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语的积极作用

1931 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在沈阳闹事,迅速占领东北。次年10月28日,65438+在上海发动战争,摧毁了上海世界语学会。日本侵略者的炮火打破了一些世界语使用者的中立梦想。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他们在中国* * *产党的感召下投身救亡运动,走上了用世界语为中国解放服务的道路。他们成立了中国世界语联盟和外围组织上海世界语协会,在国际上加入世界语国际,在国内加入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投身于进步文化运动。

他们办刊物,报道中国工农红军和抗日救亡运动的消息,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使许多青年走上了革命道路。抗战爆发后,他们创办了《中国怒吼》、《远东信使》、《中国报道》等世界语刊物,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报道了中国军民的英雄事迹和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同情和支持。同时,他们还把中国著名作家鲁迅、郭沫若、艾岩的作品翻译成世界语出版了一批抗战文学作品,介绍到国外,把一批用世界语翻译的苏联和东欧文学介绍到中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此外,他们还积极倡导汉字运动和通俗语言运动,使世界语为中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服务,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报告》是一份图文并茂的出版物,其中中国用世界语进行报道。在其存在的50年间,以生动的形式全面介绍了中国的历史、经济建设、传统文化、文学艺术和人民生活,特别报道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受到了国际世界语界的好评。创办于2000年的《中国报告》网络版继承了印刷版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全面覆盖中国。中国世界语版。com及时报道了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为各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和中国走向世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世界语出版社成立于1982,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世界语书籍。这对各国世界语人士全面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历史起到了独特的作用。在它出版的近200种图书中,特别受到读者好评的有:《中国五千年》、《中国近代史笔记》、《中国百科全书》、《中国四十景》、《中国医学史》、《中国陶瓷史》、《中国古代科学家》、《中国少数民族婚俗》、《周恩来简介》、《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翻译选》、《中国古代短篇小说选》。中国文学作品选(1919-1979)、中国民间文学系列、鲁迅小说、红楼梦、聊斋志异、论语、家、寒夜、日出、红楼梦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世界语广播在及时报道中国的时事、政治、经济建设、文化、科技和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从播出时间之长、覆盖范围之广来看,在各国世界语广播中也是名列前茅,一直受到国际世界语界的关注。世界语运动的复兴

旧中国的世界语运动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屡遭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和连续内战的打击,有一段时间几乎完全停止。人民政权的建立为世界语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以胡愈之和叶莱士为首的一批讲世界语的人首先在北京和上海恢复了他们的世界语活动。在他们的倡议下,1950年5月,世界语对外宣传刊物《中国报道》创刊。次年3月,中国全国世界语协会成立。上海、成都、重庆和武汉也成立了世界语组织。中国人民大学也在吴校长的倡议下开设了世界语班。7月,1963,“世界语宣传报道展”在北京开幕。陈毅副总理和各界知名人士参观了本次展览,一致肯定了世界语在宣传新中国、促进人们了解中国方面的价值。在第一次全国世界语工作座谈会上,陈毅副总理赞扬了世界语工作取得的成绩,并表示政府将更加重视世界语工作。他还提议在北京举行国际世界语会议。这对全国的世界语人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在陈毅副总理的关心和支持下,高教部批准在北京举办世界语教师培训班,为11高校培训教师,使其能够开设世界语课程。高教部还从全国几所大学抽调了一批学生学习世界语,培养了一批世界语专职干部。1964-12,中国推出对外广播的世界语节目,受到各国世界语使用者的欢迎。值得一提的是,高教部还发文规定,所有具备条件的学校都可以开设世界语选修课,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从北方的哈尔滨到南方的广州,从东部的上海到西部的成都,一批大中城市纷纷成立了世界语组织,并定期开展活动。至此,世界语运动在中国全面复兴。和所有进步的文化活动一样,世界语活动也在十年“文革”动乱中受到重创。然而,到了70年代末,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世界语运动在中国的航船再次起航,破浪前行。

