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答中国诗词鉴赏的问题?有哪些技巧?
古典诗歌欣赏问答模式实例分析
答案自然要按照试题的要求来给。就古诗词鉴赏而言,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结合实例进行分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
问: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问题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感情的物象(即意象)组合所创造的想象境界。包括景物、情感、环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个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述诗中展示的画面。考生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写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进行再创造,语言要优美。
②总结景物所营造的气氛的特点。一般可以用两个双音节词,如孤独寒冷、宁静美好、苍劲壮阔、萧瑟苍凉等。,并应注意准确反映景物的特色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要空洞,要具体回答。比如只回答“表达作者的感伤情怀”是不够的,还要回答“感伤”为什么。
答案举例:答: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初春的美好景象:春光明媚,田野绿油油,河水反射着阳光,春风带来花草的芬芳,泥土融进泥土,燕子忙着用泥土筑巢,阳光明媚,沙滩温暖,鸳鸯还在沙洲上睡觉(第一步)。这是一幅明媚的春景(第二步)。表现了诗人结束了东奔西跑,过上安定生活后的快乐闲适的心境。
两首绝句(第一部分)
杜甫
江山沐浴在春光里,多么美丽,花香送花香。
燕子忙着在湿泥里筑巢,成双成对地睡在温暖的沙滩上。
笔记?这首诗是诗人“一岁四行役”后暂居成都草堂时所作。
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风景?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一下。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能类型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题变: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技法)。诗人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情?效果如何?
解法解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表达感情的一种方法。要准确回答问题,必须熟悉一些常用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可分为三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表达和间接抒情。“哦,我怎么能对那些永远不会被人看到真诚面孔的高等级和高职位的人卑躬屈膝呢?”是直接表达一个人的想法。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如“寒蝉悲鸣,晚为亭,始为阵雨”;托物言志,如墨梅、吟,一般都是咏物诗;把事情记在心里,比如“半亩方塘开,天放* * *。问渠如此清,一般是哲理诗,因为源头有流水。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正对比、负对比。就像“桃花潭深千尺,不如王伦”。这种对比也是动态和静态的,如“松树林里的月光,小溪里的水晶石”;声无声,如“日出惊鸟,当在春流”;悲伤的情绪被快乐的场景所衬托,如“春天的绿草染了台阶,鸟儿在树叶下快乐地鸣叫”。(2)联想与想象,又称虚实结合,如“野花留珍奇,绿草见衣襟。”(3)比较。(4)画线。比如“春天种下一粒谷子,秋天就会收获一万粒种子。”地里没有闲田,农民饿死。"
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修辞手法:(1)比兴。如“关关罗鸠,在河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再来说说还有哪些事情造成了什么被唱。(2)比喻。(3)拟人化。(4)夸张。⑤双关。比如“东边日出西边雨,路上风和日丽却阳光灿烂”,“阳光灿烂”寓意着情感上的“亲情”。(6)典故。比如“商界女强人不知恨国,仍隔河唱《后院花》。”此外,还有反问句、反问、反语等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2)解释为什么这种技巧与诗歌结合使用。(3)这种手法有效地传达了诗人的感情。
答案示例:
上午回答:我主要用了对比法(第一步)。天空并不明亮,星星纵横,特别明亮,烘托着夜的黑暗;“草虫鸣”对比。
陈的沉默环境(第二步)。两者的对比突出了诗人早年的旅行和内心的漂泊(第三步)所带来的孤独。
露珠侵入了骆驼的棕色,晓寒很亮,星星又干又亮。
孤独的桥和梦,稻田深处的草虫在歌唱。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效果如何?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征。
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问题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论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解法解析:此题型不要求揣摩个别词语的巧妙运用,而是品味全诗的语言风格。可以用来回答问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丽华丽华丽、清晰流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豪放奔放、文风婉约、简洁生动...
