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游泳训练的主要方向应该是什么?
游泳技术的合理性对运动员的游泳速度起着关键作用。合理的技术应该能够最小化阻力,增加驱动力。游泳者在水中的阻力包括主动阻力和被动阻力。被动阻力主要与运动员在水中的身体形态和姿势有关,而主动阻力则与运动员在水中的游泳方式有关。如果运动员在水中游泳时身体重心移动平稳,游泳速度的变化比较均匀稳定,运动员在游泳过程中的主动阻力会比较大;反之,主动阻力就会小。
随着体重的增加和其他身体条件的变化,他的技术也发生了变化。划频和划幅是决定游泳速度的主要因素。根据速度与划频、划幅的关系可知,在同样的距离内,如果划幅相同,则划频高,划速快;如果行程幅度不同,行程频率相同,则行程幅度大,速度快。划水幅度的长短与划水力量、划水速度、技术掌握程度以及身高、臂长有密切关系。
大运动量训练理论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运动成绩是建立在良好的耐力基础上的,提出了耐力更快的观点。运动生理学理论指出,有氧代谢是无氧代谢的基础,高水平的无氧代谢是以高水平的有氧能力为基础的。这为大运动量训练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对游泳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单纯强调大运动量或运动强度并不好,要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和训练目标,合理组合运动强度和运动量。
要做到协调发力,一方面是增加运动员在陆地上的协调练习,比如利用各种垫子练习、球类练习、徒手练习,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协调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是提高运动员在水中控制身体的能力,使身体的力量在游泳过程中通过身体的滚动传递到手臂和腿部。分泳、协同泳和踢腿练习可以用来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控制能力、用力的协调性和保持动作放松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