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会计准则有哪些区别?

国内外会计准则存在差异。

原因是:

我国会计准则分为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会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主要规定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和主要方面,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提法提供基本框架。具体会计准则,根据基本会计准则的要求,对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和程序作出具体规定。

《企业会计准则》共十章六十六条,实际上是基本的会计准则,包括总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财务报告等。

总则部分主要明确会计准则的目的和依据,规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

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了会计的基本要求。《企业会计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经验、总结我国会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我国会计通则归纳为12项。这12原则从不同方面对我国会计工作提出了要求。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应当分别规定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在资产部分,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并对各种资产的计价、核算和提示作了规定。在负债部分,将负债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分别规定了它们的计量和核算。在所有者权益部分,规定所有者权益包括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在收入部分,规定了收入的分类和各种收入的确认。在费用部分,明确了费用的定义,也规定了费用的分类和核算。在利润部分,规定了利润的构成和计算。财务报告部分主要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和会计报表的类型。

中外基本会计准则比较

一、会计假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四个会计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财务会计假设是企业会计核算的约束条件和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

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设:(1)权责发生制。为了实现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的权责发生制编制的,它不会反映过去涉及现金收付的交易给使用者,但也反映未来支付现金的义务,代表未来能够收到现金的资源。因此,这些财务报表为使用者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提供了有关过去交易和其他事项的最有用的信息。(2)持续经营。也就是说,企业是一个经营实体,并将在可预见的未来继续经营。

二、关于会计要素的分类

在中国,资产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在负债部分,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在所有者权益部分,分为投入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在日本,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递延资产。同时,负债又分为流动负债和固定负债。资本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资本是指法定资本的数额。而且留存收益是指净资产的数额超过法定资本数额,应当作为股东投资交易产生的资本公积(资本公积)入账,利润和其他留存收益累计的盈余公积(利润盈余)应当是法律强制规定的。

国际会计准则指出,资产负债表中与衡量财务状况直接相关的要素是资产、负债和权益。利润表中与衡量经营业绩直接相关的因素是收入和费用。可见,利润可以来源于收入减去费用,所以利润并不是单独作为一个要素。

三、关于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

我国会计要素确认的基本标准是:1,符合一个会计要素的管理定义和特征,即定义标准;2.可测量;3.对用户决策起重要作用的,就是关联性标准;4、必须真实、可验证、客观公正,即可靠性标准。任何符合上述标准的项目,即收益应大于成本并符合要素的定义,如果符合下列标准,则应予以确认:

(1)与本项目相关的任何未来经济利润都有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

(2)项目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评估一个项目是否符合上述标准,从而有资格在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时,需要考虑重要性原则。

四。收入的确认

1985美国FASB在《SFAC第五系列》中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标准。除了承认的四个一般标准----定义、可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之外,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已实现或可实现的营业收入和收益在实现或被认为可实现之前,一般不被确认为利润的组成部分。

2.已取得的营业收入在取得前不予确认。当一个实体实际完成了为享受营业收入所代表的利益而必须完成的行为时,就可以认为已经取得了营业收入。

SFAC设定的确认标准过于抽象,在实践中难以操作,只能作为制定收入确认标准的指导性规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企业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同时收到价款或者取得索取价款证据的,应当确认营业收入。”

可以看出,我国会计准则的收入确认标准更加具体,操作性更强,但并不兼容。其实仅限于销售型的商家。

动词 (verb的缩写)费用的确认

在1985中,美国FASB认为“费用是指一个单位在一个会计期间内,因交付或生产构成该单位持续的、主要的或核心的经营活动的商品、提供服务或其他经营活动而引起的资产流出或负债的产生。”

我国准则规定:“费用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可以看出,美国采用资产负债法定义费用,中国采用收入费用法。此外,美国定义的费用仅限于可从当期收入中扣除的费用。虽然我国的准则只是把费用作为一个核算要素,并没有提到成本,但是在进一步的解释中,成本和费用的界限是划分的,费用只指期间费用。一旦联系和分析,费用包括客观化的费用(成本)和从当前收入中扣除的期间费用。

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采用了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APB)第4号声明中列出的三种费用确认方法:

(1)某一期间与收入直接相关的成本;

