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与终身学习的建立

走近和感受名师,让我明白了我们教师要热爱学生,要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以下是我给大家的师资培训经验。建立终身学习。欢迎阅读。

教师培养和建立终身学习的经验(1)所谓终身学习型教师,就是要坚持思考和学习,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探索教学方法,特别是要加强学习,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

教师相当于工程师。这几乎成了老师的另一个代名词。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在完成什么样的设计?我们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独特的品味。他们要求独立和个性,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所以,工程师的设计不能千篇一律,而应该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这就要求设计思路要与时俱进,不落伍,不落伍,这样我们的作品才能经得起考验,随时彰显优势。-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记得我的老师曾经教过我,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有一桶水。简单的话语,却道出了为人师表的原则——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

通过最近的讲座,前辈们对知识的不断总结和对课堂的灵活驾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决定了他能否承担我们这个时代的教师使命。一个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唤醒学生的潜能,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此,我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永不停止学习。

21世纪,互联网普及,通讯发达,信息爆炸,合格的老师能终身制吗?不,以前是“不进则退”,现在是“慢进则退”。昨天合格,不代表今天就合格。作为当代教师,我们要培养的人才不再是“螺丝钉”,而是具有“生存力、发展力、创新力素质”的人;不再是“等饭碗”而是“做饭碗”的人;它不再是“未来的勘探者”,而是“未来的实践者”。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老师们,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教师论》中阐释了教师职业的含义。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作为基础。有句话叫“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教师并不都是知识渊博的,但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朝着博学的目标努力。所以,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平时多读书,经常看报,经常上网。总之,我们要做一只勤劳的蜜蜂,时刻采摘知识的花粉,酿造适时的蜂蜜。

教师的培训经历与终身学习(2)一年一度的校本培训也如期而至。回顾过去的几天,忙碌、炎热、艰辛,但同时我们也在收获、成长、快乐。校本培训集中学习时间结束。真心觉得时间没有浪费,觉得今年的校本培训是历年来安排的最充实最合理的一次,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每一堂课都很精彩。在赞叹讲座专家们知识渊博、深思熟虑的精神的同时,我更关注讲座的内容。对我来说,讲座里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总结起来,有三点:

第一,在专家的讲座中,我认识到不断进步是建立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的。

我个人很喜欢专家讲课。当我教学比较累的时候,我需要见多识广、高水平的专家给我指导,帮助我突破瓶颈。专家讲座满足我的需求。四天的培训结束了,但我的学习并没有结束。相反,借此机会,它才刚刚开始。专家给我们推荐了很多名著,我一一研究一下。

第二,转变思想观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意识逐渐提高。过去“养儿防老”的观念已经过时了。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为孩子选择优质教育,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大多数家长的知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做一个适应社会、人民喜欢的人民教师。

第三,加强学习

过去不代表未来。改变观念要靠学习,不断学习,通过学习改变自己,通过学习丰富自己。这种校本培训让我更加意识到自己知识的浅薄。在这些专家面前,我觉得自己像是井底之蛙。教科研,备课新思路,感觉很新鲜。有些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更不用说练习了。我危机感很强,所以学习迫在眉睫!只有这样,危机才能好转。俗话说,“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欲上进先读书。”相信自己能坚持。

第四,学会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善于分析自己工作的教师,才能成为有效的、有经验的教师。”波斯纳也说过:“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深入思考,那么他的教学水平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下降。”在之前的工作中,虽然有过一些反思,但从来没有把它当工作认真、正式的对待过。我只是在脑子里想了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必须也必须学会总结和反思,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学生要胸怀宽广,有微妙的情感体验。

没有理由要求每个学生都喜欢我,但我必须喜欢每个学生。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当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肯定时,就会主动接近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学,这样师生之间就可以相互交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六,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素质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所以,老师要时刻为学生做好榜样,老师要求学生做的事情,自己先做;无论学生被要求不做什么,他们自己都坚决不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良师益友。

七,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思考。

的确,只有让学生主动思考,哪怕答案是错的,学生才会对所学的东西印象深刻。上课四十五分钟,要舍得,多给学生留点时间,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总结,留下印象。