回答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指出语言特点。(2)用诗中的相关句子分析这一特点。(3)指出作者的感情是如何表达的。
答案示例:
答: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第一步),“黄”是童音,表现了女性的天真无邪。“他们在她做梦的时候叫醒了她,
赶走黄鹂,赶走树上所有的音乐。她去了辽西营地和他在一起“用简单的语言表明,黄鹂被打是因为它扰乱了她想念丈夫的梦(第2步)。这是女性非常自然的表现。
当她梦见她去了辽西营地和他会合时,他们叫醒了她。想念你的丈夫(第三步)。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字体精炼的第四种模式
问:这幅对联中最生动的一个字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变体:一句话一直被人称道。你觉得它好在哪?
解法解析:古人在诗词中讲究炼字,就是要求品味这些炼字的妙处。回答问题的时候不能孤立的谈这个词,要放到句子里,分析全诗的意境和情感。
答题步骤:(1)解释单词在句子中的意思。(2)展开联想,把这个词放在原句中描述场景。(3)指出这个词衬托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答:我同意。看,在诗里,是回望的意思(第一步)。我离开了人们,我经常回头看。每次回头看,都是肝肠寸断。
在南浦的萧瑟苦差中,秋风萧瑟。这个词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的形象(第二步)。只要一个“看”字,就能做到最好。
立刻回头,心碎了,好离开,不要回头。明显表现出离别的伤感(第三步)。
据前辈说,“侃”字看似平常,实则十分传神,确实能揭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第五种模式充满了诗意。
问:一个字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法解析:古诗很讲究立意,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了全诗的线索。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检验考生对整首诗的把握。
回答步骤:(1)这个词在突出主旨方面的作用。(2)考虑词在诗的结构中的作用。
答案示例:
春天的夜晚,在洛杉矶闻长笛。
李珀
余迪的黑暗飞行声,散落进了满洛杉矶的春风。答:“折柳”的意思是“依依惜别”,诗歌的主旨是乡愁(第一步)。这种乡愁来自于听到“
谁在这夜曲里听到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想家不起来了?是《折柳》(第二步)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同意“关键”吗,为什么?(2002年高考题)
古诗词音乐常用表达技巧举例
1.直接抒情是指作者在文章中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自己强烈的内心感受,让强烈的情感洪流直接倾泻出来。
你为什么不狂喜?新哭痕压倒旧哭痕,伤心欲绝的人记住伤心欲绝的人。(王实甫《十二月瑶山歌?诗从恐黄昏,不忘我,新哭痕,断肠人四个角度表达了女青年相思离别后的伤感。)
2.借景抒情是一种间接抒情,通过对真实景物的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情。
烟笼冷水月笼沙,秦淮酒楼附近夜泊。女商人不知如何亡国,却依旧隔河唱“后花园花”。(杜牧《博秦淮》)(前两句描写风景,后两句抒情。写的风景不是万里晴空的月夜,万里无云的蓝天,而是一轮雾蒙蒙的月亮,笼罩在冰冷的水和白沙中。景色如此凄凉,气氛如此冷峻,为作者最后两句的焦虑增添了气氛和色彩。两个场景融为一体,浑然一体。)
3.以物表意,是一种间接抒情。以物表意,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和叙述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心愿。
滴下一缕水清露,流出疏桐。蝉离蝉远是因为蝉在高树上,不靠秋风。(余士南《咏禅》)
在诗歌中,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是他对生活的感受:凡是品德高尚的人,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所以他们的好名声是可以传得很远很远的,不需要别人来吹嘘。可见,写蝉是基础,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志向才是真正的目的。
4.景物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化了作者的主观感受,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个是“景物”,哪个是“情感”。
