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剃须刀的市场脉搏

一是社会关注度显著提升,终端地位显著提升,终端形象发生质变。

随着全社会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开始上升到新的高度,并逐渐形成新的浪潮。随后个人护理品的流行(比如剃须刀、男士洗面奶)为这股热潮写下了最好的注脚。于是,曾经有些“曲高和寡”的电动剃须刀开始公开“飞入寻常百姓家”。显然,全社会对电动剃须刀产品的关注度在上升,表现在媒体曝光率上升,大众提及率上升,销售门店不断增加,消费者数量飙升。

其实从电动剃须刀产品在终端中地位的明显提升也可以发现,电动剃须刀在终端尤其是那些主流终端的商品销售中,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边缘角色”。相反,今天的电动剃须刀正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关键作用,如销售利润的重要贡献者、产品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引领消费的重要驱动因素。这反过来刺激了排名靠前的一线电动剃须刀品牌,通过对主流终端的超高投入,带来了电动剃须刀终端形象的质变。

二是外资品牌在与国产品牌的PK中仍有一定优势,但在一些曾经遥遥领先的地方,其固有优势已经开始出现松动迹象。具体表现在:

1,外资品牌的品牌溢价能力仍明显高于国产品牌,这使得其只是外观和功能上最普通的产品,终端零售价格与国产品牌同类型产品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2.虽然部分外资品牌在市场上整体表现不佳,部分外资品牌面临重大人事调整或机构重组等实质性麻烦,但总体来看,凭借多年的努力和扎实的基础,外资品牌在国内大部分区域市场的市场份额仍然遥遥领先于国产品牌;

3.在品牌美誉度的建立上,国外品牌依然以各种表现形式展现其具有战略导向的长远规划和娴熟的技巧。就传播而言,洋品牌通过有选择地进行针对性传播,重视远比一味追求“大手笔”有效的高空拉动策略,无情地“冲洗”了不熟悉这种方式的国产品牌;

4.通过发挥各自的独特优势,如在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即重视渠道利益,创造“双赢”局面)和加快市场反应(即加快信息反馈处理和新产品开发上市速度)等方面的努力,),以超人、科菲为代表的国内一线品牌已经开始向外资品牌发起强有力的挑战,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三、诸多迹象表明,当前中国国内电动剃须刀市场正呈现出越来越显著的特点,如用户手电筒搭配多样化、消费者年龄结构多样化、零售价格分布多样化、消费者购买范围多样化等。

随着电动剃须刀的功效越来越被大众认可,价格也越来越“亲和”,一些传统手动剃须刀产品的消费者开始习惯在手动产品和电动产品之间“游离”,经常在家手动,出门带电。一小部分“喜新厌旧的人”干脆“叛逃”到电动剃须刀产品阵营,有了彻底告别手动剃须刀的新一天。

由于生活质量的大幅提高带来的男性早熟现象,电动剃须刀的使用人群正直接向低龄化延伸,形成了以青少年为代表的新消费群体,改变了过去只有年轻人和中老年人购买使用的传统格局。

别看电动剃须刀,但单品零售价9999元,足以让它笑傲大小家电之林!就是这种原装进口的产品,居然是国内很多以卖奢侈品出名的顶级店的“宠儿”。其实也难怪,这些一次几千块钱的电动剃须刀,不仅能帮店家“撑起门面”,还能给店家带来不少销售利润,自然受欢迎。当然,毕竟真正能占据各类终端销量榜首的,还是零售价格在100元以下的大众化(或“大众化”)产品。

如今,如果消费者想购买电动剃须刀,他们将有更多的地方可去:几站之外的超市,市中心的百货商店,附近的家电连锁店,甚至门口的杂货店。虽然零售价格会有一些差异,但消费者发现他们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前不久我们在调研湖北市场的时候,听一位经销商说,现在即使是在偏远的恩施地区(少数民族聚居,人口相对稀少),如果你有需要,也可以买到国内外一二线品牌的所有产品。

