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家庭教育的核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

童年是家庭教育。

稍微大一点是培养教育的习惯。

大一点的是兴趣培养教育

稍微大一点的是健康教育。

大一点的是德育。

最大的是自强自立教育。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也是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几十年前,国外一位教育专家说:缺乏家庭教育的孩子,不上学接受教育的孩子,是无法完成极其细致复杂的育人任务的。这充分说明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有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孩子会感到幸福和安全感,会比同龄的孩子更自信、更有教养、更成熟。

个人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营造温馨快乐的环境,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爱,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每个家庭的前途命运,荣辱兴衰,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古人说“立国治国先教”,说解决世间一切复杂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教,而这个教指的就是家庭教育。以前每个家族,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祖传传统,在族谱里代代相传,或者口口相传,没有记载,比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弟子家规,代代相传。

但是,现代已经失传了,现在的父母本身也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他们虽然有孩子,却不知道如何正确教育孩子,以至于孩子很叛逆,很难管教。长大后也有成年后的劣势,但真正德才兼备的人不多。就这样,教育经常被指责。其实首先要反思的是家庭教育。

以前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族传统,以天真、忠义、仁义为核心,说起来也不多余。在这简单的四个方面,家风的构成也可以作为当今家庭教育的核心来借鉴。

第一,家规是每个人的行为准则。《弟子规》集古今之大成,在修身养性方面真的很优秀。但是,现代人认为自己很聪明,不需要祖先的智慧来教导。但是,用那些现代快餐式的功利方法教育孩子,扼杀了孩子的天性,是不符合人性和自然规律的。结果家长很困扰,孩子也牵扯进来。当然,有很多孩子背过《弟子规》,但很少有有效的。因为大部分孩子都是被强制背诵的,很少有家长在日常行为中以身作则,背诵是没有用的,不知道它的意义很难形成行为规范。

第二,家道就是一个家庭要有道德。说白了就是全家积德行善。"必须避免一切罪恶,追求一切善行."父母要身体力行,引导孩子多做善事,从爱护花草到扶老携幼,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观念。孩子长大后会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那时就会明白“幸运是没有办法的,是人自己叫的;善恶之报,如影随形。这样,孩子长大后就不会有“理不清,事不透”的烦恼,也不会有青春期的迷茫和困惑。

第三,家学现在不能很高深,但一定要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能让孩子看书学习,家长去吃吃喝喝打麻将。而是要陪伴孩子,自己读一些书,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树立榜样。这样的氛围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还能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好习惯。

四、家族企业,每个人的事业不一样,但基础是一样的,就是家族企业要以家规、家规、家学为基础。而现在的家族企业,大多是快速赚钱,快速爆发,很少有人会去思考赚钱之后做什么。所以有了“富二代”这个新词,褒贬不一。其实家业越厚,就越应该注重自身美德和子孙美德的培养,这样家族和家业才能基业长青。

以上四点是家庭教育的主要核心,应该对每个人和小家庭都有用。

有一位书君记得《弟子规》的开篇:“第一次要孝顺,第二次要相信。泛爱人,惟亲仁。有余力就学文学。”我们的祖先用几千年的智慧告诉我们,家庭教育要以“育人”为核心,也有学者认为,要想做好这项工作,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打好基础:

01培养健全的人格

学会爱和被爱。

平静地接受挫折

之所以强调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是因为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一个物质和关爱都有可能过剩的时代。以后可能不是智商,而是逆境商,也就是孩子承受挫折、打击和各种压力的能力。

所以,在家庭中从小就要注意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得失成败,坦然接受意想不到的结果,有重新开始的信心和勇气。

04掌握沟通方法

因为人的社交属性很难剥离,所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使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沟通也要建立在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上。教育孩子以友好、平等、有效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让孩子基本掌握与他人交流的技巧,将使孩子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终身受益。

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家庭中,注重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可以说是最小投入,最大回报的明智之举。因为孩子小的时候容易养成的清洁、读书、自律、关爱的习惯,往往可以伴随孩子一生。培养孩子良好习惯最省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家长带头示范。所以,你想培养孩子什么样的习惯,你必须先做到。

综上所述,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下一代心智健全、习惯良好、待人友善、心灵美好、积极乐观的人。你同意吗?

什么是真正的家庭教育?怎样才能做好家庭教育?

