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新闻发言人培训怎么样?
一是进一步提高对发言人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新闻发言人是代表其他自然人或法人(如公司、政府或其他机构)发言,向记者宣传情况,回答问题的公关人员。
为什么要设立发言人?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如果没有权威的信息源,杂乱的信息很容易扰乱人的心智。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民众看到权威言论,避免流言蜚语对公众正确判断的影响。
新闻发言人是一项制度,是有效履行公众知情权的途径之一,是沟通媒体、公众和政府部门的重要桥梁。
我们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开展新闻发言人培训,培养专业新闻发言人的初衷,在我看来是为了加强权力与公众的沟通,发言人要背对公众面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形成互动。信息公开法规定了政府的义务,新闻发言人是积极实现这一愿景的法律中介。他们真正的价值在于协调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引导舆论。
第二,学会好好思考
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们听了《经济社会转型与“十二五”规划》、《政府新闻发言人的实践》、《社会转型期的舆论引导》、《新闻工作者与舆论监督》等八个专题讲座,并参加了媒体传播情景模拟的行为训练,体验了一次发言人的感觉。
通过这些经验丰富的教授、学者的讲解,我深深地感受到,不仅自己的知识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更重要的是,我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到,作为一名合格的新闻发言人,如何面对媒体和公众。如何合理利用政府赋予你的权力进行新闻发布,加强媒体沟通,改善舆论环境?
第三,学必为我用。
从当前的舆论环境中,我们不难看出,如果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被放大,将直接危及执政基础,基层干部要与群众建立牢固的信任基础,赢得执政党的人心。中国官方报纸《人民日报》近日发表评论文章称,近年来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有着相似的特点:原本只涉及相关部门的单一事件,发展成为当事人和非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群体性对抗,其背后的诱因往往是群众对当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信任。文章还指出,一个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和地位从根本上来自人民,只有在干群关系中构建信任的基石,才能为人民谋福祉,才能赢得政党的人心。
这次区委区政府领导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区委宣传部组织第一期区新闻发言人培训,既是增长见识、丰富知识的机会,也是提升能力、强化素质的机会。我个人认为,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和培训,至少要提高三个方面的能力,才不会辜负党和政府对第一批新闻工作者培训学员的期望,才不会辜负专家学者对我们教学的质疑。为更好地应对舆论危机、解决信任危机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是及时高效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从7.23动车事故等舆情事件的分析判断来看,作为新闻发言人或政府官员,我们必须敏锐地意识到此类突发事件可能产生的后果,以及在媒体报道和应对过程中对公众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有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做到沉着冷静。
二是综合信息收集和控制能力。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新闻发言人,在重大事故或突发事件发生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受众最想了解和看到的是事件的真相。不管有多少事实,都要尽可能的准确、官方、权威。在召开新闻发布会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信息收集准备。向公众发布和传达的信息应当客观、数据准确、内容真实。这样才能让观众感受到你的诚意,感受到你在这个事件中所代表的政府的努力和关心。
三是协调运用媒体的传播能力。
个人认为,发布真实客观的信息只是新闻发言人的基本功。为了通过信息的发布更好地赢得公众的理解、理解和支持,作为新闻发言人的态度远比事实重要,尤其是在新闻发言人不能提供足够的事实或者不能及时公布全部事实的情况下。一定要真诚,一定要真实。你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和面对媒体采访时的声音、举止和姿态,会直接影响媒体记者和其他观众对你的评价,从而间接影响对你所代表的部门和机构的评价。
通过学习,我真切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新闻发言人,不仅要敢于发言,更要善于发言。关键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真诚,而且尽量把好话说好,把坏话说好,这需要技巧和脾气。
《环球时报》曾经有这样一篇社评,我认为值得每一个政府官员,尤其是发言人深思:“可以预见,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政府相关部门和机构卷入公共危机,他们在舆论面前的笨拙将会不断涌现。这些笨拙会玷污中国的大形象,消耗中国的政治资源。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中国官方的高度重视。”我们面对的是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媒体越来越影响人们对世界的认知。这意味着作为发言人,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对媒体会变得更加常态化。事件处理和表达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政府的威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不仅是政府的代言人,也是政府公信力的有力维护者。我们的责任重大,也要通过自身努力提高协调和运用媒体的能力和水平,把每一次新闻发布都作为引导舆论的前沿阵地,努力使我们的媒体记者成为新闻发布会上的“支持者”和特别可靠的“信息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