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徒制:培养创新人才的新举措

丁建庭

近日,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国资委、省总工会、省工商联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实施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通知》,在全省全面实施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持续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

新学徒制是新时期我国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举措。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需要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技能精湛、素质过硬的技能人才队伍。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正是为了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2018 10,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在企业全面实施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提出“创新我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各类企业全面实施新型学徒制,扩大技能人才培养规模”。2021年3月,“十五”计划纲要也明确提出,“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优质职业技术教育,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学徒制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技术培养和传承的模式,尤其是对技术和经验要求较高的工作。然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同时,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还不能快速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急需有经验的老师“帮扶指导”、“领进门”。新的学徒制度摒弃了过去旧传统的弊端。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的原则,采取“企校双元制、工学结合”的模式,即企业与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公共实训基地等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企校双师师徒、工学交替”的模式培养学徒,促进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总结起来,新型学徒制的主要特点是“招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联合培养”。

新学徒制重点培养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操作技能、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安全生产规范、工匠精神等。培养期一般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至3年。与单一的学校教育相比,新学徒制更符合技能人才培养的规律。该模式采用了最真实、最简单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方法,体现了“做中学”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大量的实际操作和反复训练,让徒弟不仅“懂”了操作,还“熟练”了操作。在国际上,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都广泛实施了新学徒制,形成了各自的经验和发展趋势。可见,在我国全面推行新学徒制是必然的,这不仅有利于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接轨,也有利于提高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模。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历来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还把新型学徒制培训作为进一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在全省推行。2019-2021期间,全省新型学徒制登记培训约13.4万人次,为培养企业后备技能人才、促进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仍不能满足发展壮大制造业、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覆盖我省各类企业和其他拥有技能人才的用人单位(包括民办非企业单位养老和学前教育),从而加强技能人才培养,进而为提高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促进劳动者更高质量就业、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新学徒制深化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了我国特色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行恰逢其时。企业、培训机构和劳动者应当积极参与学徒制培训,不断扩大新型学徒制在企业中的影响和覆盖面,加快企业技能人才培养,壮大和发展产业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