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如何与生产过程衔接?——黄亚南老师公开课侧记
这学期开学以来,“一天一节课”的状态不是很好。虽然我们对教师课程改革的瓶颈有所了解,但整体教学情况却出乎意料。上学期最后一次公开课以机电信息工程系的张顺老师结束,所以我们还是选择从机电信息工程系开始本学期的第一次公开课。希望这个活跃在学校课改中的系能给我们注入新的力量。黄亚南老师的公开课安排在周三的第二节课,可能是因为理工科的内容本身外行很难理解,来参加公开课的老师也不多。好在黄老师没有受到影响,教学环节分布合理。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从老师布置任务开始,逐步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计划,最后进行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严谨有序,尤其是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对学生考勤、gfd检查、安全操作的重视,已经成为机电信息工程系标准化的教学环节。但总好像少了点什么,总有不对的地方。果然,到了评课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首先,周校长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课堂教学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理论课搬到实训场所,有这么简单吗?”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如何体现做中学,在做中学?在实际教学中,怎么能说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呢?”薛主任这样回答周校长的问题:“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必须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要做到“做中学”,就必须打破现有的课程体系,创建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新的课程体系,这也是我们在这次课改中正在做的事情之一。教学过程并不完全等于工作过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的立足点还是在教学方法上。它是从实际工作任务中提炼、升华出典型工作任务并进行教学而获得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教学过程既是一个工作过程。“评课讨论很激烈,也有很多火花。作为管理者,我们仍然困惑于如何重构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如何真正整合它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如何用更有效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但是,我们一直在想。在周景平校长的带领下,教学层面的思考越来越深入,教学改革的推进力度也会不断加大。因为我们知道可以借鉴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可以参考。但是在课堂实践中,并没有现成的法宝可以一劳永逸的借用。我们必须不断探索和实践。课程体系的重构可以解决我们学生学什么的问题,但就我们学生的水平和基础而言,还远远不足以解决学什么的问题,怎么学的问题才是更大的问题,就像即使找到了治疗疾病的良药,也要让患者服用,药才能治好。我们想说的是:无论什么样的课程体系,什么样的课堂,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最终目的都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黑猫白猫会抓老鼠就是好猫。“附:感谢、、吴老师的光临。我们将继续开展“每周一课”活动。这一期会有青年教师换课比赛。公开课期间,邀请没有课的老师参加评课。课改之路漫漫。你们所有人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