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小吃培训基地
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都渴望在闲暇之余走进自然淳朴的乡村,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独特的民俗风情。回归自然,感受自然,成为很多城市家庭的向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闲暇时间的增加,特别是实行“周末”和“五一”、国庆、春节等长假后,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越来越大。游遍名山大川的城市居民,开始对郊区的民俗旅游情有独钟。从近两年人们的旅游天数来看,“一日游”和“两日游”游客的比例有所上升。一项旅游抽样调查显示,99%以上的市民想去北京郊区旅游。郊区休闲、度假、观光成为城市居民的首选。民俗旅游已经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面对这样的旅游需求,进一步发展以短途民俗旅游为主的房山区旅游产业,作为发展山区旅游的抓手,培育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是必然的。
一,我区民俗旅游发展的特点和不足
近年来,随着旅游热的兴起,以乡村生活、乡村民俗、乡村风光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当地经济的特色产业。乡村旅游市场正逐渐从单一的“农家乐”向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多元化方向发展。乡村民俗旅游起步晚,发展快,已成为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重要产业。据统计,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已使2000万人脱贫。近年来,随着民俗旅游的发展,我区与其他地区一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不断发展。到今年第三季度末,从事民俗旅游的有2086户,比去年同期增加529户;接待游客25.7万人次,同比增加10.4万人次;民俗旅游总收入654.38+08457万元,同比增长27.8%。民俗旅游发展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民俗旅游从业人员多,效益差;虽然我区从事民俗旅游的从业人员有2787人,但从业人员收入只有352万元,人均收入1263元。二是来这里的游客不多;今年前三季度,* * *接待各国民间游客25.7万人次。只占全部游客的6%。三是我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形式不够明确;在全国,即使是北京,也没有开发出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项目。第四,房山作为旅游区和旅游强区在全国的知名度有待提高。
二,提高我区民俗旅游质量的主要措施
从我区部分乡镇来看,民俗旅游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发展空间广,但发展面积和数量不平衡。即使是一些已经发展起来的乡镇,由于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也始终停留在低水平发展状态。一些村级交通道路、停车场、住宿和食品卫生、垃圾处理、公厕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在市场开发方面,一些村庄急功近利,没有规划,盲目开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浪费了自然资源。阻碍民俗旅游健康发展的各种矛盾亟待解决。
1.民俗旅游需要发掘民俗文化。
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应体现民俗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独特的民俗文化能激发游客的兴趣。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注意反映山区民俗的原始形态,可以通过发展山(乡)村旅游来展示。如吃农家饭,住农家院,给游客亲切、真实、朴实、乡土的心理感受。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的层次在扩大,人们的旅游知识也在增加。越来越多的游客要求旅游生活中有文化吸引和体育内容,要亲身体验和参与。因此,在开发山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游客应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亲身参与各种民俗活动,感受浓郁的乡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2.民俗旅游要善于抢占市场。
目前,许多旅游景区在开发旅游目标市场时,忽视国内市场和本地市场的开发,盲目追求高品位的盲目投资,这是不明智的。作为京郊山区,要根据北京区域地理位置和市场需求的特点,以北京居民和在京工作的其他类型人群为主要客源市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观光,因为北京市民对京郊自然风光的观光休闲是绝对感兴趣的。到2010,预计将有5300万游客游览京郊。由此可见,北京郊区,尤其是山区,已经成为北京市民和各类驻京人员周末休闲、游览、度假的主要区域。因此,在开发山地旅游客源目标市场的过程中,应以北京居民为主,同时,面对“奥运旅游盛宴”,应努力将国内游客与国外游客分开。
3.民俗旅游要学会丰富。
加强区域联合开发,实现“资源* * *和游客* * *”,提高区域旅游整体效益。首先,民俗旅游作为旅游市场的小弟,影响力不够。民俗旅游只能依托区域内外的知名旅游景点,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使区域内各种资源相互补充,多个景点相互连接,从而扩大旅游市场,实现资源的享受。旅游市场越大,潜在游客越多,接待的游客就越多,旅游业的收入就越高,可以产生规模经济。
其次,京郊山区县可以与周边省市的旅游区进行跨省区域联合开发。比如:与承德、张家口、遵化、唐山、北戴河、天津等靠近北京的地区联合开发。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旅游区域的联合开发,无论是跨省还是跨地区,都将成为未来中国旅游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因此,京郊山区县应打破地域界限,加强合作,与周边其他省市合作开发一些特色旅游线路,提高京郊山区旅游的整体效益,促进山区经济的发展。
4.民俗旅游应开发旅游商品。
努力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在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旅游商品收入可占旅游收入的40%-60%。为了增加我区的旅游收入,应积极开发地方旅游商品。因为有特色的旅游商品不仅能成为旅游区容易被游客识别的形象符号,还具有一定的推广功能,是旅游景点最好的广告。旅游商品包括纪念品、工艺品、日用品和土特产。要发展它,就要有鲜明独特的地方特色。就是这种旅游商品只能在这个旅游区买,其他地区买不到。只有这样,旅游商品才能更具吸引力,更受游客青睐。此外,我区山区要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组织小吃节、采摘节等各种旅游活动,同时努力搞好旅游商品的销售,完善与旅游相关的各种服务,把农副产品或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吸引城市的购买力,从而对促进旅游收入、繁荣山区经济起到良好的作用。
5.民俗旅游要懂得推销自己。
首先,进一步开发主要面向北京居民、外地在京居民和周边地区居民的周末休闲度假、自然风光度假产品,打造一些适合“一日游”、“两日游”的娱乐休息项目和形式,如家庭式小旅馆、小帐篷、旅游景点连锁服务等。其次,区旅游部门要尽量参加国家旅游局每年举办的“全国旅游交易会”和北方10省市联合举办的“中国北方旅游交易会”,开展一些直接面向游客的促销活动。第三,我们应该组织有关部门真正去山区,收集当地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民间艺术品等。,并编辑成书,更好地宣传山区旅游资源。
6.民俗旅游急需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目前京郊山区旅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不适应旅游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尤其是在知识结构上。以我们地区为例。虽然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但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一半以上。由于山地旅游系统从业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不仅影响了山地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也制约了山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为提高旅游专业人员的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从业人员的市场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应争取与大专院校联合办学,建立山地旅游教育基地,根据实际需要培养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旅游人才,并切实做好在职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使旅游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逐步达到本地区的先进水平。
7.民俗旅游应该有自己的特色。
发展乡村民俗旅游需要注意的另一个关键点是保留地方特色,不要以牺牲根为代价追求目的。保持村镇原有风貌,以及当地传统民风、淳朴、善良,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则。国际旅游人类学专家认为:“一个地方的独特性是它的主要财富。如果有独特的建筑,那就保护好,保持古朴典雅;如果有独特的音乐、歌曲或舞蹈,那么就保护它们,使它们成为古董;如果有独特的耕作方法,那就保护好,教给别人;如果有传统文化,那就保护它,熏陶别人。千万不要破坏这些资源。
(李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