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立即行动,绝不拖延?
“忙”和“烦”是职场人说得最多的两个词。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观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在工作中总是拖拖拉拉。
培根曾说:“好的想法,虽然得到上帝的赏识,但如果不付诸行动,也不过是痴人说梦。”
我们应该对一个好主意及时采取行动。虽然不一定能带来满足感,但是不采取行动就没有满意的结果。
记者采访一位成功人士:“你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应对挫折的?”
他回答:“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记者又问:“你是如何面对挫折的?他回答:“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记者继续问,“能告诉我你成功的秘诀吗?”
他还是回答:“绝不拖延,立即行动!”
“立即行动,不拖延”这句话是最神奇的自动启动器。在任何时刻,当我像一艘有指南针的船,我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茫茫大海,没有方向的船,只能跟着有方向的船走。
《自发性》的作者埃尔伯特·哈伯德(Elbert hubbard)曾说过,如果你不想从工作中得到什么,你就只能在漫长的职业道路上漫无目的地漂流。只有目标在前方招手,才会有前进的动力。
在现实职场中,有很多职场人士是没有工作目标的。他们在工作中标榜努力和勤奋学习,却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更谈不上职业规划。
他们只是机械地工作,永远达不到最高效率。公平的说,他们的个人发展会走更多的弯路。因为从平凡走向优秀的前提是确定一个明确的工作目标。
世界级效率提升大师Born Tracy说过,成功最重要的前提是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成功的首要因素是制定一套清晰、具体、可衡量的目标和计划。他还说,成功就是目标的实现。
拿破仑·希尔也认为,所有的成功都必须首先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当对目标的追求成为一种坚持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行动都会把你引向这个目标。
目标是进步的力量,远大的目标能最大限度的激发人的潜能。古今中外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先定下人生目标,然后坚定不移地去追求。英国前首相本杰明·迪斯雷利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证明。
迪斯雷利原本是个不成功的作家,但他出版的作品没有一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他涉足政坛,决定成为英国首相。他克服重重阻碍,当选为议员、下议院主席和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直到1868年实现了成为英国首相的目标。关于他的成功,迪斯雷利在一次简短的演讲中提到:“成功的秘诀在于坚持目标。”
明确的目标和坚持是所有成功人士的秘诀。坚持目标的意义不仅在于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更在于一步一步让梦想成真。更重要的是,身处逆境能产生巨大的奋进激情,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
没有目标,就没有行动的方向和做生意的动力;有什么样的目标,就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没有高目标就谈不上好结果。目标决定结果。
所以,要想事业成功,首先要定好工作目标和人生目标。
然后,瞄准我们的目标,就像射击一样,不断尝试射击,总有一天我们会击中靶心。
习惯二:制定并完成计划雨果说:“有些人每天早上预定一天的工作,然后照着做。他们是有效利用时间的人;而那些平时没有计划,有事就下决心谋生的,只有‘乱’字。”人生必须有一个帮助你成功的计划,这是每个人现在就应该开始做的。
如果我们现在要去一个地方,我们必须有一张到这个地方的路线图,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到达时间。如果我们能像旅行或结婚时那样精心策划每一项活动,我们就会做得很完美。
有时候内外因素发生了变化,可能不会百分之百按照原计划进行,但至少提供了一个做事的框架、方向和轻重缓急。
规划不是对个人的一种束缚和控制。必须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不是由计划决定的。制定计划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计划,并坚信它会实现。
有计划不等于没有计划。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制定计划。如果我们按照计划去做,我们会得到想要的结果。制定计划的意义在于为成功的目标铺路。
古往今来,所有成功的事情,成功的人,都是经过精心策划才完成的。没有事先规划就贸然行动的人,即使偶尔盈利,也很难一直赢下去。如果你有计划却不去实施,那只是纸上谈兵或者文字游戏。
在明确了工作的目的和任务后,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合理组织。
这就需要我们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据此实施。我们应该每天早上制定一天的工作计划。仅仅五分钟的思考就能让我们一天的工作变得非常高效。
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沃森说:“我的助手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这是我一直没有取代他的主要原因。他有一本密不可分的工作日记。每天早上,他都会把前一天写好的工作计划看一遍,一天结束的时候,他会总结这一天的工作,制定第二天的计划。”
