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宇死于哪场战争?

杨靖宇(1905-1940),原名马尚德,籍贯吉胜,汉族,河南确山县人,中共党员,中国杰出的生产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苏区及其红军的创建者之一,他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8960.6888868666616他身经百战,冒着生命危险,屡立战功,在冰天雪地的紧急关头,弹尽粮绝。最后,他与大批敌人孤军奋战几天几夜,壮烈牺牲。杨靖宇将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65438000名英雄模范之一。

杨靖宇

65438年至0929年,24岁的杨靖宇奉中共中央之命奔赴东北,开始了保家卫国的光荣征程。抗日战争爆发后,杨靖宇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基本队伍6000多人,分布在南满地区开展抗日斗争。

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蒙江县(今靖宇县)去世,享年35岁。长期以来,关于杨靖宇的死因一直存在不同的、有争议的说法。本文试列举几种主要修辞手法,以飨读者。

被日本侵略者杀害

1938年冬,侵华日军实行不人道的回村并户政策,加强了对南满抗日根据地的破坏,使抗日联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杨靖宇被迫带领第一路军1400余人向长白山密林进发。1940 1月,为解决军队补给问题,杨靖宇命令军队主力北上,他率领小股部队向东。经过与日寇的多次战斗,他身边只剩下7名战士,其中4人受伤。于是杨靖宇命令四人行动。后来,他派剩下的两个士兵去村子里找些食物。结果这两个士兵下山后被日伪军打死了。2月23日,杨靖宇在吉林省蒙江县保安村前三道崴子单独会见了4名日本人。杨靖宇遵守党的纪律,给其中一个人钱,帮他买些吃的和棉鞋。结果这个人泄露给了日伪当局。最后关东军的讨伐队包围了杨靖宇,紧急召集了一支由抗联汉奸组成的伪满特战队参战。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杨将军壮烈牺牲。

杨将军被日寇杀害的说法,源于当时敌伪档案中对杨靖宇牺牲原因的记载。其中,名为《战地实录》的《战地日志》记载:“2007年2月23日,在蒙江县城西南六公里的高地,杨靖宇向这里的村民索要粮食。接到保安村居民报告,警备总部成员(包括特搜指纹班)立即出动,奋战20分钟,击毙土匪头子杨靖宇。扣押的物品有:毛瑟手枪一支,子弹160发;2号箱枪30发子弹;三号箱枪,一个有40发子弹。现金6660元,手表1只,钢笔1支,印章1枚等杂物。”伪协和杂志(第933期,1940)刊登的“杨靖宇对抗论坛”的报道称,“报道的农民向会场进发。但是,去的时候好像是提前知道的,约会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我只看见一排大脚印在上山。就这样,走在最前头的人没有用语音,而是示意山那边有人影。于是,全队分成两个班,一个从山顶,一个从半山腰。咔嚓一声,他们朝山那边缺口里的人影开枪。那边的人像大鸵鸟一样边滚边逃。我让四五个人留在山顶监视人影的行踪,我自己带人追上去。这时我已经看出对方的奔跑力量已经耗尽。他又用两支手枪开了一枪。我和敌人之间的距离是50米。你怎么反抗都没用,投降吧!我们又劝他投降,他没有回答,是手枪子弹。玩吧!“杀了他!”甚至多到三十米,他就已经进退两难了。然后我们分成两组。激烈的拍摄从两个方面开始。大概10分钟的战斗,不知道子弹打中了敌人的哪边。“啪哒”倒了。这是我亲眼看到的。"

杨靖宇一看就是被日寇打死的。但问题是,习惯了严肃和善于挖掘细节的日本人,这次在谁杀了杨靖宇这个关键问题上,却做了一个模糊的处理。他们在所有的记录中使用了“射击”和“击中”这两个词。他们只在战斗日志上写下了“枪杀杨靖宇”这件事,却没有记录是谁枪杀了他。

事实上,杨靖宇的牺牲不仅是东北抗联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日本侵华史上的一件“丰功伟绩”。因为“讨伐”杨靖宇,信郎由第699日本关东军司令兼“讨伐”南方宪兵司令升任首都(新京长春)防卫司令(中将),正谷龙一郎由通化省警察局长升任通化省第二大臣、热河省第二大臣、山西省第二大臣,其余军官汉奸均得到相应奖励。所以日军大概是不想让枪毙杨靖宇的“头功”到他家去,所以故意淡化处理,掩盖真相。

只剩下一颗子弹,他自杀了。

长期以来,由于日伪档案的模糊性,对杨靖宇牺牲的历史真相众说纷纭。其中有资料说他用最后一颗子弹结束了生命,一度占据主流。据靖宇县杨靖宇将军纪念馆馆长王介绍,在20世纪50年代初,寻找和确认杀害杨靖宇的凶手费了很大的劲。一度根据靖宇县保安村群众的传说,认定“自杀论”是杨靖宇牺牲的原因。那么,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自杀”出自保安村樵夫林昌贵之口。事情是这样的,杨靖宇牺牲那天,林长贵也在三道外打柴。日伪“讨伐队”上山时,正巧碰上他个正着,把他抱到山脚下。杨靖宇牺牲后,遗体先用林昌贵的小爬犁运回来。后来遇到军车,就弃了爬犁,把杨靖宇的尸体拉到车上。林昌贵虽然没有近距离出现在第一现场,但他和“讨伐队”的叛徒有接触,知道一些相关事实。20世纪50年代初,东北行政公署副主席张学思来到靖宇县慰问老区人民。听到村长刘保护杨靖宇遗体的故事后,称赞说:“你为人民做出了贡献。”此时,林长贵还把道听途说的杨靖宇“自杀论”作为自己在现场的经历,告诉张学思和记者:“杨靖宇看到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大喊:我宁死也不吃满洲国的饭!然后自杀了。”此后,杨靖宇的“自杀论”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当时杨靖宇的牺牲在当地民众中反响很大,“杨靖宇只剩最后一颗子弹自杀”的说法也符合杨将军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就连中国军事博物馆这样的权威机构也长期以这种方式展出,所以这种说法在当时并没有受到质疑。是别人杀了杨靖宇。

