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第一,从宏观入手,把握整体。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我校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校本培训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所谓校本培训,简而言之就是学校自主开展的培训,是相对于全日制集中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
就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而言,一是存在培训知识不系统、整体观念不强的现象;二是纯技术培训。我校以成都市项目“小学教师基本信息技术能力与培训方法”为基础,从宏观角度把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体系项目,根据学校现状和发展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长期培训计划,确定了培训内容和考核标准。首先,利用无纸化在线调查分析教师需求,认为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因此,我们的培训内容不仅要求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软件、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电脑幻灯片制作等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求了解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模式,并积极应用CAI课件辅助教学。精通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包括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素材的收集和制作)和FLASH软件。能够结合科学的教学理论,利用网络资源库搜索、获取、分析、加工、处理和传播信息。能够设计适合自己学科的网络课件。这些内容被制作成模块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详细要求》,给教师一个学习的提纲。(当然,培训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完善。)根据模块,确定每个阶段训练应该达到的目标?具体的检查考核方法,对于需要学校各部门配合的工作,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落实责任。所以有相对稳定的培训部门和领导,明确清晰的长期规划和阶段性目标是做好这次培训的前提和基础。
二、“任务”主题,学以致用。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不断发展,谁也完成不了。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没有必要学习计算机和网络的所有技术?掌握与你工作生活相关的内容即可。我们认为教师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进修和充电的需要。互联网上有海量的信息,包括学科知识信息、专业理论信息、教学改革和科研信息。教师可以上网浏览,下载有用的资料,进行收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二是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需要。制作和使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用各种媒体刺激学生的大脑,会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由难到易,由抽象到直观形象,从而使学生身临其境,开阔视野,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信息技术不仅是教师教学的手段,也是学习的工具。教师只有掌握信息技术,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掌握信息化学习技能。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在安排培训内容时采用了任务主题和学以致用的策略。所谓任务主题,就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分解为具体的任务。每次训练的目标都是完成一项任务(一项技术),学完就能用。这一步一步,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在过去的三年里,我们已经完成了十个模块的培训任务:
在培训的同时,我们选取了2001年级10班作为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年级。通过这10班多媒体应用的学习,我们逐渐掌握了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般方法。通过制作课件、收集网络资料、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教师素质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第三,灵活研究,注重策略。
在精心制定培训计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教师培训?全面完成训练任务:
1.首先,时间是有保证的。每周二、三、四、五安排当天没课的不同年级老师学习。
2.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教师的整个培训过程是三年,期间我们在培训的同时调整和采用各种研究策略。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如何优化教师教学,提高受训教师学习信息技术的效率进行了研究:从基础调查来看,教师认识到领导重视19%,培训教育方法和手段占30%,受训教师重视29%,受训教师平时提问多,操作多25%以上。从数据来看,教师的观念发生了变化。总结一下,培训中老师占30%,老师自身的态度和学习方法占54%。因此,我们着眼于优化教师的教学和学员的学习方式,总结出以下适合教师基本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的方法:
1.示范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训练方法。
一般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本原理和常用软件基本功能,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演示功能进行演示。演示法一般用于解剖优秀课件,力求举一反三,举一反三。
2.任务驱动的训练方法。
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内容的特点,所有参训教师在每轮培训中首先选择或接受一项(几项)作业任务,这些任务与日常教学工作相关。带着任务参加培训,让参训教师在创造性地完成自己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测试的要求是分模块制定的,老师根据指定的任务完成测试。比如网络部分做了培训,让老师可以欣赏,可以复制粘贴自己的资料,可以在局域网上交换文档,还可以发邮件到老师邮箱,还可以添加附件,让老师在任务中掌握知识。
3.学科实践的训练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即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探索过程,学习的主体是学习者,学习者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真正提高有赖于学习者对信息技术内在规律的理解。因此,尊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非常重要。在实践中,在培训过程中?训练有素的老师专注于计算机操作?计算机操作时间原则上应不少于信息技术培训总学时的三分之二;在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小组合作交流,寻求解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师自主制作CAI课件,从素材的收集加工到效果的实现,是充分展示教师信息素养和能力的窗口。“实践”全过程更重要的意义是学习过程。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展示和应用,不仅能给成功后的教师带来信心,也往往会给大家留下遗憾和不足。这些都是实战训练中难得的经验。
4、网络自主训练法:
信息技术自主培训不是教师随意操作的自由,也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受训者如何解决信息技术相关的问题。它要求受训者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和预期目标设计任务,并提供解决任务和问题的相关线索。核心思想是通过受训者完成具体的学科教学任务,实现信息技术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a)我校通过教师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提供一个学习任务:比如信息技术相关文章,要求教师搜索相关文章上传到学习网站进行交流学习;或者让教师通过论坛自主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操作,然后与Bambusa和同事交流自己的观点和经验,扩大了学习资源,为教师拓展了学习空间和时间。