盖房子是在人的条件下,没有车马。当他问你你能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心远远不是偏的。东篱下采菊:悠然见南山。山越来越好了,鸟也回来了。这话有道理,我都忘了想说什么了。(陶渊明的饮酒)(下划线的四句,表面上描写的是风景,实际上隐含了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远离官场的情感境界。这里既写“风景”,又写“情感”,两者密不可分,那就是“情感”。)
5.动静结合是指对动态或相对静态的人、事、景的描写。
月黑风高看渔灯,萤火寂寞。微微风浪,散如河星。(查沈星《船上所见夜书》)
(全诗以简单的方式描绘了诗人夜晚在船上看到的风景。前两句是静态的,后两句是动态的。)
6.将静态与动态进行对比是对比的方法之一,也就是将静态与动态进行描述、渲染和对比,也就是在动态描述中表现动态。
人闲,桂花落,夜静山空。月出惊山鸟,声入春溪。诗中所写的落花、月升、鸟鸣等景物,都是动人的场景,同时也通过这些动人的场景,更加突出了春溪的静谧。“Tonamiyama更幽”,越静越静。这里面包包含辩证法。)
7。在音乐场景中写悲伤是对比的手法之一,表面上是描写一个快乐的场景,实际上是用来表达一种悲伤难过的情绪。
《孔雀东南飞》一文写的是嫁给刘兰芝的情景。“交流的速度就像一片云...四五百人,鱼雨在郡门口。”场面越热闹,它的悲伤就越强烈。
8.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以景为诗戛然而止,转向写景,以景而非情结尾,使诗歌“此时无情胜于情”,尚有所欠缺。
琵琶舞新声,永远是旧情。我听不到耀眼的边缘,高秋的月亮照在长城上。(王昌龄《七军》)
(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对音乐的抒情。说到“担心边界”,就用了“没完没了”这个词。那么结尾句如何用有限的七个字做到这种“没完没了”的感觉呢?这时,诗人轻轻打开笔,与景物打了个结。仿佛在部队买酒喝乐之后,突然出现了一个月拍长城的广阔荒凉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跌宕起伏,秋月高照,场面壮丽悲凉,加深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时候防守者是深深的想家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焦虑还是对祖国的深爱?.....默默无闻,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9.布局是《诗经》中“赋”的表现。“讲真话的人讲真话”是指不厌其烦地从多个角度讲述故事。
"...五步到一楼,十步到一个柜子;楼道腰背,屋檐高;守住地形,阴谋诡计。..... "(穆图《阿房宫赋》)
(这里,文章写的是阿房宫亭台楼阁之多,结构之奇特,布局之巧妙,体现了阿房宫的雄伟气势。)
10.渲染国画技法之一,然后借用它来指在文艺创作中多方面强调、重复等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环境。
金靖边梧桐叶黄,夜明珠帘未铺开见霜。熏蒸笼中玉枕无彩,长卧听南宫。(王昌龄秋诗)(第一句破题描写秋景渲染宫中寒夜的气氛。)
11.对比中的正对比,本来就是中国传统绘画技法之一。又称“云照月”。后借是指一种写作手法,即指通过对特定环境、氛围的描写,突出人物某种情绪或形象的手法。具体来说就是不说原意,只说与之相关的事情,以达到衬托原意的目的。该技术常与渲染技术结合使用,容易混淆。
.....新瘦,不脱病酒,不悲秋。.....(李清照《凤凰台忆萧》)
(想把相思的苦说清楚,但不直接说,用“不是病酒,不是悲秋”来衬托)
12.华电(改造)对前人的文字作品和群众的口头创作的语言进行再加工,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境。可以分为三种:文字吐字,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天是蓝的,地是黄的,西风紧,北方大雁南飞。谁在黎明喝醉了,总会给人留下眼泪。(王实甫《西厢记》)江山如此多美人,无数英雄折腰。(毛泽东《沁园春》)
③只要她转过头去微笑,就有一百个咒语被施了,六宫的脂粉和颜料都化为乌有。(白居易《长恨歌》)
①范仲淹《苏牧者》中的“蓝天、黄叶”时期的词句。(2)苏轼名句“如画山河,一时多少英雄”的时期。(3)终结魏“美人一笑,众女自在”的诗境。)
13.用典故也叫用事。指的是引用历史故事或古籍中的文字来理解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典故的使用既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顾北亭怀古”一词引用了五个历史故事,包括孙权、刘裕、刘义隆、霍去病和廉颇。赞美孙权和刘裕以“怀旧”抗敌的功绩;像刘义隆一样批判南宋统治者的草率和冒险行为;比起廉颇,我表现出对国家的忠诚,虽然我老了。
