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落实师德师风建设的主阵地作用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新形势下更加紧迫。当今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其中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可以说,教育和人才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是教育的基础,教师是师德的基础”。只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才能提升教育形象。培养数千万创新人才,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奠定最坚实的基础。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方面要尽量按照时代的要求去理解和丰富师德的内涵,提升师德境界,使师德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努力在各项实际工作中拓展师德的外延。要付诸实践,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1 .倡导敬业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教师忠于职守,无私奉献,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教书育人,教师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良好的师德师风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信任和全社会的尊重。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利益主体和价值取向多样化,社会出现了道德失范现象。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抬头。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学校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拜金主义、物质利益、不诚信和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侵蚀了学校的肌体和师生的心灵。目前,重物质条件轻人文精神动力的现象较为普遍,直接影响了学校的发展。教师有明显的攀比物质条件的倾向,崇尚奉献精神,这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因为教师的工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很难准确估计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时间。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长期性和繁重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艰巨性。他们往往要突破空间和时间的界限来工作,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教师劳动的特点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和从这种劳动中获得的报酬是很难对等的。所以要引导教师以苦为乐,不计较个人得失,自觉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敬业奉献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我们来看看大教育家陶行知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陶行知认为最高尚的奉献在于我们,因为它神圣、珍贵、强大、持久,因为它与金钱没有因果关系。这种牺牲自己,造福他人的奉献,金钱能买到吗?如果你问奉献精神从何而来?答案:信仰。陶行知信奉教育兴国。他坚定的信念决定了他强烈的事业心。他许下了一个伟大的愿望:“我们要集合一百万个同志,提倡一百万个学校,改造一百万个村庄,让所有的村庄都得到一个完整的新生活,共同创造中国伟大的新生活。”他还说:“需要尊重的人,首先要尊重自己,教师首先要尊重自己。就是把对教育的坚定信念变成他肩上的责任。”陶行知花钱为公,一生两袖清风,心胸开阔。陶行知的言行是否让人意识到并重视人类崇高精神的作用?人总要有点精神。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物,不能用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规律来衡量我们的劳动。在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往往交不起学费,老师交学费。为了不让学生辍学,他们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一些帮助。这是什么?这就是奉献精神。从这些平凡朴实的老师身上,造就了多少中国的精英栋梁?这些普通人是“托起太阳”的巨人。如何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学校可以采取“一学两导三激励”的方法。所谓学习,就是教师通过政治学习和时局报告,深刻认识教育在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使教师认识到自身的时代责任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所谓指导,就是指导教师学习教育整体改革的方针政策,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动态。增强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危机感。所谓激励,就是鼓励教师树立“国家第一”、“教育第一”、“学校第一”、“学生第一”的观点,增强为教育做贡献的自觉性。第二,增强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教育工作的特点之一是教师个人劳动与教师群体利益相结合。教师个体劳动素质高,群体可以拧在一起。团队精神好。因此,增强教师的群体意识,弘扬团队精神,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新形势下,抓凝聚、扬正气,提倡以学校大局为重,千方百计教好学生,反对保守、封闭和不正当竞争,是师德建设的重要环节。我们提倡“团队精神”,同时也不忽视充分发挥个人创造力的意义。相反,个人创造力是团队精神的基础和前提。在教育领域,这个核心应该是他的研究领域公认的最有成就的学术带头人,是在学术研究和科学实践中自然形成的。这个核心或领导者除了个人成绩和贡献突出外,还必须具备一种独特的品质,那就是识人用人,扬长避短,凝聚一群人,发挥群体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团队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新课改下的教学活动中,团队合作更加突出。教学活动中的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研活动中的集体备课、跨学科渗透,都需要团队合作,教学活动中处处都是教师、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一直都是。因此,在教师中倡导和培养“团队精神”不仅是工作特点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学校工作的一盘棋中,要发扬团队精神,重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关心,有机渗透,提倡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积极合作,反对各自为政,搞一套一套,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有利于工作协调和情感和谐。它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教师劳动的所有组成部分都是人,整个劳动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和特殊需求。自信、事业心、毅力等深层品质既是教师的职业要求,也是教师提升人格所必须具备的内在品质。未来的教育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思维能力灵活,想象力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开朗;并具有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胜任新时期的教育工作,真正发挥表率作用。我们所说的以身作则,主要是指老师的人格魅力。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告诫我们:“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而没有规章制度,没有人为的管理机关,无论他们想象得多么巧妙,都不可能取代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因此,完善教师的完美人格是师德建设的关键。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要加强教师校本培训,塑造教师健全人格,同时倡导教师自我塑造,提升人格。塑造教师内在品格,必须坚持修身养性,“三省自救”;二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第三,要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第四,以身作则,树立标准,是师德建设的有效抓手。一所学校必须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的“名师”。什么是“名师”?名师就是敬业、勤奋、敬业、快乐的老师。