所有老师通过学校网站更新自己的包括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在内的资料,请老师修改自己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最后完成上传的任务。教师乐于完成任务,同时培养信息素养。
b)选拔优秀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网络上传,通过学校主页、学校概况、学生天地、电子校报冯于等平台,形成从校长、中层信息技术教师、全科教师的立体化网络管理体系,全面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c)选拔优秀的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网络上传,通过学校主页、学校概况、学生天地、电子校报冯于等平台,形成从校长、中层信息技术教师、全科教师的立体化网络管理体系,全面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5.全员培训与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老师的集体授课,在培训中多关心,多提问,多指导,同时建立一对一的学习小组。同时,坚持全员培训和按工作分层次培训相结合。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大规模的工作。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素质,提高教师对现代教育的适应能力,就必须坚持全员全方位培训。但我们必须承认,师资队伍中的个体差异很大,技术水平不同,理解也不同。所以在培训全体员工的同时,也要因材施教。因此,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获得的信息对教师进行分层。抓住两条带中间,教师的整体水平才能提高。抓住骨干教育思想先进、信息素养高的教师群体,通过骨干教师的榜样影响和带动周围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提高积累经验。各方面暂时落后的老师,根据其一般性质,有不同的培养重点。例如,学校行政领导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对于学校后勤人员,尤其是会计出纳,重点是数据处理培训,实现快速准确的办公;学科教师的培养重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教学的整合,以及与教育科研的结合。通过分层次、分类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教学的要求,我们还挑选了信息技术能力强、教学能力强的老师对英特尔未来教育进行培训,以点带面。
6.以赛促学的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组织了多次信息技术技能竞赛。比如打字比赛一期一次,信息技术培训通过课件制作和课堂比赛丰富多彩,让所有老师都制作课件。2002年5月,我们发起了第一届实验小学课件制作竞赛。大家参与其中,涌现出一批制作精美、设计思路新颖的课件。形成了实验小学课件资源盘(一)和实验小学课件资源盘(二)。从优秀选手中选拔出10名教师参加区课件制作比赛,获得一等奖3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4名。2003年2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了第二届课件制作大赛,形成了实验小学(三)课件资源盘。应该说,教师通过自主制作和合作完成高质量的课件,是一个不小的进步。2004年,7名教师用自制课件参加区级讲座获得一等奖,这是从理论培训到教学设计的一次飞跃。
7.专项训练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通常是一种系统的专项培训,对于大面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操作技能是经济、简便、快捷的。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与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那么这样的培训就是流于形式。因此,我们将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与他们的学科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比如,老师在学习word文档的知识和操作时,要求尽量上交打印材料,还要组织汉字输入和文档编辑比赛;教师在学习如何制作CAI课件时,被要求结合自己所教的学科制作自己的课件,并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同时,他们还组织课件制作比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课件制作比赛。教师在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利用网络获取教育教学所需信息时,要求在备课时充分利用网络知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学校在学习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后,组织了网络环境下的学科整合研究班和学科教学观摩班,供教师学习讨论。
第四,动态管理,注重结果。
当然,要做好工作,总是离不开领导和管理,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校本培训也不例外。为了使培训取得理想的效果,建立一支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我们动了很多脑筋,推出了一系列管理措施。比如在决策规划上,我们提出了技术先行的思想;在具体操作策略上,根据任务主题设定内容,通过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来谋取利益;在制度上,明确了参加培训的年龄,规定了限时完成测试工作的要求,还将计算机技术培训的成绩纳入教师年度工作考核;在激励方面,对学习成绩显著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五、反馈评价,重视评价。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反馈与评估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培训质量和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合理、科学的评价是必要的。因此,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贯穿对教师信息技术的评价,从多媒体的使用到课堂设计,从理论认识到实际操作,设计了不同的评价量表对教师进行量化分析:
例如:1、多媒体使用注册评估表:采用网页提交方式,教师开始使用多媒体时,直接通过网页进行注册。使用后,数据库会记录教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简单情况,及时掌握教师在课堂上的使用情况。2.课件制作评价表:课件制作评价表可以客观评价教师的课件制作。通过我们的课件制作活动,老师可以知道课件制作技巧要考虑哪些方面。3.教师培训考勤表:平时培训时,要求教师亲自在考勤表上签字,真实记录培训时间和电脑情况。同时记录授课老师姓名、授课内容、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4.教师案例问卷:教师自行填写,记录项目开展以来自身状态,并进行自我评价,反映培训前、中、后期教师的变化。5.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基本能力评价量表的等级要求:根据评价量表对教师十个模块的得分进行定量分析。课题组根据教师培训情况,不搞一刀切的评价,采取分年龄段(40岁以上50岁以下40岁以下)要求的方式?分别进行数量规划和分级。6.实验小学使用信息技术的评价量表:考察50岁以下在职教师,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量表,从这些方面指导教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采用这套评价体系对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能力进行量化,可以在培训过程中及时了解教师的动态,使培训和研究工作科学、合理、有理有据。
总之,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任重道远。我们深信,掌握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必将产生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和全新的教学模式。让我们共同努力,开辟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