4.随着大量新技术的迅速广泛应用,各厂商推出新产品的速度明显加快。国内一线强势品牌(如超人、科菲)在这方面领先,国外品牌、很多不知名的二三线品牌以及一些有一定R&D实力的所谓杂牌紧随其后。

作为行业内唯一一家拥有顶级研究院和优秀R&D能力的超人公司,20多年来一直非常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和各项技术的储备。今年,公司推出了功能足以与国外品牌竞争,但价格实惠得多的洗涤产品和高级懒人产品(每月只需充电一次,每天随心所欲享受),在市场上好评如潮。而另一家多年来一直以飞利浦为标杆的国内著名电动剃须刀企业科菲公司,在与外资品牌的竞争中也毫不示弱,今年也一口气推出了多款产品。其他如华科公司推出的“吉峰”双速刀盘系列产品、公司主打的全方位浮动刀盘产品、龙公司推荐的24K镀金开关触点产品、光科公司打造的创新型四刀盘旋转产品等,都纷纷抢滩终端,赚足了消费者的眼球,赚得盆满钵满。

国产品牌的不断发展,迫使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提速”。以国际行业巨头飞利浦为代表的国外品牌将其最新技术应用于中国市场,从而大大缩短了新产品的上市时间,加快了上市速度。2007年,世界著名的小家电制造商松下公司专门为中国市场推出了一系列产品。其中尤以创新的拱形贴面、多面拱形刀头、30度锐角内刀头、优质“赖安钢(精致不锈钢)”锻造的超薄刀网而备受赞誉。今年的重头戏是由全球电动剃须刀霸主飞利浦唱出来的:国内消费者翘首以待,其“57”系列新品一经推出,便折服了众多粉丝。所以,虽然直到今年9月才首次亮相,但凭借其超凡的设计、挑战终端的价格和一如既往的出色功能,它已经成为市场上的“天皇巨星”!

5.与往年相比,今年旋转(浮动)产品销量与中心往复摆动产品销量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

其实旋转(浮动)产品和往复式产品没什么区别:前者剃须舒适度比后者好;但后者在剃须效果上略领先于前者。所以消费者选择什么样的产品,不仅要看自己的实际情况(五官,胡须类型等。),还要看他们的消费习惯。

回顾今年国内电动剃须刀市场,从各种产品在终端的销售表现以及一些权威专业调查机构发布的销售数据可以得知,今年旋转(浮动)产品的销量远高于往复式产品。尤其是在应用了全新的“双圈”技术后,这种趋势愈演愈烈。综合各地情况,两者的销售比例已经超过3: 1。当然,包括博朗在内的一些传统往复产品厂商,今年推出了大量“叫好又叫卖”的新品,其极具竞争力的终端价格带动了很多地方往复产品的销售。但总的来说,往复式产品目前的销售情况确实远不如旋转(浮动)式产品。

6.虽然还在苦苦支撑,但电动剃须刀产品依然摆脱不了大多数小家电同样的“命运”:随着竞争的加剧,定位于中低端的电动剃须刀产品零售价格(指150元以下的终端价格)在现有基础上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众所周知,和其他行业一样,电动剃须刀厂家的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其实一直在上涨。但只要调出今年任何一个主流终端的相关产品销售数据,就不难发现,无论是往复式还是旋转式(浮动式),电动剃须刀产品在终端的零售价格都在一步步下降,并且有加速下降的趋势,尤其是定位于低端的产品(指终端价格在50元以下的往复式产品和终端价格在100元以下的双头旋转式产品)。比如,同样的产品,如果年初的价格是150元左右,那么到了年底,它的价格就会缩水到120元左右。在残酷竞争面前总是有点无奈的国产品牌,在这方面也扮演着“始作俑者”的角色。