14.虚实结合,真实写作,是指对人或事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构写作是指采用旁注或对比的叙述和描述。现实与虚构的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事和描写中同时使用。
中庭有白树的乌鸦,冷露的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明月》)
(诗人开始写“地”和“乌鸦”而不是月亮,却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了月亮的存在,因为“地是白的”和“栖息的乌鸦”都是明月的结果。由于地面在白如霜,可以看到栖息的乌鸦,可见诗人虽然没有写“明月几时明”,但我们处处感受到“明月几时明”,所以实际上是写了。)
15。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件事的时候,为了事先说服别人或防止别人反驳,往往是从某个缺点来批评我们想表扬的,从某个优点来表扬我们想批评的。这种修辞手法叫做抑制。有两种抑制:1。如果你想先压制它;2.你要打压法律,就先提拔你。
应惜鞋齿印苔,小扣柴妃久。但是这个春天的春天,毕竟是关不住的,你看,有一个粉红色的杏子伸出了墙。(叶绍翁《园无价值》)(诗前两句写诗人乘机游园,被拒;最后两句写诗人另有所得。当他看到所有的爱,他的感受前后有落差,前面是遗憾,后面是幸福。这里采用的是想先提拔,先抑制的方法。
16.叠字出于表达的需要,接连使用相同的多音字。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字。找来找去,又孤独又难过。.....(李清照《声慢》)(开头的十四叠词为全诗定下了感伤的基调,渲染了诗人晚年孤独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深处的悲伤。)
17.在互文性语境中,两个相对独立的词在意义上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 *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叫做互文性。常见的互文形式有两种:句中见和句中见。翻译很容易出错,要特别注意。
秦时明月,汉时关城(王昌龄《出塞外》)。秦时明月,汉时关城。)
18.影像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连接起来的生活片段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时变换,给人以清晰的形象感。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古道瘦马,夕阳西下,天边断肠人。(马致远《秋思》)(此词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个并列名词构成的不同山水意象。它们被巧妙地组织在一幅画面中,渲染出深秋萧瑟凄凉的气氛,从而含蓄地突出了旅人的忧伤。)
19.线描和工笔线描,本来是中国水墨画中用纯墨线条,不加色彩,勾勒物体轮廓的一种笔法。后来借用于文学写作,指的是一种不用渲染,用简洁的笔墨,画出生动传神的形象的描写方法。工笔,本来是绘画的一种笔法,后来指的是精雕细刻,浓墨重彩的刻画。
洗漱完毕,独自登上观河亭,倚栏凝望河水。毕竟,这不是千帆。满是水,白平洲断肠。(“温庭筠
标点符号的误用主要包括以下十六种情况:
1.非疑问句使用问号
基础知识扎实不扎实?对以后进一步学习有重要影响。(如果前半句孤立地看是疑问句,但和后半句一起考虑,前面的句子不是单句,而是主谓短语作主语,和后面的谓语部分“对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有重要影响”一起构成陈述句,应该改成逗号。)
2.问号放在倒装句里。
“到底是怎么回事?同志们。”厂长严肃地说。
这是一个倒装句,“同志”是整个句子的主语。在所有的倒装句中,为了准确表达问句或反问句的语气,应该把问号放在句末。
3.浦东在从句之间的停顿中展开了她的翅膀。她是如此的开朗,意气风发,精力充沛,正在飞向辉煌的明天。
这里实际上有三个条款。第二分句和第三分句之间(也就是“奋斗”之后),要用逗号,不要用顿号。“开朗、昂扬、充满活力”是并列短语。在所有并列短语中,不能在最后一个成分后使用停顿。
4.不同层次的并列短语之间有停顿标记。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都在这场音乐会上带来了新戏。
“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与“安徽黄梅戏”、“豫剧”形成并列短语,也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停顿的使用必然不清楚。“淮剧”“黄梅戏”要用逗号代替。
观众在连词前停顿了很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者签个名。