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也是每个专业人士都应该学习的习惯。
的确,对工作没有规划的人,不仅毫无头绪,效率低下,还常常给周围的人带来不便。尤其是新手,对情况不熟悉,缺乏经验。如果没有有计划的指导,他们在工作中很可能会走更多的弯路。
因此,你必须在开始工作之前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开始工作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开始后不要着急。
(2)如果同时有几件事要做,一定要安排好顺序。估计完成正在进行的工作需要多长时间。要预估今天能完成多少事情,安排好第二天的工作安排。
(3)养成及时汇报的习惯,既能让老板了解情况,又能给老板留下高效、踏实、可靠的良好形象,对以后的发展肯定非常有利。
总之,在开始工作之前是否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判断一个人是否高效的关键因素。很多成功人士的经历告诉我们,认真制定一个计划,不仅会约束我们,还会让我们的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当然,像许多其他重要的事情一样,执行这个计划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我们能做到自律、自我激励,并实现制定的计划,那么我们将成为一名有效的专业人士。
习惯3:一次做一件事。所有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非常注重做一件事。专注和集中突破是他们工作卓有成效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谚语智慧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双手想抓的人,什么也抓不到;同时追两只兔子的人,一只也追不上。
如果你想同时坐在两把椅子上,你可能会从椅子中间掉下来;如果你想把脚放在两条船上,你可能会从船上掉到水里。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指出:“我还没有遇到过一个管理者能够同时处理两项以上的任务,并且仍然保持高效率。”
博恩-特蕾西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一次只做一件事的人,比同时涉足多个领域的人优秀得多。”富兰克林把他一生的成就归功于“在一定时间内不遗余力地做一件事”这一信条的实践
爱迪生认为高效工作的第一要素是专注。他说:“把你的身体和精神能量持久地应用于同一问题而不感到厌烦的能力就是专注力。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有很多事情要做,而我只做一件事。如果一个人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一个方向和一个目标上,他就会成功。"
人的时间、精力、能力都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内做很多事情,也不可能同时做好每一件事情。
所以,一次做一件事,是一个职业人成功不可或缺的习惯。只有全心全意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把它做好。
习惯四:优先。被美国《时代》周刊誉为“人类潜能的导师”的史蒂文·柯维博士曾说:“人类的重要任务是把主要事务放在主要位置上。”他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指出,高效能人士应该养成“把事情放在第一位”的习惯。
“第一优先是本质的创造,是梦想的组织和实践(你的目标、愿景和价值观是优先顺序)。次要的事情不必放在第一位,重要的事情不能放在第二位。不管有多紧急,个人和组织都是为了重要的事情而来,重点是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世界著名的哈佛商学院每年招收750名两年制研究生、30名四年制博士生和2000名在职管理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在教学中,他们经常告诉学生一个非常有效的做事方法——80:20法则。
也就是二八法则。二八定律是宇宙的根本定律。我们的身体80%是水,20%是其他物质;在一个组织中,20%的人是优秀的,80%的人是平庸的;企业产品80%的效益来自于20%的产品。
根据二八定律,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按价值排序,那么总价值的80%往往来自于20%-项目。
简单来说,如果把所有必须做的工作按照重要性分成十项,那么只要做好最重要的两项,剩下的八项自然就能顺利完成。所以,要想把事情处理好,就要把不重要的80%的工作放回正轨,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最有价值的20%的工作上,这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学会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先专注于重要的事情,解决重要的问题。对于一些侧面的细节,可以大胆放弃。要知道,科学的选择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做事。如果你不知道你的优先事项,你将没有计划,你可能会错过一个很好的机会。为什么很多人都很努力,结果却不一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人缺乏理解事情轻重缓急的能力,做事没有头绪。
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是一个好习惯。否则,我们会被不重要的事情浪费精力和时间。对于高绩效的人,永远先做最重要的事。这是他们最好的工作习惯!
