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在我省各地的元宵节庆祝活动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纷纷亮相,不仅给群众带来了欢乐,也增强了人们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打过去。

从正月十二到十六,武安市精心准备了五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大型文艺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这场文化盛宴的一道“硬菜”。武安享有“中国戏曲之乡”的美誉,平调河马小厨师是每年必不可少的压轴剧目。今年元宵节期间,精心挑选了《福寿图》、《桃花庵》等家喻户晓、家喻户晓的平调罗子戏,为农村中老年人爱去戏楼看戏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东同乐村西塞被誉为“戏剧活化石”,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神秘的脸谱装饰,配以鼓、锣、钹等打击乐器,呈现出独特的视听效果。

连日来,歙县上梁梁村热闹非凡,传统社火游戏让人想起古代战争场景。歙县竞赛戏,又称排赛,又称对口戏、锣鼓戏,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戏剧,主要在山神、女娲的祭祀活动中和元宵节期间演出。为保护传统民俗文化,近年来,歙县将西塞列入保护项目范围,并给予资金和科研支持。目前,涉县西塞作为一个传统剧种,已被列入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又看皮影戏了

“我小时候看过皮影戏。又能看到皮影戏了,太开心了!”2月15日,一场由小学生自编自演的《星星游成安》皮影戏亮相成安县甘城花园小区,一名观看演出的中年观众感慨万千。伴随着铿锵的锣鼓声,赵本山、宋丹丹、郭等明星的造型形象出现在灯影中,诙谐幽默的对话引得观众捧腹大笑。

冀南皮影戏是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元宵节期间,成安县济南的皮影戏剧团义务逐村巡回演出。除了《西游记》、《封神演义》、《杨家将》等传统剧目外,皮影戏艺人还将农村现实生活的故事编成皮影戏,用古老的艺术演绎现代剧,受到观众的欢迎。为了传承河北南部的皮影戏,成安县建立了皮影戏培训基地,培养对皮影戏感兴趣的孩子,并组织学生在周末和节假日与老艺术家一起巡回演出。

古乐迎春

2月15日,涞水县义安镇南皋落村音乐会的鼓手们欢聚一堂,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以独特的方式庆祝团圆,过元宵节,吸引了十里八村的村民纷纷前来观看盛会。这场音乐会将持续五天。

南皋落古乐起源于4000年前祭祀黄帝和黄帝庙的活动。它继承了中国音乐最古老、最传统的演奏形式,是融佛、道、儒于一体的民间文化。虽然历经沧桑,但依然悦耳动听。被国内外专家称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并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老树新花

元宵节期间,临漳县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群众安排了品戏曲、龙灯、对联、灯谜、秧歌等精彩的民俗文化活动,“非遗”节目成为演出中的主角。

据介绍,临漳县目前拥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0个。民间艺人通过对民间艺术的挖掘和整理,巧妙地将后亭、曲牌《莺歌柳》、《吹糖人》等20多种民间艺术和布艺、泥塑、剪纸、刺绣等编排成文艺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