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如何做好职业防护
5.2使用必要的防护用品,实施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感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制定了一系列标准的预防对策。美国CDC新制定的1996医院隔离预防指南,不同于英国卫生部的ICT医院感染控制指南(1995),是对后者的实际补充,称为“标准预防”方案。美国CDC1987颁布了国家保护措施[27]。有研究认为[28],综合防护措施可预防30%以上的针刺伤,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感染的比例也会明显降低。
标准预防是综合了全身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诸多特点,确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具有传染性,必须隔离。无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接触不完全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的人员都必须采取防护措施,防止血源性疾病和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是成功、有效、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也是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最有力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①洗手。洗手的目的是清除手上的病原微生物,切断传染病通过手的传播。适当的洗手可以减少1.03 cfu/cm2的细菌[29]。伦李芳报道[30]90名临床护士中,52.2%漏洗手尖,43.8%漏洗手背,洗手时间不够,洗手后立即采样监测超标率达24.44%。手卫生关系到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为此,卫生部于2006年发布了《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手册》(草案)。要明确洗手指,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定期监测手部卫生。②戴手套。有报道[31]戴手套的医护人员皮肤黏膜被医疗器械损伤和直接接触患者血液的机会明显少于不戴手套的医护人员,说明戴手套可以减少皮肤接触血液的次数而不增加皮肤损伤。针头插入手套,穿过弹性双层橡胶手套,再刺入皮肤,感染率仅为0.20% ~ 0.25% [365,438+0]。所以戴两双手套可以有效预防感染,降低感染率。也有研究表明[15],如果被血液污染的钢针刺破一层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医务人员可能接触的血液量比不戴手套时减少50%以上。(3)佩戴口罩、护目镜、口罩、隔离衣、隔离措施等。非典时期,某省几名医务工作者救治一名非典型肺炎患者,由于没有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几十名医务工作者被感染。患者转院至第八人民医院后,医护人员按照感染性疾病科的医疗常规,穿上隔离衣和12层棉口罩等防护用品进行治疗和护理。这家医院没有人被感染。可见,为医务人员提供足够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工作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特别注意口罩的正确使用和保存,佩戴和摘下口罩前要彻底洗手。④环境控制。确保医院有适当的每日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对床单位、设备和环境表面(床栏杆、床边设备、轮椅、脸盆、门把手)等进行适当消毒,并确保本程序的实施。⑤正确处理被污染的衣物。在接触和运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衣物时,从某种意义上说,为了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衣物污染,应避免计数和干扰操作,以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环境。污染时注意不要污染周围环境,要及时装袋。这时候最好用水溶袋,这样可以放入洗衣机加热消毒,不需要额外消毒。⑥对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进行消毒。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和粘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物或在患者和环境中传播微生物,应确保在下一位患者使用前清洁并适当消毒。一次性部件应该丢弃。操作时,要防止被污染的器械再次污染黏膜、衣物和环境,并确保再次使用时提前清洗消毒。⑦职业健康与安全。规范和普及相关知识教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加强防护装备的供应和防护设施的完善;做好职业伤害防治工作。
5.3规范医疗废物的处理,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收集、贮存和处理,正确使用锐器盒,设置危险品警示标志(黄色)。防刺穿锐器收集盒被认为是减少锐器伤害的最理想方法,可以减少50%的锐器伤害[32]。
5.4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制定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和具体措施,以及职业暴露的报告制度和补救措施等。2004年,卫生部发布了《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试行)》,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预防和处理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提供了依据。总之,职业防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当前,应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医务人员职业安全教育规范,将职业安全教育纳入护理和医学院校的教材和课程,加强管理,落实有效防护措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参与,确保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