1979年秋,第二届全国世界语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肯定了建国以来我国世界语工作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经验教训,确定了新时期世界语工作的任务。为中国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世界和平服务,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成为中国世界语的目标。自此,中国世界运动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81、65438+2月,由楚图南、胡愈之、巴金、谢冰心、白寿彝、叶圣陶、夏衍等发起的“世界语在中国之友”成立,130多名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人大代表、CPPCC会员加入这一组织,赞助世界语,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除贵州、西藏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世界语协会。包括大部分省会城市和主要中心城市在内的140多个城市也建立了世界语组织,科技、医药、铁路、教师、集邮、围棋等全国性专业世界语组织也相继出现。这些组织成立后,积极开展世界语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他们或办刊办报,或举办世界语学习班和函授教学,或举办世界语学术研讨会、世界语展览和世界语暑期活动周,在全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在中国世界语运动史上是前所未有的。1982年,我国教育部再次发文,重申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并规定高校毕业生、研究生参加考试或被考核为干部,世界语可以作为第二外语科目。为落实这一文件,教育部批准世界语协会、中国、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举办8期高校世界语教师高级研修班,在78所高校培训了132名教师。这些教师大多在返校后开设世界语课,约6000名大学生选修了世界语课程。在这些高校中,有不少是全国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暨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一批高校坚持开设世界语选修课,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世界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大纲和规定教材进行教学,并按学分制计入学生成绩档案。所以国内很多大学都把世界语列为选修课,受到了世界世界语协会和国际世界语教师协会的称赞。

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通过函授、出版、广播和电视教授世界语也很流行。比较著名的函授学校有中国世界语出版学校;新华、重庆、淮南、黄石世界语函授学校;山西、辽宁、沈阳、吉林、安徽、广东等省和中央电视台的世界语广播电视讲座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世界语协会和一些大学也提供各种世界语课程。据统计,有42万人参与了这项研究。虽然大多数人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坚持学习世界语,但他们在传播世界语的理想和相关知识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世界各地的世界语组织培养了一批人才,他们已成为世界语运动的中坚力量。北京广播学院为专业世界语单位培养了多名世界语毕业生。2003年,最新一批世界语专业的学生在国际新闻学院开设了世界语课程。自1979以来,中国加强了与世界世界语协会的联系。1980中华全国世界语协会加入国际世界协会,成为其团体会员;20多年来,中国每年都派代表出席一年一度的国际世界语大会。有时,他们派代表参加在日本、韩国和南斯拉夫举行的全国世界语会议,以及在太平洋地区和亚洲举行的世界语会议。在会议期间,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世界语者交朋友,增进友谊。在此期间,国际世界协会和日本、韩国、越南、俄罗斯世界语组织的领导人也多次访华。几十个城市的世界语协会和组织也与各国一些城市的世界语组织建立了经常性的联系。铁路、医药、教师、商业、集邮、青年世界语组织等专业世界语组织也与相应的国际组织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中国的世界语运动已经融入国际世界语大家庭。

1986年在北京举行的71国际世界语大会是欧洲以外参加人数最多、最成功的一次国际大会,受到与会者的好评。1992年在青岛举办的第五届太平洋世界语大会和1996年在上海举办的1亚洲世界语大会也取得了成功,证明了世界语运动在中国的强大。

世界语运动在中国的迅速崛起引起了国际世界语界的关注。鉴于中国人口众多、实力日益增强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世界协会非常重视世界语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我们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世界语事业的支持,热烈祝贺世界语运动在中国取得的成就。1983年,国际世界协会授予中国世界语协会移动奖杯——法恩杯,以表彰这些年来世界语运动在中国取得的成就。同时,国际世界语协会先后选举巴金、、陈垣为世界世界语协会名誉守护委员会委员,选举李、谢为国际世界语学会院士。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在国际世界语言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