现实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我们应付不了的事情。但是,记住:不管事情有多少,永远把最重要的事情做好。坚持下去,不知不觉,我们就接近成就大事了。
人们常常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而不是事情的重要性来安排事情的轻重缓急。这是被动的,高绩效的人通常不会这样工作。“分清主次,设定轻重缓急”是时间管理的精髓。
习惯五:优秀的专业人士学会倾听批评,善于倾听正确的批评,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摆正自己的方向,这是一个好习惯。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和自己观点不同的人。我们认为自己优秀的业绩或者骄傲的报告被他们贬低,我们努力想出的想法被指责脱离实际,而我们认为做得好的却成了别人批评的焦点。面对这些批评,大多数人会头脑发热,愤怒地争辩,甚至用非常恶毒的话反击,这样会让事情变得更糟。也有一些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一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立刻推翻之前所有的努力,从而在成功的道路上走了弯路。这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其实不管我们做什么,总会有人反对我们的表现。太在意别人的批评,只会增加自己的压力;仅仅因为批评就否定自己,更不明智。
作为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要善于从批评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的动力。
批评通常分为两类:有价值的评价和不合理的责难。无论如何,坦然面对批评,从中找到有价值、有借鉴意义的元素,然后学习提高,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东西。
没有人能保证他所做的是100%正确的。甚至爱因斯坦也承认他的结论有时是错误的。所以,不要自大,认为只有自己很伟大,不听别人的建议。
习惯六:简化复杂问题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管理效率源于简单。”简单管理成为很多企业追求的模式。同样,工作效率来源于简单。高效的人从不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而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高效工作的好习惯之一,也是处理问题的最高艺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打破常规。
一次饭桌上,七八个朋友在为如何打开瓶塞发愁,甚至没了精神。他们每个人轮流折腾,软木塞没有出来,而是沉入瓶中半厘米。
有人觉得应该用刀挑;一些人立即反对说软木塞很软,很难成功。
有人建议你试试把螺丝刀拧进软木塞,像喝干红一样开瓶;这个想法再次遭到反对,因为稍微向下一用力,软木塞就会掉进瓶子里。还有人站出来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在瓶颈附近用锥子插一个软木塞,然后用锥子拔出来。大家都同意,可惜一时找不到锥子。
这时,一个沉默的“傻小子”拿起那瓶酒,用手指戳了一下瓶塞,瓶塞就掉进了瓶子里。大家正要骂他,他却拿起酒瓶说:“大家看,这酒不能倒吗?”
就像打开瓶子上的软木塞一样简单。对于如何喝完瓶中的酒这个目标,这个方法是最有效的。当人们把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放在工具上,就把问题复杂化了。如果换个角度,专注于终极目标,问题会变得很简单,解决得更快。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邀请世界各地投标,为航天飞机制造一种高科技钢笔。要求很严格:不能用任何墨水,不能继续用,任何状态都可以用——倒着用,横着用,倒着用。消息发布后,预计全世界的发明天才都会开动脑筋,想出好的点子和主意。也许会有一些新奇可爱的高科技产品。但是过了一会儿,从德国来了一封电报,电报上只有六个字:“试试铅笔怎么样?”
