立了三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学院大港科技创新服务中心通过北仑在线技术市场平台,为宁波方胜横店电器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积极为企业申报技术创新项目做好查询、整理和服务,提高申报项目质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执行院长苏志刚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高职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高职院校只有与企业结合,面向市场,服务社会,才能主动承担起“让失业者有工作,让有工作的人幸福”的神圣使命。
本报讯(罗连浩赖刚周军)学生毕业前在区内企业预就业。平均每个学生有三份以上的工作可以选择,就业率接近100%。日前,在教育部主办的2006中国高校-大企业合作论坛上,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唯一一所职业院校,与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一起入选中国大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十大案例。
位于北仑区的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区内大型企业的人才、技术、设备优势,与海天集团等十余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工学交替”、“订单式”、“项目教学”等人才培养模式。七年来,它已向北仑区的企业输送了近3000名毕业生,现在这些毕业生中有30%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
“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第一、三、六学期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装配技术、机械行业企业管理、企业现场管理等课程,企业实施职业能力、职业素质、专业知识的综合教学。学校在第二、四、五学期实施基本文化素质和专业理论的教学。这种模式的显著特点是学生是员工,享受企业员工工资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