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市场角度谈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一)坚持政府主导的战略方向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关联和带动性的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有着广泛的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哈尔滨市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旅游行业管理还不完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思路还不清晰。旅游业要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需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坚持政府主导的战略方向。

1.建立完整的旅游管理体系,优化行政行为。

(1)成立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可以借鉴上海、长春等城市的经验,成立哈尔滨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赋予其管理全市旅游业的更高职能。其目的是加强对全市旅游业的宏观领导,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格局。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由哈尔滨市市长兼任,副主任由分管旅游的副市长兼任。下设常设和临时议事机构。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对旅游业实行统一领导,对全市旅游景区(点)、住宿、餐饮、购物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全市大型节庆、大型会展活动和旅游交通;负责拟订全市旅游发展规划和有关行政法规、政策以及旅游市场的宏观调控;参与旅游项目的审批;主导旅游整体宣传推广,发布旅游信息等。,形成政府主导、统筹协调的旅游业发展格局。

(2)依法管理旅游,完善旅游政策法规和执法队伍。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出境旅游管理办法》、《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涉外饭店星级划分与评定》等旅游管理法规和标准。

其次,应从旅游市场管理(重点是对旅行社和导游的管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旅游景区(点)管理和旅游安全管理四个方面修订完善《哈尔滨市旅游管理条例》,并以此为基础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备的旅游法律体系。同时,要注意立法的前瞻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建立一支强大的旅游执法队伍。加强对旅游开发、景区(点)和旅游经营单位的旅游服务质量监管,强化执法检查,建立哈尔滨市和主要县(市)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净化旅游发展环境,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合法权益。

(3)重视电子政务和信息网络化。完善哈尔滨政府网站,建设“金旅工程”,增加信息平台、信息采集发布、行业统一做法等公共产品供给。

2.调整旅游产业政策,提供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环境。

(1)各级政府要把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

(二)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规划、建设、国土、环保、农林、水利等部门要把旅游业纳入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和保护、历史文物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参与上述规划的研究制定。

(3)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优先考虑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发行债券、股票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实行“谁投资、谁拥有、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外资和社会资金投资旅游业。鼓励按市场规律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设立中外合资、独资旅行社。

(四)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文件规定和“国民待遇”原则,对宾馆饭店实行与一般工商企业同等的水、电、气供应价格。

(五)交通、交警部门要简化旅游经营许可和旅游车辆行驶的办理手续。

(6)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客观公正地反映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保护旅游企业和游客双方的利益,多宣传旅游发展的正面典型,维护城市旅游形象。

3、办好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哈尔滨“中国最佳旅游城市”。阿城进入200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未来5-10年,力争全市三分之一左右的县(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哈尔滨已于1999进入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根据国家旅游局和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制定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评定标准(草案)》。按照这个标准,未来几年,哈尔滨将在城市建设、国民旅游教育、旅游产品、城市环境保护、交通通讯、旅游服务、城市旅游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气,同时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与世界著名冰雪旅游城市建设相结合,成为中国最佳历史文化旅游城市,最终发展成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

(二)坚持以冰雪产品为龙头,多产品跟进的资源开发方向。

充分发挥自然、文化、社会旅游资源优势,着力优化冰雪旅游产品,在发展避暑旅游、生态旅游、边境旅游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开发金元文化、黑土文化、二战遗址、工业文化等配套旅游产品,培育城市旅游的多样性,形成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多元化旅游产品格局。

1.发挥冰雪旅游优势,开发深度和广度,把冰雪品牌做大、做精、做强。

(1)继续打造冰雪世界精品工程。坚持理念和形式的创新,市场化运作,做到主题鲜明,构思新颖,设计巧妙,集高科技、艺术性、观赏性、参与性于一体,成为“年年相似,年年不同”的名牌景点。

