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经历:追求更好的自己
放下手头的工作,走进国际化大都市,聆听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反思自己,华师大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就这样在不经意间结束了。回顾一周的学习历程,感触良多。
第一,学无止境。
这是什么?学历??在《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教,从上面施的,从下面有效;教育,培养孩子向善。专业态度和人格品质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让学生成为最优秀的人,教师首先要成为最优秀的人;为了让教师成为最优秀的人,学校管理者首先要成为最优秀的人。面对新时代,面对飞速发展的教育技术,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如何成为最优秀的?不断学习是唯一的方法。
五天的学习和九个不同主题的讲座给我们带来了新鲜的风。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如何实施五育融合,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双还原?背景下,如何落实核心素养下的教育质量观?如何从专业发展的角度促进学校教研的集体行动和个人努力?如何构建内容体系,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变相对固化的形式?如何根据科学原则完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基础教学环节?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判断和改善我们常见的教学行为?如何提高我们的领导力?
每一个问题都震耳欲聋;每一个问题都发人深省。没有这个书房,我们怎么会有机会听这个高屋建瓴?开膛破肚??我想,这次培训提供的这种切实可行的讨论和研讨,会真正为我们的思想和理念把脉,为我们思考试点指导。
第二,投机,总是在进行
教学管理,课程开发,专业成长,班级活动,家校合作学校的日常生活,我们常常觉得很好,有时候甚至有点自傲。而专家教授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
扎实的集体备课模式,坚持多年的校本教研模式,学习与思考?双轨制给大家上课,每天上课,我们似乎做得很好,但是听了专家的讲解,回头看看日常的实践,我们似乎有点流于表面:集体备课日复一日的进行,但是?老师明白教材的定位和目标,学生明白学习内容,学生就能轻松理解所学内容?这个?三个,好吗?、?把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对象,把握对象与内容的关系?这个?三抓?不能成为我们备课的起点。我们的备课还是很大程度上以抄备课笔记和做会议记录为主。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和零起点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落实新的理念,带领教师在反思中前行。
我们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探索校本课程的开发,至今收效甚微。近年来,双语阅读、科学等校本教材不断呈现和上市,也形成了校本课程网络。然而,在专家的拷问面前,我们思维的碎片化暴露无遗。我们的校本课程,原本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变得不合适了。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的眼光低。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经历从理念到行为的思辨。学校要统筹校本课程开发,合理设计教育模式,以课题引领学校发展,以课程支撑特色发展,以课堂促进学生成长。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单一活动模式,不断探索最具整合性的教育活动。
以STEM教育的实施为例,项目已申请,活动已开展,但效果大打折扣。每次工作没有推进,我们都在抱怨自己的师资力量达不到要求,却很少去思考如何面对现实,激发活力,从而改变现状。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再次找到了努力的方向。STEM教育应植根于小安深厚的文化土壤,与学校文化一脉相承,以融合教育为宗旨,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改革传统教育方式,以项目活动促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始终把学生的成长放在首位,努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面对真实的问题。要更加注重活动的实践性,让学生体验从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责任感。
第三,行动,永远在路上
学习是短暂的,专家教授的讲课让我们心潮澎湃。当我们学习回来后,我们应该保持这种热情,改变我们的视角,付诸行动,发展我们的教育。
新时代的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时代的挑战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变。经过5天的学习,专家教授们分析了当前形势,勾画了美好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听起来令人振奋。?套路+流程+细节?,应该是教师发展的真谛。要善于运用质量管理领域的标杆方法理念指导教师发展,坚持高起点、高品位,让教师读最好的书,学最好的经验,向最好的老师学习,通过研究探索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这种以教师为本的理论,可以唤醒教师的意识,促进专业水平更快更好的发展。
抱怨现实,止步不前是行动的敌人,新时代呼唤行动意识。我们要用它吗?比较?反思?行动?我们要从外在的角度看自己,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找到同与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不断比较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极端观点反思、唯物辩证反思等有效的反思方法,才能客观看待自己,坚持取长补短,增强学习热情,不断探索前进的道路,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