这个问题应该是全社会每个家庭最棘手的问题。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懵懂到逐渐形成自己独立思考的整个转变,都需要一个良好温暖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克制的正常生活。同时,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进入ta意义形式的思维,也需要时间和耐心。你还需要控制孩子日常生长发育的不断变化,根据时间进行引导。如果不正确引导,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一种遗憾。因此,家庭教育是最难解决的重大任务。这不是危言耸听。

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学校培育的种子,是社会的基石,是国家的栋梁。你们孩子的家长,不要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耐心。机会只有一次,千万不能错过教育孩子的黄金时间。

但很多父母为了生活需要,把孩子留在外地工作,孩子只能由老一辈人照顾。然而,老一辈人对子女的教育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的质量和体系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教育体系的规范化也随着新时代的高科技逐渐起飞,甚至与世界接轨。可想而知,家庭教育的重要问题是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个体家庭问题。还有单亲家庭,重组家庭,都面临着孩子家庭教育的挑战!

谢谢你

教育来自三种力量:家庭、学校和社会。当然,三者中家庭教育的作用和影响是最大的,是其他两者不可替代的。那么,家庭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呢?家庭教育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才算好的家庭教育?在我看来,两个字可以概括家庭教育的关键。

这两个字一个是育人,一个是言传身教。

先说第一点:培养人。我觉得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君子三代。这句流行的老话揭示了教育的核心。教育孩子,首要的是做人,知识技能只能排在第二位。

做人,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内涵极其丰富。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体现了他的内在修养和思想水平。一个没有内涵,没有修养,思想水平低的人,永远成不了真正的人才。

《大学》这部中国文化的经典,讲的是如何育人,如何做人。用古人的话说,修身是一切的根本。什么是修养,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思想水平,使自己成为一个高尚而优雅的人。

我们现在的教育更注重知识技能,而不是道德思想的培养,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不能说是家庭教育中的疏漏。

先说第二点:例子。这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榜样比语言更重要。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长什么样,孩子就长什么样。父母对孩子肯定有什么问题,缺点,甚至小动作。这就是榜样的伟大作用。

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标准很高,要求很严,但对自己没有要求和约束。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就是呵斥和教训,甚至打骂。其实这种情况越多,孩子就会越叛逆。

上梁不正下梁歪,父母不仅要对孩子提出要求,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应该先成为那样的人。没有什么比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教育更重要的了。最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自己成为优秀的人。

古代著名的孟母和岳飞的母亲对自己和孩子都很严格。他们要求孩子先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是国家的栋梁。她们也被尊称为“贤良之母”。

想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只是说说而已。你必须采取具体行动,用你的言行来影响你的孩子。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孩子学会做人。

让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这两个“学习型社团”缺一不可,是人生的两翼。因为不管学什么,做人永远是你的立命之本。如果一个人连这都做不到,这个大写的“人”怎么站得住脚?就算你努力学习,学到了很多知识和技能,如果连做人最起码的道理都不知道,以后怎么立足社会?

之所以把学会做人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为了孩子的成长发展,学会做人比学会学习更重要。

比如,一个聪明的孩子掌握了锁的知识,学会了修锁的技能,这样他就能修好任何坏了的锁,打开任何打不开的锁,在开锁比赛中获得一等奖。他的表现已经证明了他在锁的知识、锁的修理、开锁技巧等方面都学到了一些东西。如果孩子往好的方向发展,一定有光明的前途,但如果往坏的方向发展,最终会误入歧途,堕落成撬锁偷别人钱的罪犯,被关进监狱。是什么毁了他美好的未来?他没有学会做人。

现在我国很多家庭在教育观上存在价值偏差。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是第一位的,孩子将来考上大学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孩子只要好好学习,就会听孩子的话,把孩子当“小皇帝”,要什么就给什么,忘了怎么教育孩子做人。于是,在我们的社会里,任性的孩子多了,自我中心的孩子多了,自私的孩子多了,不负责任的孩子多了。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教孩子做人呢?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父母教育孩子最好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给孩子看,陪伴孩子成长。我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要看孩子未来的素质和家长的素质;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所以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社会意识和独立意识。这些话说的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

1.平等和尊重

父母与孩子之间平等的交流和讨论,不仅是相互关爱的表现,还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尊重也是相互的。只有父母尊重孩子的观点和想法,孩子才能尊重和接受父母的观点。

