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途径

浅谈提高企业员工素质的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程的不断深入,培养一支技能过硬、德才兼备的职工队伍是新形势下企业的重要任务。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动力之源。如何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迫在眉睫。下面就国企员工素质,提高员工素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探讨。

一,当前国有企业员工素质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员工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训初具规模。许多企业有自己的培训中心、技术学校、员工夜校等。,并已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教师和管理干部队伍,员工素质培训有了较大发展。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大力加强员工素质提升,也为员工的学习和培训理念奠定了基础。

首先,打破了非生产性人员素质提高的旧观念,树立了经济建设靠教育的新观念。员工的教育培训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快捷、最直接、最有效的中介和桥梁。生产的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在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员工的素质是赢得竞争的重要基础。其次,打破了纯体力劳动创造价值的旧观念,树立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观念。第三,突破了单纯学习理论知识的局限,确立了综合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并重的理念。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知识不等于能力,学历和职称也不一定等于能力。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放弃了通识教育的理论教学,而着眼于生产经营目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制定各类人员的岗位培训计划,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注重实践,培养了大批实用型人才。第四,打破了一次性教育的旧观念,树立了终身学习、全程教育的新理念。把一次性学历、学历作为全部教育的观念已经被社会否定,推行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比如技术工人培训、考试、取证等专业化实践考核项目,是员工实践技能的体现,已经与工资、奖金挂钩。

未来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将为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职业意识的增强、劳动工资制度的改革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广泛开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压力,使培训与就业、晋升、薪酬逐步协调,形成提高员工素质的内在需求。

二,提高员工素质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有企业提高职工素质的措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和成熟的经验,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提高职工素质的渠道还不是很畅通,问题还很多。

(一)管理者更关注企业利润而非员工培训。随着改革和重组的深入,许多单位无法走出去,员工老龄化和一线操作人员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经济效益指标的严格考核,使得企业负责人把精力放在抓产量、抓效益、装配设备和人力上,甚至耗尽资源、捞油水。他们目光短浅,看不到人员素质给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缺乏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企业员工的素质培训。

(2)学用脱节,追求文凭蔚然成风。培养和提高员工素质,重点是让员工安心工作,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岗位上的优秀工作者。但是,陈旧的教育观念和现有劳动人事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导致很大一部分员工单纯追求文凭和学历,导致学用脱节,影响了企业和员工的积极性。

(3)员工学习积极性不高。只有办学人的积极性而没有学习者的积极性,员工的素质培训做不好,上级摊派、勒令学习也容易走过场。由于接受教育的人多种多样,学习目的不同,知识、能力、水平不同,工作环境、条件、节奏不同,很多人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

(四)急功近利的短期观念的影响。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过快,过于急躁,使得一些企业的长期发展观念淡化,一些具有发展意义的企业文化建设内容被一些短期行为所取代,员工的培训、教育和素质提高等建设性工作受到很大影响。但是,由于人员培训和员工教育的效果只能潜移默化地显现出来,员工素质的提高和由此带来的工作改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很难看到显著的效果,所以有些

三,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途径

(一)因材施教,重在教育培训。

一是实现管理人才的现代化,要下大力气培养德才兼备的企业管理专家,注重引导管理人才进行道德情操培养,把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要注重人才的层次和类别,提倡在岗位上建功立业,培养符合各层次、各类别要求的人才,使各类人才优势互补,培养懂管理、善于管理、能体察民情、具有公仆知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同时,注重经济教育和引导,让管理者带头学习政治理论,勤政廉政,有所作为。只有企业管理层具备上述能力,才能在提高员工素质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二是重视科技教育培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决定着现代企业的兴衰。企业要建立健全系统的制度,加强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科技培训和教育,为各类技术人才成才提供资金和发展机会。企业必须重视科技人才,科技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第三,做好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主要方法有:第一,实行脱产培训。一线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高学历低。因此,通过强化培训、脱产或业余培训,是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就像中石化的员工职业资格培训,要求人人持证上岗,这必然会对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水平起到很强的作用。第二?对症下药?把培训和生产经营结合起来。企业在对员工薄弱环节进行教育培训的同时,应以提高企业生产经营为目标,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不能顾此失彼,否则员工素质不升反降,达不到预期目的。只有统筹兼顾,如抓思想素质不忘业务素质,搞业务培训不忘员工观念转变教育,才能使员工的素质时时有变化,年年有台阶,为企业不断创造生产经营的佳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培训教育多样化。

这是基于职工文化技术素质参差不齐的职工素质教育的多层次、多样化特征。从对象上看,高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和一般专业技术干部的培训教育。劳动者的岗位技能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等等级。从层次上看,有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还有工作后的继续培训和知识更新的教育。从内容上看,有基础教育、继续教育、专业教育、岗位教育和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职工教育的多元化决定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一专多能)和教学时间的动态化(长短期相结合,业余与全日制交替);学习方式多样化(集中与分散、教学与自学);多质量的培训规范(多种考试,多种证书)。多元化的培训教育体系决定了员工培训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促进员工综合素质和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

(C)优质教育侧重于能力建设

职工教育不仅是为了储备,更是为了应用,这是由成人教育的实际应用决定的。从宏观上讲,现代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出现,而是劳动者应用知识的程度和应用科学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实际能力。从宏观上看,这是由中国企业具体的技术装备水平决定的。我国大多数企业最近或更新了先进的技术设备,迫切需要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跟上。其次是对先进技术设备的操作、安装和维护的适应性培训,迫切需要学员将知识转化为技能,适应生产。我国企业要更新改造旧设备,更换旧产品,迫切需要一批具有设备设计、工艺管理、现场操作、产品检测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是在职培训和素质教育的契机。在职培训为技能的转化提供了条件。相反,员工教育注重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在职培训的发展。目前企业和社会学校对员工的教育都注重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技术开发、技术引进、设备更新、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产品转产之前,都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他们的技能。能力培养要有超前性和持续性,对员工的综合素质培养要有长远规划。把当前需要和长远规划结合起来,普及提高,通过多层次、多岗位的培训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

(D)成为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的机制是基于崇尚知识和人才的企业文化。所有员工都广泛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努力成为学习型员工,并制定了提高自身素质的培训计划。这样,全员素质的提升就指日可待了。争做学习型员工,创建学习型组织:一是要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机制;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反馈和开放学习体系;第三,形成学习、享受、互动的组织氛围;第四,具有不断增长的学习能力,实现同样的愿景。第五,工作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工作。所谓工作学习,就是把一份工作看作是从工作中学习新技能、新方法,促进专业知识成长的最好机会;学习和工作使组织不断创新和发展,而学习和工作意味着学习被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你可以每天不断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像齐鲁石化公司,创建学习型企业以来,企业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员工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素质教育和各种培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激发员工的上进心,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但是,员工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实事求是,不懈努力,开拓创新,为企业的振兴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