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出现在法国、德国和瑞士的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场无政府主义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审美形式来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是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积极分子领导的,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表达了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一战的绝望。
达达主义的倡导者扎拉在宣言中给达达主义下了定义,他说:“这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呐喊,是各种约束、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东西的交织,这就是生活。”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的视觉幻象、新的内容的渴望,表明他们正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试图摆脱反主流的文化形式。达达主义的毁灭冲动对当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成为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话题之一。
代表:
让·汉斯·阿尔普。
特里斯唐·查拉
马克斯·恩斯特(马克斯·恩斯特)
奥托·迪克斯(奥托·迪克斯)
马塞尔·杜尚(1887-1968)是达达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作品:《春天》;有胡子的蒙娜丽莎;连新娘都被单身汉脱光了衣服。
此外:
达达主义
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出现在欧洲的一个资产阶级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它首先在瑞士生产。1915秋委,几个流亡瑞士苏黎士的文艺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坦·察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和另外两个德国人,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为“达达”的文艺团体;1919年在法国巴黎组织了“达达”团体,从而形成了达达派。
达达主义,来源于法语单词“Dada”,是他们偶然在字典里找到的一个词,意为缥缈、迷茫、冷漠;法语原意是“特洛伊马”。它取宝宝最初发音的名字,表示宝宝在学习语言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声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要排队接受观念的干扰,只表现感官感受到的印象,就像婴儿学英语一样。在扎拉起草的宣言中,他曾这样定义“达达”:“自由:达达,达达的达达,是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嚎叫,是各种约束、矛盾、荒谬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东西的混合体;这就是生活。”也有人进一步解释说:“达达,就是我什么都感觉不到,什么都没有,虚无,鸟都有。"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都持虚无主义态度。他们经常用帕斯卡的名言来表达自己:“我甚至不想知道在我之前还有别人。”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扎拉说:“目的是试图证明诗歌在各种情况下都是一种有生命力的力量,文字不过是诗歌的偶然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事物的表达。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只好叫它达达。”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摧毁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该像贝壳一样。人被杀后,要焚尸灭迹。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推翻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中的具体表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一些年轻人的压抑心理和空虚精神状态。
自从1919年达达集团在巴黎成立后,巴黎就成了这个流派的根据地,文学杂志《文学》也成了达达的喉舌。参与这一流派的作家有布罗东、阿拉贡、苏波、艾吕雅、皮卡比亚等。达达主义虽然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由于精神上的空虚,并不持久。到1921,巴黎一些大学生携带一个象征“达达”的纸人,扔进塞纳河“淹死”,以示对达达的仇恨。1923年,达达主义派成员举行了最后一次聚会,并轰然倒塌,其成员中的许多人立即转向加入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