2.鼓励和表扬

根据强化理论,当行为的结果即强化对个体有利时,这种行为在未来会重复出现;当不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减弱或消失。一般来说,正向强化(赞美的语言、满意的表情、友好的微笑、奖品等。)有利于孩子主动接受和内化父母的诉求;负强化(冷漠、漠不关心、批评尖锐的话语、失望的表情、冷笑、嘲笑等。)使孩子紧张,产生心理压力(焦虑、易怒、焦虑、抑郁,甚至攻击性行为)。父母可以积极强化孩子的每一个好的行为,可以引发孩子积极学习,获得更多的奖励和表扬。

3.宽容和理解

包容和理解永远是家庭的保障。每个家长都要学会用宽广的胸怀和深刻的理解去理解、欣赏和支持自己的孩子,这比责骂更能激发孩子的求知热情。用理解去感动孩子,把惩罚变成宽容,能更好地让孩子反思和感受,理解父母的苦心,培养孩子的孝心和善良。

4.诚实和信任

对于父母来说,坦诚的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对孩子负责;同时,家长要鼓励孩子把真实的情况和想法告诉父母,相信他们会为此负责。这就是信任。父母是诚信教育的种子。诚信必须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中国的父母应该多向这位法国父亲学习,把更少的金钱和更多的智慧留给孩子。

文/诸神之恩

2013春晚,郭德纲和于谦的相声《害群之马》给很多人带来了欢乐。谁都知道这里面有个害群之马,但是中国近代史上真的有个害群之马,他的害群之马的故事是历史第一。

这个人的名字叫盛,你可能会对这个名字感到困惑。别急,听到他的背景后不要害怕。他的父亲是清末首富盛宣怀,岳父是民国宰相孙宝坻。连他的名字都是慈禧太后起的。

年轻时,盛是个英俊的男人。他曾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也许它被资本主义腐蚀了。回国后,盛一路踢着鞭子,走上了丧亲之路。他在上海买了第一辆奔驰轿车,娶了第五个小妾,养了75匹马。盛宣怀临死前,为了防止家财衰败,在银行里存了几百万两银子,足够他的后代吃十几辈子了,但盛宣怀还是没想到,儿子败亡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银行计息的速度。盛烟瘾很大,喜欢赌博。他可以在一个晚上输掉一整条商业街的资产(据说可以折合成人民币100亿)。盛家就算有金山,也经不起这样的败仗。结果,抗战胜利前,盛几乎失去了他的全部家当。晚年,盛穷困潦倒,连买公园门票的钱都没有,最后悲惨地死在苏州柳园的门房里。

有句老话:“子不教,父之过”。盛宣怀顶着“著名政治家”、“著名慈善家”、“中国实业之父”的光环,却没能教育好儿子,让人唏嘘不已。在盛宣怀身上,有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家长式作风——只给孩子留钱,不管孩子的生理需求。愚蠢的父母把孩子当成私人物品,只在乎给孩子留下土地、房子、存款;聪明的父母把孩子当成好朋友,知道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有智慧的人。无论你有多少钱,最终都会耗尽,你的智慧是无穷的,会让你的人生更加精彩。当小区里所有的大爷大妈都在嫉妒“别人家的孩子”的时候,我们来说说“别人家的爸爸”。

他的父亲多米尼克·贾尼科(Dominique Gianico)是法国著名哲学家,专门研究海德格尔哲学,出版过《海德格尔在法国》、《论人的处境》等著作。

最近Gianico有点烦。他的女儿苏菲,高二,对哲学毫无兴趣。作为一名哲学家,贾尼科深知哲学对一个人思想成长的重要性,所以他想尽办法激发女儿的学习兴趣,但效果并不理想。后来,贾尼科进行了严肃的反思。他认为女儿之所以对哲学不感兴趣,是因为法国市场上所有的哲学书籍都太专业太深奥,连成年人都看不懂,更别说一个高中生了。穷传宗接代之风,为了让女儿对哲学感兴趣,贾尼可亲手写了一本书——《苏菲的哲学课:哲学家父亲给女儿的30堂启蒙课》。

苏菲的哲学课,光听名字就是一本很有启发性的书。吉亚尼科写了30课,每课15分钟。这些课程内容丰富,环环相扣,古今交融,生动有趣。吉亚尼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女儿普及了哲学常识,涉及希腊哲学、艺术与宗教、快乐、欲望、潜意识等话题。这本书只有7万字,却涵盖了西方哲学的精髓,有历代哲学家的八卦轶事,也有吉安尼科本人的深度思辨。整本书充满了思考的乐趣。翻开这本书,每一个字似乎都产生着智慧的火花。这本书在法国畅销12年,家喻户晓。