名师是思想水平高、业务水平高、工作积极性高、教育绩效高的教师。名师是最受学生欢迎、最受家长放心、最受同行敬仰、最受社会尊重的老师。“名师”在一所学校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他们是学校优秀人才的塑造者,名牌的顶梁柱。他们是教改的“领头雁”。要大力宣传这些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开展大学习大讨论,联系实际,制定学生喜闻乐见的好教师、优秀师德群体标准。结合学校实际,笔者认为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的标准应该是:热爱教育,用深沉的爱感染学生;治学严谨,用精彩的课吸引学生;培养修养,用高尚的人格影响学生;虚心,用发展的需要塑造学生。优秀师德群体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五讲三禁”:坚定的信念和境界;敬业奉献;教书育人,热爱学生;团结合作谈友谊;治学严谨,教学优秀。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不讽刺学生;学生不允许自己做家务。优秀的师德是有具体标准的,只要跟着学,跟着做,师德师风的提升就指日可待。第五,充分认识开展师德师风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是形态发展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对教师提出了“热爱本职工作,关心学生;认真学习,严谨;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四望”是新时期师德师风建设的总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师风水平,努力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这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思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势在必行。“学为人师,为人师表”,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重大意义,践行师德规范,自觉成为人民满意、学生爱戴的教师。二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师德师风不仅是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决定着学校的学风。“师德师风不仅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动力之一,也是学校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一流的学校一定要有一流的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这也是人心所向,也是主题年建设的伟大事业。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正视和重视师德师风问题,增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活动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系统工程的重要环节,集中力量抓好。为创建合格学校和打造品牌,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打造坚实的文化积淀。第三,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名校是名师创造的。名师不仅教学质量强,业务精湛,而且具有高尚的师德和品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教书育人的标准更高,对教师道德素质的要求更加严格,师德师风也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总之,能否建成一流的农村小学,与学校的师德师风有着直接的内在关系。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发展战略的实施,教育质量和效益的提高,都需要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爱岗敬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学校不断发展的活力。因此,师德师风不是模糊的、抽象的,而是与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道德水平、工作态度等密切相关的。,并具体表现在教师的教学、科研等工作中。六、正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几个重要问题:1、正确的教育观念是师德师风的基础。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要围绕“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这一目标来思考问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四有”新人为宗旨,进一步解放思想,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树立新的学生观、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和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自觉把自己的教学、科研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联系起来,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2.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师德师风的核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因为我们从事的是百年育人事业,“传道、授业、解惑”是人类文明承前启后的阶梯和桥梁。我们不仅要对祖先负责,也要对未来负责。因此,我们的老师必须有严谨的学习态度。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应该认识到还有许多课题需要研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我们要沉下心来,投入进去,下定决心,淡泊名利,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3.因材施教是师德师风的灵魂。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热情耐心的基础上,还要细心细致。这就需要了解教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握教育、学习和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从必然中获得自由。必须按照“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成长,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处理好人格与性、感性与理性的各种关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避免刻板僵化的教条主义心态,克服急功近利。我们应该创造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学习氛围,努力创造一个充满鲜花和马奔腾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全面发展。4.团结、合作、开拓、创新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团结是一个组织生命力、凝聚力、战斗力的体现。在高度分工合作的现代社会,任何单打独斗的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和做法都注定是行不通的。所以大家要千方百计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一心一意想,发力一处,争取优势互补的更大突破。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要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引导和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5.以身作则是师德师风的具体体现。培养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教育学生,首先要关心他们;要让学生乐此不疲,就要乐此不疲的教别人。他们应该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时刻牢记自己的角色和身份。既要注重教学内容,又要注重自身形象;要用内在的教育、涵养、修养去思考仪态、举止、外表,要认识到学生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小节看全局,一叶可知秋!我们教师要在学校为学生作表率,在社会上为群众作表率,发挥学校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窗口、示范和辐射作用。师德师风的内涵很深,外延很广。以上只是强调的几个方面。希望大家发现不足,采取措施,不断完善和弥补,以积极的态度和扎实有效的活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小学教师队伍。树立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全新形象。总之,师德师风建设确实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把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