“或”是连词。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或、和、和)前不能用停顿。根据句子的情况,你可以删除停顿或者使用逗号。
6.估计之间,离河对岸三四里地有浅山,似细波微波。线条柔和起伏,连接着高山远山。“三个或四个”是两个相邻数字的组合,表示大概的数量。既然是预估,就不能加停顿。
7.这次打击行动的成功离不开公安干部和警察的努力,也离不开他们家人的支持。
“警察”是个统称,“干部”指干部,“警察”指警察。集合词是紧凑结构,不能用停顿分开。
8.这个句子里没有逗号。直接用分号打这场仗的关键是:第一,发动群众;第二,要找准目标;第三,一定要速战速决。
停顿,逗号,分号,冒号,虽然都是句子中的句号,但是停顿的时间不一样。一般先用短停顿的逗号,再用长停顿的分号,以免混淆顺序;分号只能直接用于“分支中列出的项目之间”。
9.句中一直用句号,然后用分号。1.学习是自觉的。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第二,学习贵在努力。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
句号是句末的点,分号是句中的点。既然用了句号,就表示整句话结束了。如果再用分号,就不伦不类了。句号应改为逗号,分号应改为句号。
10.冒号暗示范围不清楚。毛泽东有两句诗:“唯英雄驱虎豹,无英雄畏熊”,从中我感受到了* * *制作人的大无畏精神。表面上看,冒号后的内容就是提示的全部范围。其实不是的。这里只是两首诗。修改方法:要么删除冒号,要么把“我来自它”前的逗号改成引号内的句号。
11.句子中的短暂停顿用冒号。这座城市文坛的三位杰出女性:王安忆、王小鹰和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
“三大杰出女性”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语短语。中间只有短暂的停顿,不需要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能用破折号,用“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作为“三大杰出女性”的描述性短语。
12.同一句话,晚上开会用了两个冒号。张书记宣布工厂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公告”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是冒号,不符合标点符号的习惯。这句话中两个冒号中的一个应该改成逗号。
13.引文中句尾的点放错了位置(1)。李白的诗“你不看黄河水如何移出天界,入了海洋,一去不复返”是多么豪迈。(2)现代画家徐悲鸿的《马》,正如一些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生机勃勃。”
使用引号后,句末的点号是放在引号内还是引号外,取决于引用部分是独立于引用还是从属于引用。前一句李白的诗是完整的两句话,句末的点要放在引号里;下一句“形神兼备,生机勃勃”,只是句子的谓语部分,句末的点要放在引号外。
14.并不是书名用错了。他在报纸上看到由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辑部联合主办的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研习班的招聘启事,立即写信报名。书名用于书籍、文章、报纸和出版物的标题。《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研习班》不能用书名,只能用引号。
15.省略号和“etc”一起使用的事实也是如此。我对字画、古玩、盆景、古典家具、精美的湖石等感兴趣。省略号和“等等”是重复的,应该删除其中一个。
16.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混淆了。1如果想对中国古代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考《四库全书简明目录》。(1957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印刷版;这个目录包括经典,历史,子书和收藏品。他培育了许多香花,收养了许多小动物(他后来在动物园里照顾了一只母老虎,每天给它喂一勺牛奶)。
注释或补充说明句中的一个词称为句括号(如前一句),必须紧跟被注释的词,在被注释的词后加一个停顿,在括号后加一个点。如果括号内的注释有标点符号,则应省略最后一个标点符号(问号和感叹号除外)。因此,应删除《四Ku全书总目提要》和《经、史、子、纪》后的句号,并在括号内加上句号。对整句的注释或补充说明称为句外括号(如最后一句),应放在句末标点符号之后。如果句外括号内的标注是句子,那么句尾的点可以保留;如果不行,就不要用句末的点。因此,原句末的句号应移到“小动物”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