现在,让我们来听听吉亚尼科对哲学的看法。

第一,敢于质疑权威,谨防被洗脑。

那时候苏菲正处于青春期,是最叛逆的时候。在这本书里,贾尼科很有说服力,鼓励年轻人多思考,多质疑,不要害怕权威,要做“防火防盗的人生导师!”吉亚尼科认为,有怀疑就要有批评,但批评不是吐槽,也不是诅咒。真正的批判精神是建立在教育和训练的基础上的。大多数人都是为了生计而疲惫不堪,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很难产生批判精神。没有批判精神,我们就无法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

有很多关于不加思考地服从权威的笑话。说说你最近看到的那个。在印度,有一个开悟的瑜伽士,自称能治百病,也确实有人被他的手治好了。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欧美一些富豪不惜万利,跑到印度找他咨询治疗。后来“神医”实在撑不住了,主动投案自首。原来他不是印度人,而是美国人。他在印度呆了几年,知道一些肤浅的修行方法。看到“神医”地位高,来钱快,就冒充“神医”行骗。而那些被他治好的所谓病人,都不是什么大病,都是心理作用造成的。当他被愚弄的时候,他实际上想忘掉它。心理平衡了,病自然就好了。哲学被祛魅了。学了哲学,还是听风雨。那不是哲学的问题,是你智商的问题。

第二,艺术的美在于让人审视自己。

托马斯·曼曾说:“艺术应该赋予生活精神上的活力和灵感,而不是向生活展示虚无主义的冰冷的魔鬼之拳。”一天,吉亚尼科和他的朋友参观了安迪·霍华德的艺术展。安迪·霍华德(Andy Howard)是20世纪著名艺术家,波普艺术的创始人之一,吉亚尼科没有带苏菲。他知道苏菲肯定不喜欢这种艺术,会觉得很丑。在书中,贾尼科指出了波普艺术背后的意义:安迪·霍华德希望让大众明白,真正的美永远无法被自己拙劣的复制所模仿。换句话说,美是没有统一标准的。

写到这里,贾尼可还拿出了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精彩对话来证明他的观点。有一次,苏格拉底和希波克拉底在讨论什么是“美”。希庇阿斯说了很多,但都没有说到点子上。苏格拉底假装无知,用出色的口才把希庇阿斯逼到了墙角。最后,希庇阿斯不得不给美下定义:美是赏心悦目的。只要符合这个规律,不管是什么都是美的。苏格拉底对此印象深刻。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激发人的幻想。吉亚尼科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苏菲:任何事物都包含哲学,艺术只是哲学的另一种体现。

第三,为什么说哲学“无用之用”

有人问:“哲学能回答所有的问题吗?”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哲学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人的灵魂问题,哲学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哲学是一座桥梁。有的人通过桥达到开悟的境界,有的人掉下桥死了。所以,哲学能发挥多大作用,关键不在于哲学本身,而在于人。什么是“人”?吉亚尼科认为,语言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语言提高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质量。哲学是人类思想的精华,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人生,让我们找到灵魂的自由。灵魂的自由是能够注视一切。比如尼采,他是一个真正自由的灵魂,他的思想激励了无数人。

哲学的最终目的是使人明智。《庄子》里有一句话:“有用之人皆有其用,无用之人则有无穷之用,故能大用。”。贾尼可的观点与庄子不谋而合。这也是对哲学“无用论”的最好诠释。

黑塞在《诺尔普》中说:“一个父亲可以把他的眼睛、鼻子甚至人格传给他的孩子,但他不能把他的灵魂传给他的孩子。”纪伯伦在《论孩子》的开头写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欲望的孩子。”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你可以给一个人指路,但你不能代替他走路。你得自己走。

2002年,65岁的贾尼科突然去世,留给世人这本哲学小书。它颠覆了我们以往对哲学的印象——哲学不是一味的深奥晦涩,它也可以深入浅出的解释;哲学不仅是直达人心的良药,更是提神醒脑的下午茶。无论你是一个连苏格拉底都没听过的哲学家,还是一个习惯吃太多书的资深哲学迷,你都可以和苏菲一起享受这杯酸酸甜甜的下午茶。

哲学的最终目的是寻求真理。探索真理,就要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这也是人可以永远年轻的秘密。Gianico用行动告诉人们,父母留给孩子的钱,不如智慧。看到这里,国内那些只专心帮孩子攒门票的家长们,应该抬头看看蓝天白云,认真反思一下。

PS:赞一下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粉红女郎部门非常符合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