(2)开展冰雪运动。一方面,以积极申办2014冬奥会、建设冰雪旅游名城为目标,依托亚布力、二龙山滑雪旅游度假区,以哈尔滨市为核心,建立包括国际冰雪艺术、冰雪竞赛、冰雪培训、冰雪产业、冰雪教育、冰雪研究等较为完善的冰雪旅游体系。另一方面,要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活动。将传统的冰雪娱乐休闲项目,如雪橇、冰碛、冰钓、冬泳等,与现代的冰雪娱乐休闲项目,如冰滑、攀冰、雪地卡丁车、雪山索道、雪地摩托、冰帆、雪地足球等结合起来,号召公众广泛参与。

2.开发整合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

(1)整合老项目。打造大规模改造后的“绿岛”整体形象,建设综合性城市绿色休闲娱乐区,使之真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景区;利用松花江穿城而过形成的城市滨江带,增加雕塑等人文景观,提高文化品位,丰富观光休闲功能,将其改造成城市最美的开放景观带;继续重建中央街和辅助街,重建索非亚教堂周边地区;改善东北虎园内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开发利用好东北烈士纪念馆、一元街1号、遗址731号;充分发挥森林植物园在暑假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剧院,完善歌舞表演场地,丰富夜生活,塑造“东北亚不夜城”形象。

(2)开发和利用新项目。一是利用好南岗区新改造的果戈理街、电力区三大电力路、开发区外的传统街区、香坊和高丽的街道、开发区的会展体育中心。其次,以哈尔滨的历史文化、冰雪文化、民俗文化、工业文化为主题,伺机在太阳岛以西,靠近冰雪世界的地方建设哈尔滨博物馆。以满族、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为内容的大型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国际标准的高尔夫球场等。三是利用老工业基地优势,开辟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哈尔滨三电厂、哈药集团、啤酒厂、亚麻厂、邱琳公司为现代工业观光点;利用东北特色农业,将北方现代都市农业示范园(哈尔滨农科所)、道里区农民花卉观光带、哈尔滨园艺所现代农业观光点、动力区综合牧场打造成现代农业观光点。进一步拓展到农村后,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乐、干农活、听农家乐”;利用哈尔滨市科研院所和高校优势,将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研究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哈尔滨医科大学打造成文化、教育、科技观光景点。第四,通过举办冬奥会等大型运动会和冰雪节、哈洽会等大型展会,发展会展旅游,带动全市旅游、经济、社会全面提升。

3.充分利用哈尔滨43%的森林覆盖率、6个自然保护区、18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27个风景河段和水域景观、多种陆生和水生动植物,发展漂流、登山、森林探险、湿地观光、垂钓等项目,打造以生态园林城市为自然支撑、以历史文化名城为文化内涵的都市避暑胜地。

4.充分发挥哈尔滨作为东北亚和全省中心城市的作用,利用通往俄罗斯边境口岸的旅游大通道,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边境旅游。

5.继续深度开发金元文化和齐静文化;用黑土、黑土人、黑土情怀挖掘黑土文化;保护和适度发展以犹太墓地和犹太教堂为内容的犹太文化。

(三)坚持完善旅游要素和完善服务体系的方向。

1.构建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旅游立体交通网络。

(1)随着客源市场的变化,开辟新航线,增加新航班,完善现有机场功能,增加旅游咨询服务功能,改善机场联检环境,建立明确的指引系统。在民航部门垄断地位被打破之前,应优先保证旅行社的机票供应。

(2)根据旅游需求,调整增加旅游列车的数量和线路,调整部分列车的到发时刻,提高车辆设施装备水平,建设备用高速铁路,开辟“东方快车”旅游专线。在铁路部门的垄断地位被打破之前,应该优先保证旅行社的票源。

(3)加快建设通往景区(点)的道路和景区道路,提高旅游车辆的数量、档次和服务水平,在市区设立绿色旅游公交线路,增加旅游客车,提高旅游客车的服务水平,在机场、火车站设立一日游站点,设置高效的导向系统,为游客提供交通和景点信息。

