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珏的成就和贡献

唐珏几十年来致力于教育事业。为了提高自己的素质,他根据学科发展和生产的需要,不断努力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在实践中勤奋学习和工作,开设了许多新课程,以满足高等教育的需要。大学期间,唐珏不仅学习了本系的基础课和专业课,还为生物专业的学生选修了无脊椎动物学、比较解剖学、生物技术、动物生理学和细菌学等课程。在担任助教期间,参加了研究生的组织学、胚胎学、实验形态学等课程,打下了扎实的生物学基础。他还学习了英语、德语、法语、俄语、世界语、拉丁语、日语和意大利语,这样他可以广泛阅读,积累渊博的知识。因此可以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15课程,包括普通昆虫学、外生昆虫学(园艺和蚕业)、昆虫形态学、昆虫研究、卫生昆虫、森林昆虫、经济昆虫、仓库害虫、植物检疫、资源昆虫、昆虫命名与文献、昆虫生物学、专业英语、实验昆虫学讨论和昆虫论文。

唐珏善于吸收他人的长处,虚心学习讲师的经验。作为助教,我学习了蔡邦华的教学艺术和贝张世的绘画讲解技巧。他结合了这些特点,在讲授《普通昆虫学》时,生动地描述了昆虫外部形态和复杂解剖生理等枯燥难记的名称,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以至于毕业几十年后老同学还记忆犹新。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唐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为助教,他负责建立一个昆虫标本室。他从制作标本盒和标本柜开始,每天完成30个进针标本。长期的锻炼使他掌握了扎实的基本功。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缺少搬运和盖玻片的情况下,他曾将35只有翼蚜虫整齐地排列在同一块盖玻片下,前后翅各就各位,触角指向前方,令人叹为观止。40年代中期成为讲师后,唐珏讲授昆虫研究,内容增加到17,增加了昆虫饲养室的建造原理、组织切片、摄影制作铜锌板、模型制作、绘图、双筒望远镜的维护与清洁、文献综述等章节,对提高教育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蔡邦华的指导下,唐珏开始研究五倍子。20世纪40年代初,唐珏深入贵州湄潭山区调查五倍子全年生长情况,6-6月10第二天上山,定点观察采集。通过努力,在两年内发现了9个倍性物种,包括当时在盐肤木上已知的中国石龙子(Bell)和Nurudea(Nurudeopia)Shiraii(Mats Mura)。2个新种[Schlechten Dalia Pei tan Tsai et Tang和Nurudea(Nurudopsis)Sinica Tsai et Tang]和1个新记录种[Nurudea(Nurudopsis)Rosea(Mats Mura)],4个红麸杨新种[Kaburagia ovogallis(Tsai et Tang)、Kaburagia ensigallis(Tsai et Tang)、Meitanaphis elongallis Tsai et Tang和Floraphis meitaninsis Tsai et Tang]。这是我国五倍子蚜虫分类的突破。这篇论文发表在英国伦敦皇家昆虫学会杂志上。在调查中,我们获得了多个由两个不同属种的干母共存形成的* * *生境倍数,分别为角形和圆形。这是一个非常罕见的标本,这是一个新发现,说明干母同时发生,成熟爆发发生在角褶皱之前,这个栖息地褶皱的爆发期介于两者之间。他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他在贵州湄潭发现了两种冬季主要的藓类植物刺禾谷缢管蚜,可以人工繁殖越冬,次年春季将干母人工接种在盐肤木上结出五倍子。

1959年,国家科委把五倍子繁殖增产问题列入科研项目,唐珏负责。他坚持实践真知的道理,亲自到浙江仙居山区调查研究。三年自然灾害,他依然坚持在现场工作,风雨无阻,三天两天爬到700米1000米考察。一条湿滑的路掉进了水池;还有一次,天突然黑了,我只好蹲下摸路,爬陡峭的山路。他最终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对夏季寄主(漆树)和冬季寄主(灯盏细辛)的生物学、生活史和相互转化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明确了五倍子可以通过人工辅助或保护在非原产地生产,并在国内首次提出了提高蚜虫在原产地的存活率和结实率的措施。