总之,通过校本培训的学习收获很大,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让我们的老师尽快提升自己的能力,投身教育教学,在教育这个岗位上有更高的突破。我也会努力总结自己的教学,做好每一节课,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教师培训经验和建立终身学习的体会(3)迫切需要做一个与时俱进的新教师,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提高工作的“智慧含量”。在这个关键时刻,教学站和我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全员教研和校本培训,对我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特别是学校的校本培训,通过专家的指导、教学理论的培训学习、讲座、讲评等一站式活动的开展,发挥了教师个人和教师集体的作用,形成了教师对话机制,营造了求实、务实、自由、和谐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了平台。通过这种活动形式,将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真正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拓展教师发展的空间,鼓励教师积极追求发展。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受益匪浅。

首先,新思想深深扎根于我的内心。

“课程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改变了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改变了人。”要改变人,首先要关注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是基于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成长。从新的教学理念出发。教学改革是新旧观念的斗争,教学改革的阻力来自于旧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树立新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

以前脑子里有一种教材、教参意识,盯着重点环节,盯着知识点,要求标准答案,应付统考。通过专家讲座,我了解到新课程教学要求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和问题意识。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体验出发,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学方式从被动接受转变为探究学习和自主合作学习。

其次,我调整和拓宽了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未来教育将结束单一学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是全才,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任何学科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科学课程的学科整合是课改的特点之一。根据科学课程的特点和教学要求,科学教师必须具备系统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理科教师应具备与理科教学相关的知识,如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还要了解科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横向关系及其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系统科学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基础知识。科学教师还应具备科学的思维知识,这有助于教师通过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教师还应具备参与社会生产生活的知识,能够以敏锐的眼光和头脑观察、理解和收集信息。新教材一个显著的变化是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拓宽了,这对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自身的知识储备能否适应这种变化,满足学生的需求,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现实情况是,我们的理科教师都是由单一学科的物理、化学、生物或地理教师组成,与专业教师资格的要求相差甚远。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极大地限制了科学课程的实施。

一些老师反映新教材很难掌握。显然,教师的知识结构是制约教师掌握新课程的瓶颈。因此,实施新课程,教师不仅要“洗脑”,更要“充电”

校本培训利用教学资源,以教学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科学教师专业培训。进行了学术交流,大家各抒己见。通过观点的交锋,强调了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再次,通过活动,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学习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更新和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拥有适合教学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其次,促进了我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反思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的审视和反思。反思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如果一个人只是盲目的学习而不思考,那么他就会陷入迷茫。孟子也说:“想了就一定会得到。”。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断思考和反思。面对各种新的教育理念、资源、手段、方法,教师不能简单的复制粘贴,而是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结合自己学校、班级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优势,为我所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需要在反思中成长。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还存在许多困惑和困难,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很多老师只有在学校进行期末或年末的教学评价时,才会系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校本活动的开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转这种现象。讲座、课堂、评课活动能促进教师把反思作为日常工作。与同行面对面交流,在交流活动中细心体会,积极思考,努力思考,让思想的火花在碰撞中闪烁。通过跟踪听课听课的过程,审视教学环节,总结教学得失,会产生很多感悟。

比如活动中,一位老师在讲焦耳定律的教学设计时,为了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演示实验:用同一根导线分别给电灯和大功率电炉供电,让学生触摸导线,建立电灯和导线在同一电路中发热不同,导线在不同电路中发热不同的情景。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启发引导学生讨论猜测电流产生的热Q与哪些因素有关?

3.增加自主探究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根据学生的猜测结果,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4.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报告实验结果,并讨论和评估实验结果。看课本形成焦耳定律。

比如为了实施“双基”,我经常采用的教学模式就是先给出一个结论或者通过简单的例子得出一个结论,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对结论进行解释和巩固。通过校本活动的开展,我认识到以前的教学模式是认知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健康发展。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然后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同学间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

同时,我也意识到,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培养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让每个学生在每堂课上都有所收获?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尤其是在问题的设置上,必须考虑到各个层次的学生。设置的问题首先要有一个梯度,由易到难,由简到难。让所有学生的思维都得到启发,尽可能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不能设的题很深奥,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开得了窍。如果这样,时间长了,必然会影响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校本培训为教师提供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同时努力营造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教学和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也为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搭建了舞台。但教师自身条件不同,特点不同,发展不平衡,后续发展目标应该也不同。因此,在推进教师培训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应倡导更切合实际的发展规划和个性发展目标,努力激发教师追求发展的内驱力;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的有效性是今后教师培训的首要考虑因素。

我慎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