很多事情,包括那些非常简单的事情,之所以很难做到,是因为人们往往把思维局限在既定的程序里,或者想得太复杂。遇到问题总想用复杂的方式解决,导致无奈。如果能打破常规,以简单应对简单,以简单应对复杂,问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习惯7:充分利用业余时间。高效率的人善于有机地利用业余时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比如在车上或者等人的时候,可以简单的学习、思考或者计划下一步的行动。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短期内可能没有明显的感觉,但日积月累,就会有惊人的效果。
所谓零碎时间,是指不构成连续时间或一个事务与另一个事务有联系时的空余时间。这样的时间往往会被不用心的人忽略。零零碎碎的时间虽然短,但如果日积月累,年积月累,总和就很可观了。凡是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几乎都是能有效利用业余时间的人。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是有效利用业余时间的典范。他曾说:“我从不认为半小时是微不足道的。”诺贝尔奖得主雷曼的经历更为具体。他说:
“不要浪费,浪费或者扔掉每天剩下的时间。哪怕只有五六分钟,如果用了,还是能取得很大的效果。”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只是利用别人的喝茶时间读书写字,所以完成了那么多作品。把时间分成整块,小心地利用时间,是古今中外许多名人取得辉煌成就的秘诀之一。
我们常常关注整体的时间,却没有充分利用零碎的时间。其实这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专家实验结果证明,如果一个人每天花30分钟研究一个专业问题,五年后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有发言权的专家。他至少可以和大师和权威人士对话。
真正对成功感兴趣的人是那些善于利用时间的人。很多时候,时间并不是大块出现的,它们隐藏在无形之中,就像普通的水滴,10秒,30秒,60秒,无声无息地落入岁月的长河。如果我们忽视它们,它们就会消失,就像微小的芝麻粒掉进石头缝里,很难再捡起来,一天的很多时间就白白浪费了。但是,只要我们抓住它们的行踪,珍惜它们,利用它们,它们就可以成为江河湖海。
时间很少以区块出现,但事情往往需要集中处理。人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制定并实施一个计划。即使我们的日程很紧,也不可避免地会有空闲时间去等公共汽车、飞机和其他东西。“空闲时间”并不可怕。可怕和可悲的是“空白时间”的出现。有效利用这些零碎时间!就像存钱一样,会一点一点积累,最终创造财富。
主动迎接工作的挑战。在工作场所从事困难而创新的工作是一种挑战。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有勇气面对这个挑战!在工作中主动迎接挑战是一种很有进取心的工作精神,也体现了迎接挑战的勇气。
挑战可以让我们。如果我们失去了接受挑战和承受压力的勇气,我们将失去一切。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他的命运。”不敢挑战困难的工作,是对自己潜力的否定,只能把自己无限的创造力变成有限的成就。
挑战“不可能”工作的勇气是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一个缺乏挑战精神的谨小慎微的人,即使有令人羡慕的才华和能力,也很难有所成就;只有那些奋发向上,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工作的勇敢战士,才能创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业绩。科尔的成功足以说明这一点。
科尔曾经是一家报社的职员。当他第一次加入报社做广告推销员时,他对自己充满信心。他甚至要求经理不拿工资,只按广告费拿提成。经理同意了他的请求。
开始工作后,他列了一个清单,准备拜访一些特殊的重要客户。其他销售人员认为不可能赢得这些客户。在拜访这些客户之前,科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站在镜子前,把名单上的客户读了十遍,然后自言自语道:
“这个月之前,你要从我这里买广告位。”
之后,他带着坚定的信心拜访客户。第一天,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和二十个“不可能”的客户中的三个谈成了交易;在第一个月剩下的日子里,他又谈成了两笔交易;到第一个月末,二十个顾客中只有一个没有买他的广告。
尽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绩,但科尔锲而不舍,坚持争取到了最后一个客户。接下来的一个月,科尔没有开拓新客户。每天早上,拒绝购买他广告的顾客的商店一开门,他就进去劝说那个商人做广告。每次,商人都回答:“不!”每次科尔都装作没听见,继续参观。
那个月的最后一天,这位连续几天对科尔说“不”的商人缓和了语气:
“你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让我买你的广告。我现在想知道的是,你为什么要做这件几乎不可能的事?”