(2)与某一期间相关但与当期收入不直接相关的成本;

(3)与其他期间无关的费用。

然后得出“确认费用总额的三个普遍原则:因果关系、系统合理分配和当时确认”,三个原则的典型例子是销售成本、折旧费用和期间费用。

我国费用的确认与这三个原则基本一致,但也有区别:(1)我国以国有企业为主,国家职能综合部门颁布了一系列既属于所有者权力又属于政权的政策法规,财务制度就是其中之一。财务制度规定了企业某些费用计量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也规定了费用的确认范围。因此,我国企业会计中的费用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也是一个财经纪律问题。美国会计中的费用问题纯属会计问题,对费用计量和确认的限制只在税法中有规定。(2)中国的营业外支出和在美国的损失不完全一样。有些项目只能说是支出,不能说是亏损,比如职工子弟学校和技工学校的经费。

不及物动词关于基本会计原则

美国的基本会计原则有明确的界限,明确划分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原则。美国会计直接着眼于资本市场,非常重视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它被认为是决策有用会计,充分体现在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和财务报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上。

日本会计准则中表述的会计基本原则简洁实用,如重要性、来源单一、谨慎理念等,都与日本人的理解有关。美国是从规范的定义出发,日本是从实际操作的角度考虑。

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原则多达12条,可谓全面。遗憾的是,其中相当一部分并没有在会计制度中得到体现。以相关性为例,说会计信息要满足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却没有在会计报表中反映国家的宏观需要。再比如,谨慎性、充分披露和重要性原则没有得到体现。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中国的很多国有企业来说,在会计上强调合法性应该是无害的,对于一个行政法规普遍有效的国家来说更是有利的。主要国家讨论了以下几点。

(一)美国的基本会计原则

美国的基本会计原则体现在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其中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原则与确认和计量会计要素的基本原则相分离。在本公告中,会计信息质量是编制会计报表的基本原则。

财务会计概念公告没有明确陈述或确立会计确认和计量中的基本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实现原则和配比原则。

就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基础而言,公告包括了现行会计计量中使用的六种方法,包括原始成本(原始收益)、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和未来流量现值,并认为“现行做法同时具有若干计量属性的特征,并不试图说现行做法基于单一属性”;在计量单位方面,公告认为“财务报表中确认的所有项目将继续以名义货币单位计量。”

在收入确认方面,公告列出了两个基本条件:已实现或可实现和已获。当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时,就可以确认为收入。变现是指“将非现金资产或权利转换为货币;在会计和财务报告中最准确的用法是指出售以换取现金或收取现金的要求。”盈利是指盈利过程或盈利活动的基本完成。此外,公告还列举了六种特殊情况下的收入确认时机。

在费用确认方面,公告并未直接确立“配比原则”,仅规定“当个人提交或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其他构成日常生活的主要或核心组成部分继续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或产生的利益将减少时,一般确认为费用和损失。”

在本公告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原则中,稳健性原则不成立,也不作为会计信息的基本特征和二级特征,而是在第三辑“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单独说明。

(二)日本的基本会计原则

日本的《企业会计准则》作为编制损益表和贷款对照表的一般准则,规定了以下七项一般原则:(1)真实性原则;(2)正式记账原则;(3)资本与利润的区分原则;(4)明确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6)稳健性原则;(7)单一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规定:“企业会计必须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报告。”这是最高原则。这里所说的真实是指相对真实,应被视为通过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其他原则来实现。

形式记账原则规定:“企业会计必须对一切交易按照形式记账原则制作正确的会计账簿。”它要求必须采用能够满足全面性、有序性和验证性的必要条件的会计方法(复式记账法)来制作正确的会计账簿,同时必须根据这个正确的会计账簿来制作会计报表。

资本与利润的区别原则规定:“必须明确区分资本交易和损益交易,特别是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它要求必须通过明确区分作为本金的资本和作为果实的利润来进行适当的损益计算。

明确性原则规定:“企业会计必须通过财务报表向利害关系人明确表达必要的会计事实,不得使其对企业情况作出错误判断。”它要求必须通过明确表述财务报表及其相关重要事项来披露适当、充分的信息。

