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成长目标怎么写?急迫的
“会锻炼、懂礼仪、善学习、会合作、讨人喜欢”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新的人才标准,充分体现了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价值取向和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真地把它写进了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在规划中,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优秀文化艺术,具有现代文明素养的“基础扎实、全面发展、勇于创造的健康人”的教育目标,是一个生成性、发展性的思想体系。其中,我们对“全面发展”的定义是:会锻炼,懂礼仪,善于学习,会合作,讨人喜欢。
学校教学、教育、后勤三年规划是围绕学校三年规划的发展目标制定的。也就是说,在三年计划的指导下,“能锻炼、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讨人喜欢”的培养目标就这样“浸”在了学校的每一个计划中,“浸”在了学校的每一项制度中,“润”在了每一门学科中,“润”在了每一个班级中,渗透到了我们学校的方方面面。
第二,完善机制,确保全员参与,实现培训目标。
学校的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来实现,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课程。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渗透“能锻炼身体、懂礼仪、善于学习、能合作、让人喜爱”的要求,对大多数老师来说是个抽象的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所以学校主要在机制上给予充分保障。
首先是在理论上给予指导。借着学科德育基地的东风,我校组建了一支学科德育教师队伍。这支教师队伍由德育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组成。这些老师通过参加学科德育中心小组学习带回先进的理念。同时邀请教育界的大家来学校做报告,开阔教师的视野;聘请教育名师担任中青年骨干教师导师,以身作则,快速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组建学习共同体,保证每月开展一次集体读书活动,组织教师讨论教育和学校发展热点问题,交流思想,激情碰撞,相互启发。
其次是制度引导。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修订了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的评定标准,将“知体育、懂礼仪、会学习、会合作、会让人爱”的培养目标的落实和实现情况纳入了考核体系;二是完善教师考核。
班主任考核细则、课堂教学评价表、优秀教研组、文明组评选等制度,都把培养目标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内容;三是加强监管,比如体育锻炼课,老师的到岗,活动过程的组织开展,学校都有专人把关。学校还通过听按钮课、随堂课、研究课等方式,检查课堂教学中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
三是研究方向。本学期以来,在“实施分层作业,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总课题的指导下,教师们在每一年都更加关注课堂、学生现状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有效预习、分层课堂练习、学会听说”等小课题的研究,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是在评价上给予激励。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德育论文或案例的评选交流活动,通过表彰优秀论文获奖者,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每学期期末,学校还将评选表彰一批在贯彻“懂体育、懂礼仪、善学习、会合作、让人爱”培养目标上有特色的特色班和特色教师,通过经验交流,发挥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以学科对接为抓手,深入研究培养目标。
首先是细化、量化培养目标,并与学科相融合。
在推进“懂体育、懂礼仪、善学习、会合作、讨人喜欢”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通过认真学习,我们明确了三点:明确了“懂体育、懂礼仪、善学习、会合作、让人爱”的培养目标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我们的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明确课堂是实施“十五字”培养目标的主阵地,各学科都有大量的资源,要充分发挥和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因素。比如我们按照五个年级对学习习惯的培养设定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如下表所示:
有的需要完成语文科目,比如四年的课前主动预习,以及预习笔记,阅读课文,认识生词。有些需要在数学上完成,比如:作业完成及时、准确、快速,一题多解。有的需要各科的配合,比如:热爱学习,不懂就问,愿意和同学合作。
二是开展群际交流。学科德育既有个性,又有个性。培养目标不仅是整体,更是各学科的合作,各年级的衔接。因此,组间交流是必要的。
张陆川老师曾说过主体德育三原则:“有意与无缝、有序与分层、有机与自然”。为此,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师从整本教材的高度进行思考和备课,研究和梳理本年度期间“懂体育、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让人爱”的培训教育内容,然后进行大组交流,让各年级教师了解低、中、高不同的指导项目和教学要求,为后续教学奠定基础。
三是挖掘小学科的教育潜力,构建延伸的校本课程。比如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合作能力;音乐课如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礼仪修养:美术课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如何在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同时,还通过教师自主开发、教研组内联合开发、跨教研组合作开发、学校主导开发等形式,大力拓宽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礼仪教育》和《行为习惯序列教育教案集》已编成册,使培养目标更加明确具体。
第四,活动展示是全面落实培养目标的平台。
对于小学生来说,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更能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因此,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设施和文化资源,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努力获得最佳的教育效益。首先,学生社团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我们学校有十多个学生社团,桥牌,扎染,纸艺,健美操,合唱,舞蹈。学生在这里学到的是学科之外的知识,极大地拓展了视野和生活领域,培养了全方位的能力。二、校园四大节日(科技节、读书节、运动会、艺术节)是展示学生风采的舞台。三、社会实践活动(红十字街头征集、世博志愿者、参观考察等。)都是“懂体育、懂礼仪、善学习、会合作、讨人喜欢”的培养目标的延伸和拓展。这三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学科德育的发展和深化,同时增强了“培养目标”的有效性、生活性和灵活性。
只有充分发挥主体德育的主渠道作用,配合群众组织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才能学体育、懂礼仪、会学习、会合作,最终成为一个可爱的学生。
我们将继续朝着“懂体育、懂礼仪、善学习、会合作、让人爱”的培养目标努力奋斗,不断优化学校德育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我们坚信,从长远来看,可爱的学生如果能锻炼身体,懂礼仪,善于学习,善于合作,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