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粤剧流派发展简史

广东粤剧学校成立于1958,前身是广州老艺术家粤剧团附属的少年粤剧培训班。学校原办于广州海庄公园大厅,由粤剧大师、有“小生王”之誉的白驹荣先生任校长。

建校之初,学校的师资均为著名粤剧艺术家如、李、新竹、曾三多、、宋玉文、梁、、陈、、辛贵妃、金山冰、孙、冯楚原、阮水、屈蝶、冯连等。1958下半年,校址迁至西湖路流水井3号(现广东省曲艺团总部),更名为“广州粤剧学校”。办学不到一年,就上演了一批有影响的剧目。如《二堂放生》、《秦香莲》、《莲花灯》、《水淹七军》、《宋武闹狮子楼》等。当时《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有一系列报道,影响广泛。1960,经时任省教委孟珏同志批准,学校迁至犀牛路5号(原民族学院),定名为“广东粤剧学校”。文革前粤剧学校有300多名学生,设有粤剧表演、粤剧音乐伴奏、舞台艺术等专业,当时粤剧学校是广东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每年接待大量外宾,包括来自瑞典、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欧洲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地区的文化使者、学者和艺术家。越南民主党和胡志明主席看了粤剧学校的演出后,大加赞赏,即请求屈同志让粤剧学校帮助越南成立青年粤剧团,学校派教师到湛江为越南办青年粤剧培训班。一年后(1964),剧团在广州首演,凭借一部电影《山国风云》和当时中南五省著名的折子戏《补锅》、《下乡》、《打锣》一炮而红。四周后,该代表团在越南受到了胡志明主席的表扬。

1969学校停办,校址改作他用。1971复课,学校位于元岗(广州羊城钟表厂旧址)。1983,犀牛路5号返校,但校区面积只有五分之一。1993,学校迁出犀牛路5号(现东风东699号)。十年了,学校租地方办学,做好了背井离乡的准备。2003年,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文化厅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终于落户南海大沥,有了自己的永久校区!

65438-0980粤剧学校曾被文化部和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十所重点艺术中专。白驹荣主席和辛努洪主席都非常重视声乐训练和研究,因此粤剧学校的声乐训练和研究在中国歌剧同行中一直起着示范作用。此外,南拳、南派武术、粤剧音乐伴奏也是粤剧学校的专业强项,得到同行的认可。2003年,粤剧学校粤剧专业被批准为全省艺术教育示范专业。2004年,学校通过复评,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艺术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