从1962开始,唐珏在校园内进行人工繁殖实验。在我国首次明确了天蛾有六代,即三代干母和干母(第三代干母为秋迁蚜)、性母(即春迁蚜)和性蚜(即雄蚜和雌蚜)。在生物学研究中,首先发现雄性蚜虫是浅绿色的,然后发现雌性蚜虫是棕色的。解剖学证实,胎儿蚜虫在卵巢管内的排列顺序是先雄后雌。这一发现在蚜虫生物学上具有独特的意义。通过调查,他发现圆叶、皱叶(侧枝)和尖叶三种苔藓是优良的越冬寄主。推翻端午节挂双的错误做法。1967年在杭州开办了五倍子人工繁殖班,为五倍子生产提供了一整套经验。他提出的人工繁殖方法可分为原产地和非原产地两种,但非原产地方法适合原产地应用[详见1962《农业科技信息资料(增刊)》、1976《昆虫学杂志》论文、1980《五倍子》摘要]。产地增产方法:(1)适时采收;(2)改进倍性处理方法;(3)积极保护和培育盐肤木;(4)保护越冬寄主苔藓;(5)注意五倍子蚜虫的留种。非原产地人工繁殖的初步方法(也适用于原产地):(1)基地的建立和选择;(2)引种和接种;(3)冬季保护幼龄蚜虫;(4)人工维护蚜虫,接种干母。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唐珏一直致力于相关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应主产省(区)商务、外贸部门邀请,深入产区举办培训班,帮助各省出谋划策,覆盖广西、湖南、贵州、湖北、四川等省(区)。从70年代末开始,他继续带领助手和研究生对蚜虫的生物学、生态学和自然繁殖方法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证实人工放养可以扩大产地分布,在杭州和德清的玉皇山、莫干山基地安家落户。唐珏的研究明确了五倍子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对推动全国五倍子生产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唐珏善于根据生产需要确定研究项目,也善于从事各种昆虫学工作,基础扎实,知识渊博。长期以来,他在城市昆虫学的不同领域做了大量工作。65438年至0952年抗美援朝期间,唐珏作为医学昆虫专家参加了反细菌战争。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唐珏看到白蚁从客厅飞出。经过观察,是一种白蚁的危害,促使他走上了研究白蚁的道路。从65438到0958,杭州开展了消灭白蚁的活动。他担任顾问,编写白蚁防治基础教材,培训白蚁防治人员400余人,亲自参与消灭多处蚁巢。1983后,推动浙江、杭州等地白蚁协会成立,并多次担任理事长,为浙江乃至全国白蚁工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世纪50年代初,唐珏从事仓库害虫控制的研究。他在实践中发现自焚燃烧的稻糠变成了含有93%以上二氧化硅的白灰粉末,否定了欧美长期以来植物来源的惰性粉末杀虫效果差的结论。这种白色谷壳灰很容易被粉碎成3-5微米的细小颗粒,当与种子混合或覆盖在粮堆上层时是高效的。特别是,当甲虫与糠硅的细粉接触时,蠕虫附肢关节上的蜡会磨损并脱水而死。当时比较了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稻糠硅粉和二氧化硅气凝胶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0.2%稻糠硅粉比0.1%细硅粉防治效果好,成本低。

20世纪70年代初,唐珏开始研制国产磷化钙以替代进口磷化铝。1971九月初,他在浙江省鄞县农村仓库焚烧磷化钙时,因吸入较多磷化氢气体中毒,腹泻两天两夜。他失去了大量水分,没有及时补充液体,导致脸上出现皱纹,无法恢复。于是,他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磷化氢中毒引起腹泻的新症状,丰富了教材。为师生的学习、研究和教学提供大量的教材和参考资料。

唐珏参加了全国仓储昆虫调查,采集了100多种仓储昆虫标本,并亲自拍摄成彩色显微照片。在此基础上,他编写了《种子害虫及各种理论基础讲义》和《外来植物检验害虫基础教材》,在内容编排、图表格式、参考文献等方面都有特色。,并得到了高校的好评和广泛采用。在长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唐珏培养了一批从事防治种子害虫、白蚁等室内昆虫的教师和研究生,形成了一支队伍,为浙江农业大学建立城市昆虫研究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1981以来,唐珏为蚂蚁在全国的发展做了大量的鉴定工作。1984,中国蚂蚁酒是由鼎突多刺蚁和一些中草药制成的。它对关节痛、风湿痛和背痛疲劳特别有效。服用后,唐珏精神百倍,老年斑消失。真的是抗衰老剂。他组织教师和研究生,在国内率先对鼎突多刺蚁的生物学、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育种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积累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退休后,唐珏仍担任国家蚂蚁发展工作顾问,被群众誉为“蚂蚁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