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村公民的教育意识

新时期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公民意识是构建国家民主制度的心理和思想基础,公民意识的强弱标志着公民作为国家主体的自我意识程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命题,意义重大。在农村,培养和造就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路,也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

1.当前我国农民公民意识普遍缺失的原因分析“公民”是一个法律概念,与封建社会的“臣民”和“臣民”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没有公民,只有统治者和臣民,农民长期受到压迫和剥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意识普遍增强,但总体上还比较薄弱。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农民的公民意识普遍缺乏,具体表现在:农民的科学文化意识仍有待提高,独立主体意识有待加强,权利责任意识相对薄弱,民主法治意识相对薄弱,团队合作意识有待加强。我国农民公民意识普遍缺失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中国农民公民意识的缺失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农民作为被压迫的主体,不仅在经济上受到挤压,而且深受其主体传统文化思维的影响。中国的农民,有着勤劳、善良、坚毅等传统美德,习惯了潜意识里的被差遣和被奴役,只知道自己的义务,不知道自己的权利,缺乏主体意识和独立精神。虽然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立不久,但思想创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传统的主体思想仍然存在于农民的潜意识中,束缚着农民的思想,影响着农民的生活,严重制约着农民公民意识的发展,从而导致农民公民意识的普遍先天不足。

中国农民公民意识的缺失受到现实社会环境的制约,公民意识是新时代的产物。在解放后的特殊历史时期,全国实行城乡二元体制,导致城乡之间教育资源分配明显不公。城市学校建筑较好,设备齐全,教师整体素质也比较高。农村中小学缺乏教学设备,教师整体素质不高。这种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延续至今,导致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受教育水平。大多数农民文化背景较弱,仍有大量文盲、半文盲农民。从农民受教育年限来看,“4.8亿农村劳动力中,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年,高中文化程度为0.5%,初中文化程度为49.3%,小学文化程度为0.2%”4。劳动力整体素质低下制约了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提高,远不能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此外,经济发展的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民的公民意识教育。政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不足,农民素质问题没有真正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农民的教育培训也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这些都是造成农民公民意识普遍缺失的重要因素。

二、农民公民意识教育的主要内容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现代化,其标志是人成为公民,具有公民意识。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他们需要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加强教育,提高农民的公民意识是必然要求。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注重培养农民的科学意识、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市场意识、生态意识和健康意识等公民意识,以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科学意识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日益普及,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较以前有了显著提高。但是,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科学意识薄弱,农民接受新事物和学习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也受到很大阻碍,许多新技术、新品种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和有效推广。因此,应加强农民科技教育和科普宣传,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方法,因地制宜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通过有线广播、举办科技讲座、科技公告栏等形式,提高农民的科学意识和科技水平。

权利意识,即公民对宪法和法律赋予其的某些行为的合法性的认识以及对他人合法权利的尊重,是公民意识最集中的体现,是现代公民意识的核心。权利意识的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就要求公民树立权利主体意识,即主人地位意识。谢鹏程指出:“如果一个国家普遍缺乏权利和利益,那么它的人民就只能在专制和奴役的道路上徘徊。”(2)由于传统主体思想的深远影响,农民权利意识淡薄,在政治参与中处于从属和被动地位。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农民高度重视权利,切实全面地让他们感受到权利的意义。农民只有在实践特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过程中才能学会成为公民。

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衡量一个公民国家主人翁意识强弱的重要尺度。公民既有权利也有责任,权利和责任是统一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和谐社会是全体人民共享的社会。因此,必须把强烈的权利意识教育与自觉的责任意识教育统一起来,增强广大农民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改革开放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烈责任感,从而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享有”的生动局面。

民主意识民主,本质上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按照人民的意志进行政治治理。在现代社会,政治不仅应该属于政治家,还应该属于政治家和所有社会阶层。目前,我国农民的民主意识普遍较低,缺乏政治热情。大多数农民还停留在“官民治”的传统思维中,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拥有不可剥夺的自由和平等权利。在村民自治和村级选举中,尽管很多人对村级领导班子评价不高,但他们缺乏参与基层选举的热情,拒绝通过规范选举来积极改善村庄的权力运行。因此,必须培养和调动农民的民主参与意识,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农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意识。

法治意识法治意识是公民依法管理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意识形态。农民的法律素质是整个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多,民主法制传统少。”(4)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中国社会“人治”观念根深蒂固,严重影响了村民自治法律法规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法制教育,虽然我国农民的整体法律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权大于法”的观念仍然干扰着人们的思维,农民不懂法、学法、懂法、用法的现象仍然十分普遍。因此,必须积极推进普法教育,督促农民知法守法,提高农民的法治意识,引导农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

市场意识市场意识是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求生产,根据市场经济规律促发展的意识。长期以来,中国农村与城市相比,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这导致农民市场观念淡薄,缺乏风险意识和市场竞争意识,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生产经营,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而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这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因此,必须引导农民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摆脱小农意识,树立现代市场经济意识,克服小富即安、勇于进取的思想,积极培养会经营、懂管理的人才,根据市场变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农民市场化组织化程度。

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指对生态知识和生态系统正常运转意义的认知和维护心理,包括认识生态规律,维护生态平衡,抵制生态破坏,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社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 * *危机。如何在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一个不以伟大的自然法则为基础的人类计划只会带来灾难."因此,在农村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倡导节约和保护环境的理念,建设生态家园,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首要任务。

健康意识对于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农民来说,健康的身体是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理基础。在广大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饮食观念陈旧,营养意识淡薄,健康知识贫乏。农村人口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现象较为严重。疾病已经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严重制约因素。因此,培养农民的健康意识,就是要积极倡导现代健康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帮助农民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第三,加强农民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路径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农民传统思想中的“主体意识”。

向“公民意识”的逐渐转化为农民公民意识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土壤。早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毛泽东同志就首次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的著名论断,深刻阐述了教育农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必须明确高素质农民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从根本上改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文化水平,陶冶精神情操。在致富、文明、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培养一大批有文化、会管理、会技术、懂法律、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新型农民,使农民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伟大事业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对建设新农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民公民意识的培养就缺乏根本支撑。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基础教育是培养新型农民的基础工程,直接关系到农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而农村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将直接决定我国未来农民的素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做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毫不动摇地坚持“两基”地位,继续扩大“两免一补”范围,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公民意识培养。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从某种程度上说,农民素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加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重视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积极搞好各种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使农民尽快掌握最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近年来,农村是宗教势力渗透的重点地区,宗族观念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在一些村庄,算命、算命、拼读、风水等封建迷信活动有所蔓延,赌博恶习死灰复燃。这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农民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农民中广泛开展移风易俗、文明新风教育,坚决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和邪教活动,努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文明和谐、进步向上的人际关系。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农民的现代公民意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使他们自觉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

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公民意识的薄弱直接影响政治运行中制衡机制的形成和完善,阻碍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当前,在日益市场化的社会中,传统的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正在降低,利益的分配和调整不再通过熟人社会的传统习俗来实现,而是通过制度化的法律来实现。因此,要积极培养农民的民主意识,为人民当家作主奠定必要的思想文化基础。面对我国农民法律素质和参政议政意识普遍较低的现实,应通过加强普法、送法下乡、为农民提供法律援助等方式,引导广大农民自觉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保障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不断提高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

总之,现代国家的基本单位是公民,而不是臣民。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中国建设现代国家的必由之路。农民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必须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从科教文化、管理、健康、思想道德、民主法治等方面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农民的公民意识,树立全新的农民形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