随着日伪资料《战地日志》的公布,杨靖宇牺牲的真正原因逐渐明朗。《战地日志》告诉人们,杨靖宇不是“自杀”,而是被敌人用机枪打死的。谁杀了杨靖宇的问题被提上了日程。根据伪《满洲国治安简史》,“Shotani下了命令:‘杀了他!’"当机枪射手扣动扳机时,杨倒下了. "毫无疑问,伪《满洲国公安微缩史》中提到的“机枪射手”就是杀害杨靖宇的元凶。但是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机枪射手没名没姓,没办法查。1983年,靖宇县史志办为了查明真相,找到了2月1940日投敌的原抗联一路军排长张秀峰。按照张秀峰的说法,“杨靖宇是被张奚若杀死的,这是绝对正确的。光复期间,程大队解散后,大家都回家了。他仍然跟着程斌,我不知道他现在在哪里。“从张秀峰得到张奚若的线索后,有关人员用了两年多时间仔细调查和采访,线索开始出现。那么,谁是张奚若?

据介绍,是成大队有名的机枪射手,原籍辽宁本溪。1935加入抗联,第一军第一师机枪射手。1938年6月随程斌叛逃,在伪满通化省举行的集中训练学习中获得特种兵射手称号。1940 65438+10月9日,在蒙江县晁错顶子战斗中,他把一挺机枪架在一根树枝上,向抗联开枪。杨靖宇开枪打伤了他。他被送到沈阳治疗了一个多月,然后回到蒙江县休养。后来,伪通化省驻蒙江总部接到杨靖宇的报告,说他在三岛扭伤了脚踝。因为部队在山里“讨伐”,一时无兵可送,就把正在县城养伤的伤兵集合起来,送到了现场。和他的兄弟白,机枪副射手,弹药手王作华被编进了第一批快速先遣队,他们就在岸谷旁边。当敌人对杨靖宇大喊投降没有用时,岸信介给张奚若下了“杀了他”的命令。张奚若立即扣动扳机,杨靖宇倒在树前的雪地上。

当时日伪军正在蒙江喝庆功酒,张奚若坐在首席上。他向人吹嘘:“就在他(杨靖宇)抬腿要跑的时候,我给他点了这里(指胸)。”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酒桌上顿时凉了。叛逃的原抗联一路军特别警卫排排长张秀峰,端着酒杯隔着桌子,站在张奚若面前,沉闷地咒骂着:“混蛋!不要死!”张秀峰的失态让程斌“讨伐队”的成员像得了传染病一样喝不下了,最后庆功宴不欢而散。

“肃反”运动开始后,已在梅河口安家落户的张奚若听说“风不好”,找到同在梅河口的王作华结盟,告诉王作华:“任何时候都不要告诉我是我开枪打死了杨靖宇。万一有人揭发,你来背,我来养你老母,给你送牢饭。我有一个大家庭,涉及到一个家庭。如果我想和你一样单身,我就和你一起死。”当时王作华也很忠心的答应下来。不久,王作华入狱,在狱中他坚称“杨靖宇自杀”。张奚若确实给王作华送去了一些东西,给他母亲送去了柴火和钱。但风声收紧后,张奚若转移到柳河县三元铺躲了起来,拒不承认自己杀了杨靖宇。1958年,白到了监狱,在镇赉劳改农场见到了王作华。交谈之后,他们意识到他们被张奚若“愚弄”了。直到1965,王作华才揭发了张奚若是杀害杨靖宇的凶手的事实,最后死在狱中。可以说,做汉奸不成人,做鬼难!

“文革”多年后,在六合县三源铺镇刘佳大队二队后院,有人问起杨靖宇时,张奚若闷闷不乐,拒不承认自己参加过抗日联军,也没杀老阳。“那天我不在,但是我去沈阳疗养了。果然是白和他们诸如此类。当张奚若向张奚若展示《战斗日志》中的相关照片时,他显得特别敏感。面对照片中的自己和程斌等人,张奚若依然连连摆手:“上面那个人是谁?”?我都不知道。中国人长得很像,让日本人觉得中国人长得也差不多。“许多旧的抗日联盟对此也非常愤慨。杨靖宇里的警卫黄胜发主张将杀害杨靖宇的凶手送上法庭,青年铁队教导员王传生也赞同这个想法。但是经过法律咨询,说是起诉期已经过了,二是没有有效证据事情就不了了之。

沧桑,岁月如磐石。死者已经去世。无论杨靖宇将军如何牺牲,他捍卫民族尊严、保家卫国的精神不会泯灭。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也不会忘记。让我们永远怀念这位人民英雄!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