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学知识

中医脉诊包括脉诊和按诊,脉诊是中医诊断的主要手段之一。

脉诊又称切脉、候脉、按脉、把脉,是医生用手指触摸患者的动脉,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变化的一种诊断方法。

现代常用的切脉部位是“寸口”。

“寸口”又叫“气口”或“脉口”,由测量、间隙、尺三部分组成。

掌后高骨的位置称为“关”,关(腕端)前为“寸”,关(肘端)后为“尺”。

每只手有寸、关、尺三部分,* * *是六脉。

中医采用“寸口诊法”是因为寸口脉可以反映五脏的病变。从寸口脉可以反映全身脏腑经络的气血状况。

临床常用的划分方法有: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足候肾(命门);左寸等心,左寸等肝,左脚等肾。

切脉时,让病人坐或仰卧,使其手臂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上翘,使血液畅通。

切脉常利用不同的手指力度来观察脉象,轻而有力地按在皮肤上称为“提”;用力按压,直至筋骨下沉,此为“按压”;不轻不重,以适中的力度压向肌肉,称之为“求”。

寸、关、尺三部,各有浮、中、沉三个阶段,合称“三阶段九阶段”。

正常脉象也叫“平脉”或“正常脉”。

平脉最多为一息一息,即一脉来四,脉象温和有力,沉稳内敛,不急不缓。

平脉冲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个是“神”,即脉象和缓有力;

二是“胃”,即脉搏从容而有节奏地来来去去;

三、“扎根”,沉于统治者,仍有从容不迫的雄浑气象。

浮脉与主病

脉象:提有余,按不足。看淡一点,看淡一点。其特征是脉象较浅。

主症:浮脉。浮和强是表面的现实,浮和弱是表面的软弱。

相似脉冲:

祛脉:浮无根,浮脉形很大,但较弱,稍用力就压不住。祛脉表示正气消散,脏腑精气衰竭,多见于病证危象。

脉:浮大而空,像压洋葱管。在大量失血或出汗后更常见。

沉脉与主病

脉象:轻拿轻放,但再按一次即可。其特点是脉象深沉。

主病:邪气在屋。强是内在的现实,弱是内在的软弱。

相似脉冲:

潜脉:比深脉更深,必须再次按压才能直达骨,甚至是暂时的。常见于厥阴、邪闭、极痛等症。

坚脉:脉强而长,不宜浮取或中取,宜沉取而坚。多见于阴寒蕴结的症状,如腹部包块、疝气等。

脉象计数与主要疾病

脉象:一次五脉以上(相当于每分钟90脉以上),“来来去去促急。”

主症:主热证。强则实热,弱则虚热。

相似脉冲:

病脉:病脉随急病而来,一息七至多。七性是因数而燥。在热病的极端时期,以及阴阳衰竭的时候,可以看到病脉。

虚脉与主病

脉象:三脉提按皆弱,在指下隐隐蠕动,给人一种软而空的感觉,是弱脉的总称。

主要疾病:气血两虚,尤其是气虚。

脉实与主病

脉象:脉象有力地来来去去,三抬按都很大,坚实有力,是有力脉的总称。

主要疾病:主要证据。邪气实而正气不虚,邪气相搏,气血满溢。

滑脉与主要疾病

脉象:“沟通流畅,如行于珠上”,手指下有顺滑感。

主要病症:痰浊、食积、实热等。顺畅和谐的交往,是营地和警卫充实的象征。女人怀孕也是常见的滑现象,是血气充盈和谐的表现。

瘀脉与主病

脉象:沟通困难,如光刀刮竹。

主要病症:气滞血瘀、伤重血虚。

静脉与主要疾病

脉象:脉细如线,微弱,但应明显。

主症:气血两虚,诸虚劳损,湿邪。

洪水脉搏和主要疾病

脉象:“洪水脉搏特别大,像洪水一样,来来往往,满指。”即脉体宽、饱满、有力,来的力量大于去的力量。

主症:邪热过盛。久病气虚,或乏力、失血、久泻等症而见洪脉,多为邪盛而健衰之危证。

弦脉与主病

脉象:端直而长,如按弦。

主要疾病:肝胆疾病、疼痛、痰等。弦大滑,阳热为病;弦紧弦细,阴寒为病;因劳累内伤,中气不足,肝病乘脾,弦脉也常见;弦若细而强,顺刃而行,则胃气全无,病难治。

脉象的产生与主要疾病

脉象:脉搏慢而弱,有规律地停止,间隔较长。

主病:主脏气衰。风证、疼痛、七情恐慌、跌打损伤等疾病导致脉象生成,大多是由于疾病与脉气不能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