(4)结合大顶子山水利工程,开发城区松花江段、马家沟等夏季昼夜水上旅游项目;开辟哈尔滨至巴彦、木兰、通河、方正、依兰的水上游船线路。

2.旅行社行业已经进入科学管理、市场化运作、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1)推动大型旅行社集团化、品牌化,按照国际惯例成为批发商;中型旅行社专门开发经营特色品牌旅游产品;小型旅行社成为大中型旅行社的代理或门市部,加速了旅行社分工的调整。

(2)旅行社要研究客源市场需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群体的游客,开发和推广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力。

(3)开展旅行社之间的合作,包括与国外旅行社的合作,逐步实现信息技术在旅行社市场开发和管理中的应用。

3.旅游酒店业。确立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优化旅游饭店的类型结构、布局结构和所有制结构,形成高中低档、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管理优良、服务一流的旅游住宿接待体系。

4.旅游和餐饮业。充分挖掘龙江美食的内涵,不断创新,形成特色;发扬传统食品生产工艺,开发具有东北风味、西方风味和民族风味的哈尔滨特色食品系列;加强管理和推广。形成酒店餐饮与社会餐饮相结合,集美食、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旅游餐饮服务体系,将哈尔滨建设成为东北美食之乡。

5.旅游和购物行业。开发土特产系列;少数民族服饰和手工艺品系列;景点纪念品系列;旅游设备及日用品系列;绿色保健品系列等五大商品系列;构建旅游商品产、供、销体系;建立旅游商品销售网络;建立旅游商品专业市场。

6.提高以欧亚文化、民俗文化、冰雪文化、音乐文化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文化娱乐发展水平,提升层次,把哈尔滨建设成为东北亚旅游文化天堂。

比如东北民族文化公园建设,旅游餐饮剧场建设,四季主题文化娱乐公园建设。

(四)坚持明确重点,兼顾国内外客源市场开发和营销方向。

旅游营销活动是一个系统的组合,包括产品、价格、销售渠道和促销手段等。从加强旅游信息传递入手,疏通信息传递渠道,实现与旅游消费者的沟通。通过各种媒体将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传播给潜在的旅游消费者,使其了解信息,产生信任,诱发旅游动机,购买旅游产品,达到扩大销售的目的。

1.战略方向:由于欧洲、北美、东亚、日本、亚洲“四小龙”经济发达,生活小康,我市入境游客仍应在牢牢把握日本、俄罗斯、韩国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大力开拓港澳台、东南亚及欧美市场;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国内旅游市场在东北三省近地面市场的基础上,正在拓展华北、华东、华南市场。

2.塑造哈尔滨的旅游形象是城市旅游推广的中心环节。哈尔滨应该突出城市的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较高的市民素质和鲜明的气候特征。形成一致的城市形象,促进在齐新的销售。

3.营销方向:旅游宣传要纳入城市整体形象宣传,与各部门宣传相结合;旅游主管部门的旅游形象宣传和各旅游企业的旅游产品营销实现合理分工,形成分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推广机制;发挥旅游区域联合体作用,实现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客源互流,形成区域旅游宣传互动;定期宣传与重点节日宣传相结合,既有持久性,又有轰动性;全面推广与重点城市推广相结合。

4.推广渠道包括:

(1)国内推广一直是我们的主战场。

第一,大众传媒推广。利用各级电视台、电台的不同覆盖面,推出相应的宣传广告,邀请各级电视台制作播出哈尔滨旅游风光片、专题片;充分利用中央及主要旅游客源地覆盖面广、受众广泛的地方主要报纸、专业报刊,有针对性地开辟“哈尔滨旅游专版”;哈尔滨电视台适时开通旅游频道;适时在当地报纸推出旅游专版;在客流相对集中的公共场所设置广告牌;开展群众性的“我爱我的家乡”摄影大赛,从旅游的角度捕捉人们心中的哈尔滨镜头,通过影视作品宣传我市的旅游。