科尔说,“我没有浪费时间。我在学校,你是我的老师。我一直在逆境中锻炼自己的坚持。”商人点点头,然后科尔说:“我也要向你承认,我在学校,你是我的老师。你教会了我主动接受挑战。对我来说,这比钱更有价值。为了表示对您的感谢,我想买一个广告位作为我的学费。”
挑战在工作中是常见的。在这个各种竞争的时代,挑战无处不在。对于所有的职场人士,上天都公平的给了机会,但机会潜伏在挑战中。没有感受到挑战的专业人士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可能有人会说:“不是我感觉不到,是我的工作真的没有挑战性。”可以断定,经常说这种话的人,一定很久得不到领导的表扬,甚至领导也在考虑是否继续聘用他。
大多数没有意识到工作中挑战的人,都缺乏足够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从不要求自己尽最大努力使自己的工作更加完美。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一切都会好的。他们缺乏主动接受挑战的意识,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所以,即使有一天挑战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会主动接受,而是拒之门外。结果,成功的机会也被他们拒之门外。
只有主动迎接挑战,我们才能把握成功的机会,否则我们就会错过成功。
主动迎接挑战是一种积极进取的工作精神,也体现了我们对待工作认真的性格。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我们的能力可以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发展,我们的意志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我们的工作经验也会得到很好的积累。这样,我们就具备了成功的条件,成功指日可待。
简而言之,一个人如果没有主动迎接挑战的精神和勇气,就没有成功的希望,他的个人价值也得不到充分的体现和提升。一个组织的发展和进步需要有这样勇气的员工。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竞争社会,我们需要敢于挑战“不可能”工作的狮子,而不是只会做好简单工作的绵羊。
追求真理的高度,不能满足于工作表现平平。只有不断超越自我,不断追逐半途而废的水星,才能不断提升,最终成为真正优秀的专业人士,达到真正的个人高度。
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不认真对待。但他们不去尝试改变现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忍受着工作带来的苦恼。当他们感到沮丧或疲惫时,他们会说:“唉!我们能做什么?这就是生活!我还能做什么?”言下之意,只要能挣钱养家,枯燥的工作都可以忍受。
事实上,他们对工作的意义缺乏深刻的理解。我们不需要妥协我们的梦想。一个优秀的专业人士,应该把追求卓越作为人生标准,把工作变成自己的理想境界。
对于大多数专业人士来说,自然的结局只能是平庸。为什么在可以选择更好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平庸?如果不可能在一年之外再制造一天,为什么不利用这365天呢?为什么我们只能做别人在做的事?为什么我们无法超越平庸?如果一个运动员随波逐流,他永远不会赢得冠军。想把金牌带回家的运动员必须超过现有记录。著名的思想家和演说家爱默生曾经说过:
“不要总说别人对你的期望比你对自己的期望高。如果有人在你做的事情上发现了错误,那你就是不完美的,你也不需要找理由。承认这不是你最好的表现,永远不要站出来为自己辩解。当我们可以选择优秀的时候,我们为什么选择平庸?”
事实上,“追求卓越的工作业绩”并不仅限于追求工作业绩,它也是一种生活标准,它是一种心理状态和思想存在。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我们最优秀的才能,并将其应用到我们孜孜以求的事业中,创造高绩效的工作和高质量的生活。
当我们打算不断增强自己的实力,提升自己的时候,首先要突破自我设定的局限。自我限制是人生最大的障碍。如果我们突破它,我们将在工作中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只有不断突破自我设定的局限,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认真对待工作,重视工作,进而激发工作潜能。下面这个跳蚤的故事或许能启发我们。
跳蚤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动物,它的跳跃能力很强。统计数据显示,跳蚤的平均跳跃高度约为其身体高度的40倍。跳蚤堪称动物界的“跳高冠军”。
把一只跳蚤放在玻璃杯里,我们会发现跳蚤会立刻跳出来,重复几次,结果还是一样。
接下来,在杯子上加一个玻璃盖,砰的一声,跳蚤就会重重的撞上玻璃盖。然后,跳蚤会觉得很迷茫,但不会停下来,因为跳蚤的生活方式就是“跳”。一次又一次被打击后,跳蚤开始变聪明了,它开始根据盖子的高度调整自己的跳跃高度。
过一会儿,你会发现跳蚤再也不会打盖子了,而是在盖子下面自由跳跃。
一个小时后,当你轻轻取下盖子时,跳蚤并不知道盖子已经取下,而是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几个小时后,你会发现这只跳蚤在原来的高度跳跃。一天后,我发现那只可怜的跳蚤还在这个玻璃杯里跳来跳去——它跳不出来了。
跳蚤真的跳不出这个杯子吗?绝对不行。问题是,经过几次碰撞,它已经在心里默认了这个杯子的高度是不可逾越的,它已经设定了自己的极限。
有限的追求导致有限的人生。每个人心里总有一个“盖子”。如果不打开,我们永远不会像故事里的跳蚤一样达到自己真正的高度。
总之,永远不要给自己的潜力设限,要勇于超越自己,追求卓越。
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