一致性原则规定:“企业会计的原则和程序在各期继续适用,不得随意变更。”它要求在一个会计事实有几种会计处理原则或程序可供选择的情况下,只要没有正当理由,所采用的会计处理原则或程序就必须在每期继续适用。此外,《企业会计原则说明》规定,当有正当理由进行重要变更时,必须在财务报表中加以说明。

稳健性原则规定:“当有可能对企业财务产生不利影响时,应当做好准备,并妥善稳妥处理。”它要求为了防范未来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必须按照适度审慎的判断进行会计处理。

单一性原则规定:“当出于信贷目的、税务目的和其他目的需要制作不同形式的财务报表以提交股东大会时,这些报表的内容应以可靠的会计记录为基础,对事实的真实表述不能因政策考虑而被歪曲。“它要求虽然财务报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其中所包含的会计价值内容应该是单一的。

此外,在上述一般原则中,特别是与形式记账原则和清晰性原则有关的原则,在《企业会计准则注释》中,对所谓重要性原则的具体运用规定如下:

(1)对于缺乏重要性的项,可以采用简单的处理和表示方法,而不是严格的方法。

(2)重要的会计原则必须在财务报表中加以解释和揭示。

(3)重要的后续事项也必须在财务报表中说明和披露。

(三)英国的基本会计原则

哈罗德。比尔曼和艾伦。Drybin教授将会计原则分为三类:环境假设、商业惯例和质量因素。

会计人员在编制报表时,需要对其主体的地位和所处的经济环境作出假设,如会计职业。这些假设中比较重要的是:(1)企业实体。需要假设企业是独立于所有者和经营环境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报告确定一个边界;只有那些影响实体的交易才反映在财务报表中。(2)持续经营的概念可以认为是企业主体概念的延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设该科目会以目前的形式继续无限发展下去。(3)稳定货币单位,编制财务报表所使用的货币单位的价值是稳定的。(4)会计期间,假设企业的持续经营期可以分为几个互不相关的期间(会计期间),在每个期间编制会计报表。

在对他们的环境作出假设后,会计师采用一套惯例来编制代表相关经济事项的报表。(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是编制已公布财务报表的计价基础。也就是说,报表中所有资产都是按照取得成本反映的,固定资产在适当的时候按照折旧进行调整。(2)实现原则。按照惯例,所有利润都只在实现销售的当期,即实现收入的当期确认。(3)比例原则。成本与其产生的收入相称。(4)二元性。这种惯例与复式簿记有关。它要求会计人员对账户中的每一笔交易进行双重反映,因为在业务过程中,每一个行为都有相同或相反的反映。(5)计量或货币计量。这一惯例意味着报告中的所有项目都必须是可衡量的。也就是说,可以用货币价值来表示。

在应用商业惯例的过程中,会计师还会努力使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一定的质量特征:(1)客观性。客观性意味着分类账和会计报表中的记录必须由独立人员核实。这是为了确保财务报表不偏不倚,减少会计人员在编制报表时作出主观判断的可能性。(2)谨慎。这就是美国过去所说的保守主义。这一原则指出,当会计师可以用多种方式处理一个项目时,他应该在可用的方法中选择一种能够提供稳健结果的方法。(3)一致性。这一因素要求当一项交易或经济事项在不同期间再次发生时,各期间的会计报表应当相同。(4)重要性。简单来说,重要性原则是指报表中某一项的处理取决于它的重要性。这是一个相关性的概念。

法国的基本会计原则

法国传统的会计原则是真实性、稳健性和合法性。EEC第4号指令公布后,“真实与公平”也成为一项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强调稳健性的会计主要表现在各种准备金的计提上,这也是欧洲大陆国家的通行做法。但由于税法的影响,法国的审慎会计中没有计提坏账准备的习惯,也不采用后进先出法对存货进行计价。在西方发达国家,强调合法性的原则并不多见,而在法国,强调合法性,财务报表附注要求披露“违反许多法律法规的细节,以反映‘真实、公允’的观点。”这与法国政府强调统一核算、要求遵守现有法律法规的法令是一致的。“真实与公平”源于英国1948的公司法,在EEC指令4号之后盛行于欧洲,至今没有准确的说法。

(五)中国的基本会计原则

根据其在会计中的作用,我国会计一般原则大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反映总体要求的一般原则;二是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三是体现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一般原则;第四,反映修订会计实务要求的一般原则。