七、就电动剃须刀产品整个行业而言,渠道的精耕细作还是比较低的,远不能和其他家电相比,更不用说快消品了。

面对几个欧洲那么大的中国市场,别说那些外资企业,就连很多本土企业也常常感到无所适从。难怪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丰富的业态,复杂的环境,清晰的层级,在全球范围内很难找到第二个。迷迷糊糊的采取行动,难免水土不服。电动剃须刀市场也是如此。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国内外众多品牌来说,明天,企业对市场的争夺——也就是“商战”——一定会蔓延到二、三、四级甚至五、六级市场,尤其是广东、福建、江苏、浙江这些人口众多、分布密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收入稳定、动荡不安的“工潮”地区,这一点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国外品牌大多擅长品牌运营,忽视渠道的深度拓展。国产品牌虽然精通人群战术,但由于发力点分散——专注度不够,通过深度分销并没有什么收获。换句话说,就渠道的精耕细作而言,电动剃须刀的厂商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更不用说与饮料、食品、啤酒为代表的快速消费品相比,小家电中的电视、空调、微波炉或电风扇、家庭影院、随身听都差得远。

8.与行业发展水平不够高相匹配和对应的是,电动剃须刀的厂商在终端管理的精细化上仍然不足。如何提高终端的单店业务力,日益成为困扰很多企业提高终端产量的难点。更何况大量经销商终端的运营能力也不尽如人意。

“决战终端”早已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的确,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远非简单!从我们在各个市场调查的很多终端情况来看,虽然国外品牌在这方面远远好于国内品牌,但也不是无懈可击,尽善尽美。国产品牌作为后来者,在陈列位置的选择、陈列产品的设置、终端的“生动搭建”、导购员的选拔、培训、管控、成功与否,都只能用“原始”、“初级”来形容。具体表现在:

1.终端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不够强,往往单纯希望“一步一个脚印”,容易忽略围绕如何实现“一步一个脚印”所做的琐碎工作;

2.终端精细化管理措施不强,套路不丰富,手段不完善。终端精细化管理的思想没有很好地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对“终端管理无小事”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3.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体系,没有相应的管理工具和行动分解要领,没有专人进行指导和培训,使精细化成为一句空话;

4.缺乏有针对性的考核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多单纯以销量、销售额作为考核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标,没有形成相应的奖惩方案,摆脱单纯业绩考核的单一局面。

九、在这个看似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的电动剃须刀市场,发生了一个圈内圈外人都没想到的奇怪现象,那就是很多行业的新进入者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即使是未来即将进入的人,也一定会无一例外地遇到很多麻烦。

年初,广东某知名品牌高调介入自认为可以“轻松搞定”的电动剃须刀市场。初衷是为了盈利,没想到花了很多入门价之后,产品在终端的销售却非常不理想。而且,当企业因为近半年的业绩不理想,想要“全身而退”的时候,发现已经停不下来了。事后看来,造成这样的后果并非偶然。极度忽视对目标消费者的调查和市场销售状况的分析,在OEM合作伙伴选择上的草率和急功近利,目标市场设定的模糊和不切实际,定位的飘忽不定,都是制约其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面对2007年日益恶化的竞争环境,那些即将进入市场但决心赢得市场份额的后来者,如果不能从那些“失败者”身上学到影响其业绩达成的关键点并引以为戒,不能破译那些“胜利者”笑傲江湖的密码并从中吸取教训,必将有一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X.目前,整个电动剃须刀行业的整体营销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尚未打造出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实践能力的营销职业经理人阶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困扰国内众多电动剃须刀企业的首要营销问题之一就是企业自组织的营销团队无法完成从传统的“上一代业务人员”到“市场问题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追根溯源,是因为市场整体竞争水平的长期“低水平”,助长了“小富即安,知足常乐”的落后观念的滋生,以及“求稳怕变,固步自封”的保守思想在很多企业的蔓延。面对接下来以强势洗牌为特征的2007年市场,这些企业需要大力宣传和利用制度来保证营销团队成员角色的顺利转换,如上文所述,尤其是对于品牌力远弱于外资品牌的国产品牌!

有鉴于此,对于有志于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的广大国产电动剃须刀企业来说,应该尽快打造一支既有专业技能又有实践能力的机动高效的营销团队。

剃须刀抽检不合格率60%

广州市工商局披露了2013年流通领域电动剃须刀产品监测报告,其中* * *抽查了14厂家生产的20种产品,发现12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不合格率高达60%。不合格产品包括超人、奔腾、光学、胜发、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