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培训和课堂观察报告

师资培训是一件好事。通过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随着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提高。以下是我整理的2017远程培训及课堂观察报告。欢迎阅读!

在观看教学视频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优秀的老师精彩的讲课,学到了很多新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受益匪浅。正是因为这种意识,我才知道这个机会有多珍贵。以前在学校听别的老师的课,出去学习,只是盲目的看老师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当时觉得很有收获,失忆了。现在想来,并没有按照维度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和记忆。这个培训平台给出了详细的分析维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技术规范、整体评价。可以逐一分析思考,结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提高。关于课堂上的思考,这里有三点与大家分享。

一、带着学习的态度认真观察六节课。

每年都要参加暑期在线培训,也有老师带着应对心理每年都完成了这个任务。好在今年平台改变了之前的模式,可以给你足够的时间学习和观摩六位老师的课,并且有了相关的评价清单,可以有针对性的思考。可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安静学习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学习优秀老师经验的机会。设置听课评课保存模式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对每一节课的观察和评价更加细致耐心,让我们多看几遍,多思考学习精华。所以要用一颗学习的心去对待,切不可轻率处理,浪费了这个与众多名师交流的宝贵机会。

第二,客观评价体现了每个教师的专业素质。在看完课后的评论打分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各种描述扣分的理由,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一些老师给视频课老师找茬找问题,甚至在提交的报告中批评老师存在的问题。这也难免忽略了对问题盲点下各种优势的冷静分析和学习。这就需要我们结合课堂实际,客观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虚心学习。如果我们自己上课,会怎么改善,你们有什么措施改善?小组里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班级,完全开放的班级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平台和独立思考的机会,没有通过协商交换意见的可能。但是在观察最后几节课的时候,经常找不到扣分的原因,或者乱涂乱画,或者夸夸其谈,让我不得不多看几遍,因为这体现了一个老师的基本职业素养,必须认真对待别人的作品,客观、公平、公正地打分。扣分原因的说明体现了你的专业素养,对这门课研究的深度,以及你对别人学习的态度。

第三,新旧课堂教学模式中“教”与“学”的矛盾

在几节老师的课上,我刻意观察了老师的讲解时间和学生自主参与练习的时间。老师的“讲”占据了大部分课堂时间。这对于注重学生实际锻炼的体育课来说,无疑是不科学的。学习最终是学生内在吸收的结果,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力把握体育锻炼的实践经验,把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回归到教学目标上来,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课堂上让学生实践理论和实践探究,这样的教学课堂才是真实的、科学的。

此外,通常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流程基本是:根据老师提供的自主学习材料,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小组内自评互评)。教师巡回指导和评价)→自主学习成果的初步展示(师生应根据动作情境进行指导,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动作观)→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快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和方法(小组内自评互评)。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关注后进生)→学习与实践成果的大展示(师生结合动作情境进行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创新创造新的动作或套路(教师巡回指导。武术、健美操教材常用)→创作成果展示。杨焕彩老师的跨越式提高和牟锦丽老师的跨栏教学基本都采用了这种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老师讲太多的问题,缩小老师讲的范围。如果利用好这种方法,无疑会是一堂优质课。刘民生老师的《健身俱乐部》在这方面应该有所改进。

总之,这只是今年培训的开始。以上只是观察评价六节课的感受和收获。相信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和惊喜。加油!

因为自己的原因,至今只学了两节课,其中王敏老师的《燃烧与熄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是说课程有吸引力,有很多优点,而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对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首先,立体化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教材和学情分析明确到位。唯一的不足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没有用文字体现出来,而文字是教学设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学过程顺畅,教学效果良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探究学习贯穿课堂,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加课堂容量,把课堂还给学生。

再者,这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辅助”的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只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在整个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贯穿始终,教师只是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明显,学生的回答不再是一个人的观点,而是整个小组的智慧,有效提高了回答的正确率。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指定某个学生完成某项任务,而是要求每个小组派代表参与教学,从而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全体学生都会提出建议。在这方面,老师应该事先知道,每组选的学生应该是轮流的,不能注定是资优生,让所有学生机会均等。

其次,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前提是教师有足够的基本技能。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简单的把信息技术当成投影仪,体现文字和图片,很少用在动画和视频资料中。在这节课中,对火的解释可以加上一些直接面对图像的东西。老师基本功扎实,引导语到位,肢体语言瞬间引人入胜,与学生讨论热烈,不可谓不强硬的填鸭式教学。

最后,在教学中,教师实行小组学习法,打破了传统的排名方式,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科学探究实验是全班的引导,捆绑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热烈有效,课堂教学效果良好。小组讨论,小组成员派代表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是这堂课的一大亮点,但可能会让一部分学生失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要提前处理好工作,不要把自己局限在某个学生身上来完成老师的任务。

这一课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一节,学生从许多方面对所学知识有所了解。大家都见过燃烧,也都懂点消防知识。学生缺少的只是知识的系统和总结,而老师做到了这一点。

通过看王敏老师的这堂课,我感触良多。整堂课,王老师先把自己学过的化学方程式写作引入教学,看似无意实际意义重大,为后面的‘燃’概念埋下伏笔;接下来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一直在进行,这是整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是被动的。只有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动手思维,利用一系列分组实验,才能让学生主动出击!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必然令人满意!

由此我想到一个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能不能坚持这么做?原因有二:一是教学任务压力大。作为毕业班,我们一般会加快教学进度,尽可能节省复习时间。我们还会费心再去探索教学吗?即使及时有了自己的想法,也很难改变学校的教学进度。二是学校实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老师怕麻烦,实验室没有专职检测人员,所以老师需要准备实验设备、、、、

“老师教,学生学”一直是我们大多数人采用的教学模式。在王老师的课堂上,王老师没有太多的语言。他只是说几句提醒的话,说几句结束语。这需要老师有多大的决心!在教学中,我们总是害怕学生听不懂我们讲的内容,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很多老师也因此陷入了‘啰嗦’的恶名。王先生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学习。

这是我对这门课的总体感受,也是我的一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