1,总体要求的总原则

(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和证明经济业务发生的法律文件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到内容真实、数字准确、信息可靠。

(2)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是指会计必须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数据。

(3)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在各个期间必须一致,要求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不得随意变更。

2、体现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一般原则

(1)相关原理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

(2)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工作强调及时性,要求会计处理及时进行,以便及时利用会计信息。

(3)清晰性原则

清晰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必须清晰、简明、易于理解和使用。

3、体现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一般原则。

(1)计提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和费用的实际发生为基础,所有已经发生或者应当由当期承担的已实现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到或者支付,都应当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任何超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该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

(2)比例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营业收入和相应的成本费用要相互配合。

(3)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按计划取得或购买企业各种资产时发生的实际成本的核算。所谓历史成本,是指在取得或建造某项财产时实际交付的现金和其他等价物。

(4)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划分原则是指会计应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计算企业的当期损益。

4、体现会计总原则修订公约的要求。

(1)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对某项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有不同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尽可能选择一种不增加利润和不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并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2)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应将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与其重要程序区分开来,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具体来说,对于那些对企业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活力比较重要的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应当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力求准确,并在会计报告中予以突出反映;对于那些次要的经济业务或者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简化会计手续,采用简单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并在会计报告中予以反映。

㈥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会计原则

财务报表可以在不同的程序和不同的方式中采用一系列不同的计量基础。它们包括:历史成本、当前成本、可变现(结算)价值和现值。同时认为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最常用的计量基础是历史成本。历史成本通常与其他计量基础结合使用。例如,存货通常以较低的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列示,有价证券可能以市场价值列示,养老金负债可能以现值列示。此外,为了应对非货币性资产价格变动的影响,一些企业还采用现行成本基础来弥补历史成本核算模式的不足。

为了使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对使用者有用,其属性主要包括四个主要的质量特征: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可理解性: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之一是使用户易于理解。但是,一些关于复杂事项的信息应该纳入财务报表,因为它们关系到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需要,而不应该仅仅因为它们对于一些常规来说太难理解而将其排除在财务报表之外。

相关性:为了使信息有用,它必须与用户的决策需求相关。当信息可以通过帮助用户评估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或确认改变他们过去的评估来影响用户的经济决策时,它就是相关的。

重要性:信息的相关性受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如果信息的遗漏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根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那么信息就是重要的。重要性取决于遗漏或错报发生的特定环境中必须具备的质量特征,而不是提供一个门槛或选择点。

可靠性:当发送信息时没有重大错误或偏差,并且能够忠实地反映它打算反映或应该反映给用户的基础时,信息就是可靠的。

忠实反映:为了使信息可靠,信息必须忠实地反映它打算反映或应该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例如,资产负债表应如实反映构成企业在报告日符合确认标准的资产、负债和权益的交易和其他事项。

实质比形式更重要:如果信息想要忠实地反映它打算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来说明和反映,而不仅仅是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交易或其他事项的本质与其法律或设计形式的外在表现并不总是一致的。

中立性:为了使信息可靠,财务报表中包含的信息也必须具有中立的决策。换句话说,不偏不倚。为了达到预定的结果或结果,财务报表通过对信息的选择和列报而不是中立的,从而使财务报表影响决策或判断。

谨慎性:谨慎性是指在不确定的条件下进行所需的估计时,对必要的判断增加一定程度的谨慎,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但是,谨慎性原则的实施不允许设置秘密准备金、过度提取准备金、故意压低资产或收入、故意提高负债或费用等行为,因为这样编制的财务报表不可能是中性的,因而也不会是可靠的。

完整性:为了使信息可靠,财务报表中的信息必须在重要性和成本范围内是完整的。省略可以使信息虚假或误导,从而使信息不可靠,并在相关性上留下缺陷。

可比性:无论在一个企业的不同时间和地点,或者对于不同的企业,类似交易和其他事项的财务影响必须以一致的方式加以衡量和反映。

可比性是一种质量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就是说,应告知使用者在编制财务报表时采用的会计政策、这些政策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影响。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包括披露企业采用的会计政策,以帮助实现可比性。

以上是国内外会计准则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