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中国人在美国航空学校的飞机相撞事故中丧生。
国内某航空公司飞行员朱先生昨日致电本报热线96068反映,此次事故的两架飞机属于当地两所航校,其中一所是美国最大的航校,学员基本来自中国。在这次事故中,两名美国教师丧生。近年来,该校已有三名中国留学生遇难,在美国接受培训的中国航空留学生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
事发空域以繁忙程度著称。
据介绍,事故发生在凤凰鹿谷机场西北约15公里的沙漠地区。凤凰城消防局发言人拉里·努内斯说:“当我们到达现场时,两架飞机上的四个人已经全部遇难。”
凤凰城警方后来证实,其中一架撞机是泛亚航空学校的piper飞机,两人都是该校教师。另一架飞机是西峰航校的塞斯纳,但由于坠落后起火,机上两名遇难者身份未能确认。
目前,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
据拨打本报热线的朱先生介绍,泸沽机场的繁忙在美国是出了名的。“而且泸沽湖机场旁边有一个大湖。湖的周围和上方有一个自由飞行区。在没有空中管制的情况下,所有飞机通过飞行员之间的自我报告和相互询问来错开飞行路线。”他认为这些因素可能与事故有关。
谈到遇难的两位老师,朱先生说:“其中一位老师叫保罗,是我非常要好的朋友。他是一个非常好的人,对我帮助很大。”朱先生说,听到他去世的消息,他很难过。
近年来已有三名中国学生在泛亚航校遇害。
朱先生说,他第一次听说这起事故时,首先担心是否会有中国学生遇难。"这所航空学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来自中国."在确认遇难者中没有中国人后,他才稍稍松了口气。
据报道,位于鲁谷机场的泛亚航空学校曾隶属于美国著名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2007年,航校被买断,从而成为独立的飞行培训机构,旨在成为航空培训的领导者。次年,更名为泛亚航空学校,并进行了内部重组。学校的培养方向包括职业飞行员、运输飞行员、飞行员培训。
泛亚航空学校是经中国民用航空局141批准的飞行培训学校。国内很多航空公司通过中介公司送航空学员去泛亚航校进行飞行培训,培训期一般为1年。正是源源不断的中国学生让这所航校成为美国最大的航校。
尽管规模庞大,但泛亚航校在飞行安全方面做得并不尽如人意。2010和2011,三名中国留学生在事故中遇难。
2010 5438+00年6月,泛亚航校一架教练机机身意外挂在电线上,机上来自中国的女飞行学员遇难。
2011年2月,两名中国留学生和一名老师在飞行训练时撞山,三人全部遇难。
中国航空学生的飞行安全令人担忧。
朱先生说,虽然朋友的死让他很难过,但事故再次发生在泛亚航校,却一点也不出乎他的意料。
“我在泛亚的时候,飞机60多架,学员400人左右,年飞行时间长达654.38+万小时,训练量巨大。”朱老师说,那时候很多老师和学生经常一天12小时以上,休息时间严重不足。有的甚至前一天晚上飞到凌晨2点,第二天早上6点继续飞。“直到2月2011,情况才稍微好一点。”
朱先生说,他至今忘不了那两个学生遇害的场景。“两个曾经一起抽烟聊天,一起学飞行的兄弟都不在了。这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经历过的最悲惨的事情。”
朱先生说,那次事件后,学校的训练量略有下降,但还是很大。“高强度的训练也导致了保养不足。我上学的时候,很多人遇到各种情况。”朱老师说,“有同学遇到过飞机起落架坏了的情况。还有一个同学单飞的时候死了。幸运的是,最后他成功地独自着陆了。”
此外,他认为,泸沽机场附近极其繁忙的空域、学校人员的大量流动以及许多教师缺乏经验也使得学生们的飞行安全令人担忧。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航空留学生在美国的情况,记者还采访了另一位在航空公司工作的朋友张茵(化名)。他还在美国的一所航空学校学习。据他所知,美国的航校几乎每年都有事故发生。“许多没有经验的学生独自飞行时特别容易发生事故,”张茵说。“这对欧洲航校来说好得多。”他说,通常情况下,即使欧洲的航校学生单独飞行,老师还是坐在旁边,只是不操作。“这样,学生的压力就会小很多,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老师们可以及时帮助他们。”
此外,在张茵看来,中国学生在外地往往得不到足够的帮助和支持,学校的校规也极其严格,这也给很多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对飞行过程中的紧张产生影响。
中国民航飞行员出国培训。
据民航局介绍,多年前,中国飞行员主要依靠空军和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出口。近年来,随着国内民航的快速发展,对飞行员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许多地方高校也与航空公司和国外培训机构联手开设了飞行专业。
据介绍,学习飞行使用的飞机多为小型飞机,属于通用航空领域,而我国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因此,普通高校将飞行实践的科目委托给国外的飞行学校。为了保证这种培养模式的质量,国家民航部门对此类学校的办学也有一定的约束。
据了解,这类飞行专业的培养方式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模式是航空公司定向培养:学生在学习之初与航空公司签订合同,在校学习期间产生的学习费用由航空公司承担;一旦学生毕业,他们将为航空公司工作。另外还有自费和半自费的学生,完成学业后可以自由选择航空公司等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