第二,数字化网络推广。制作各种高质量的旅游音像制品;发挥哈尔滨旅游网站的作用;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置电子触摸屏。

第三,“借节日造势”的节日推广。充分利用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黑龙江滑雪节、哈尔滨经贸洽谈会、哈尔滨夏季音乐会、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哈尔滨饮食文化周以及部分县(市)地方旅游节等活动,营造声势,实现共赢。同时,将适时设立哈尔滨森林旅游周、哈尔滨服装周、哈尔滨冰雪旅游周,增加节庆活动。

第四,服务推广。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售后服务赢得口碑,吸引回头客,同时也降低了推广成本,“最好的服务就是最好的宣传。”

其他促销活动。《白雪公主》推广组每年定期推广活动;开辟固定场所,集中市内主要旅行社,建立旅游超市;参加国内和区域旅游博览会;著名运动员杨洋、孔被聘为哈尔滨旅游形象大使。

(2)抓住入世机遇,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促销。利用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入世后国际交流增加的机遇,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有针对性地参加国际旅游交易会和博览会,整体展示哈尔滨的旅游形象;通过组织考察或商务活动进行形象和产品宣传;利用2002年6月5438+10月新开的北美航线开发北美旅游市场。邀请主要旅游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和人士访问哈萨克斯坦,加强商业合作或争取在哈萨克斯坦举办大型国际博览会和博览会。

(五)坚持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大批高素质后备人才。

据有关部门预测,2001至2020年,哈尔滨接待的国内外游客总量将大幅增长,这就要求旅游专业人员提高质量,增加数量。据预测,到2000年,旅行社从业人员将从目前的1000人增加到2020年的近10000人;旅游饭店从业人员将从目前的15000人增加到2020年的近90000人。为了适应中国加入WTO和市场的要求,保证哈尔滨旅游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必须尽快配备一支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充满活力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

1,坚持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的四大原则:行业、企业、学校、社会培训相结合;大学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外引进与本土培养相结合;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人事管理系统。

2.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体系。以旅游院校建设和教育为重点,各级旅游管理部门设立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大型旅游集团设立培训部门,企业负责本单位的在职培训,旅游行业协会配合全行业的教育培训,形成完整的旅游职业培训体系。

3、企业家、职业经理人(流动、用人机制的培养和使用,)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导游),激励机制,

3.重视人才信息库和人才市场开发的信息化建设,逐步向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六)坚持面向未来,注重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的方向。

旅游行业协会在沟通旅游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作用、政府助手的作用和企业朋友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加入WTO后,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入,协会的作用将更加突出。

1.政府行政部门根据管理的有效性和旅游市场的成熟度,逐步将部分管理和服务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比如企业标准管理、规章制度制定、人力资源培训、行业人员准入、行业及员工信誉度控制、统计、质量监督(质保金管理)、投诉受理,以及社会宾馆、饭店、购物点管理等。

2.形成一个协会网络。在业务上,在会员和相关行业之间进行直接的协调与合作。

3.给予优惠政策,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如税收减免、政府拨款等。

4.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七)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向。

1.哈尔滨旅游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人力投入多,资源消耗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差。如果继续通过扩大数量来增加收入,就会进入恶性循环。根本出路在于更新观念,创新模式,把旅游业发展与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良好的城市环境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流和物流,极大地促进城市发展。围绕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在城市建设、国民教育、旅游产品、城市环境保护、交通通信、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下大力气,大踏步前进。比如,加大城市景观建设力度,提高城市新的重大建筑设计水平,处理好建筑、环境、城市历史的和谐关系;围绕建设冰雪名城和生态园林城市,全面推进哈尔滨的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实现“城在林、路在绿、宅在园、人在景”的目标,提升城市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