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年轻的“留不住”,骨干的“我要走”,“教师荒”愈演愈烈?

公立学校的“教师荒”才刚刚开始,未来会越来越严重。何必呢?慢慢听我说:

第一,机构改革后,教师作为干部的地位发生了变化,现在是事业单位的普通员工,和各种企业的员工没有本质区别。

第二,教师退休后,还是财政支出,养老金比在职工资少10%。现在都是社保局花,养老金的数额也逐渐和企业退休人员一样,没有优势,有基本生活保障。在职工资低,退休后工资只能维持基本生活。谁愿意浪费校园里的大好青春去哄孩子?为什么不利用自己的年轻,精力,实力,多赚点养老钱!

第三,是经济社会。当老师工资低,世上没有钱孝敬父母。中间我不能让老婆开心,也不能养活孩子。如果你不被社会尊重,在家里没有地位,年轻的时候也挣不了多少钱。70岁80岁的你该怎么办?

第四,既然企业里的员工老了也领一样的养老金,那么如果想当老师,也必须上私立学校。民办教育比公立学校工资高,待遇好,社保高,压力小,社会事务少。何必要有一个公立学校编的光环,既不养饭也不花钱??

“教师荒”大多发生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是这些地区的农村小学。

我是江西一所村级学校的校长,农村小学真的是“铁打的兵”。在我掌管这所学校的这几年里,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新老师被分配,老师们不断离开,或调走或辞职,或请假...除了我,没有一个老师在这里超过两年。

除了教师流动性比较大,我们学校还有一个很大的教师缺口。我校六个年级(含幼儿园,六年级已集中在中心校),核定六个班八名教师,八名教师。这对每个老师来说都不是一个轻松的任务。由于“师资短缺”,我们学校一般只有三四个老师,其他的都要临时聘请代课老师。代课教师工资低,素质参差不齐,没有教学经验,给教学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我的小村子里。我们镇八个村都不大,每个村的情况都差不多。我们这里老师比较整齐,只有中心小学。中心校领导优先保证中心小学人员充足。农村小学教师短缺已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农村小学教师“下不来”“留不住”是“教师荒”的原因。

记得前年,我们学校第一次被分配了三个定向师范生,高兴得我以为终于可以不用再为到处请代课老师而头疼了。没想到,分配名单一下来,第二天就收到了通知。由于条件艰苦,拟分配的两位老师决定放弃,宁愿支付违约金(教师服务期以五年为导向,不满五年辞职必须支付违约金),也不在山沟工作。

坚持了一个学期,唯一剩下的定向生毅然找了关系,从我们学校转学。我的学校就剩下了一批代课老师,剩下的都是新分配的老师,来去如流水。

农村条件艰苦。虽然这几年国家下大力气规范农村校园,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和城镇、城区还是有很大差距,生活问题不能很好解决。新教师下不去,留不住,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已经成为很多地方的常态!

总结:农村学校用什么来吸引和留住人才?只有依靠学校自身,即使力不从心,也要依靠政策的支持,给偏远农村的教师更多的支持,更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教师荒”。

我是离职的骨干老师。我想说说我离开教师队伍的感受和原因。

选择离职的客观原因有:

1老师工资真的太低了。当时我是小学高级职称,学校中层干部,课没完没了,形式没完没了,活动没完没了,工资才两千多。付出和回报根本不匹配,其他行业的人无法体会那种难过和累。

2.老师的工作真的很累。备课、批改作业、家访、听课等常规任务不叫事。经常要填各种表格,赶各种材料检查,很头疼。老师们有一个有趣的名字,叫“表哥”和“老婆”。统计表太多了,尤其是教导处的工作。不知道当初是怎么熬过来的。

教师领导太多了。任何人都可以成为老师的领导。一有领导来视察城市,老师们就要做好迎接视察的工作,准备大扫除。要争取各种城市荣誉,老师就要上街宣传,甚至在大街上捡垃圾扫地。

不是我不爱教育,而是现实太可悲了。老师的自主性太少,很多时候都是身不由己,你没法做出不同的决定。

当然也有我个人的主观原因。结婚要去另一个城市,所以辞职了。经历过教师岗位的人,在这样的岗位上能很快上手,而教师特有的责任感,也会让老师在新岗位上广受好评。

希望国家真正从根本上提高基层教师的待遇,为教师松绑,减轻行政压力,让教师的本来职责回归教师,告别“表哥”“老婆”的标签,告别街道保洁的身影。这样才能留住更多的人才。

任说,中国的希望在于初等教育。教育的希望靠老师,所以请多关注老师的问题。

有句老话: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于教师这个职业来说,永远不会例外。任何有利于人发展的环境,往往会围绕环境而动。好的工作单位不仅仅是工资待遇,还有人文环境。如果两者都能满足人的需求,那一定会让“留不住”和“我想走”无法形成氛围。

让青年教师兴奋的不仅仅是学校管理机制本身,还有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印象和评价逐渐下降,极大地伤害了一些人的自尊心。尤其是校长的办学理念和家长对老师的态度,很可能让年轻老师在当初的理想和现实碰壁后改变初衷,离开可能是希望破灭后的不得已之举。

对于骨干来说,往往有去处。以前认识几个骨干教师,大部分都去了一二线城市发展,那里很多民办学校高薪吸引人才。这些骨干教师的离开,反过来带动身边的同事在新闻上继续前行,留下的只有那些实在留不住的人。

这样有的转行,有的跑去更好的学校。但至于师资短缺,并不是普遍现象,而是越是发达地区,师资越不短缺,经济越落后的地区。看来最后要靠的还是工资,因为老师也是普通人,需要养家糊口。

我是2016入职教师行业的。那时候我真的是热血沸腾。白天上课,批改作业,晚上拿着教具回去备课,躺在床上想怎么教育不听话不爱学习的孩子。后来我们越来越忙,英语三个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国检,事情做不完,材料做不完,晚上经常加班。后来查了一下,觉得可以松口气了,就迎来了2017教师扶贫年。那是真的下乡进行各种宣传教育,做材料做台帐,改了无数次。记得那年教师节我们都在加班加点做各种扶贫的资料。2017下半年,我和一个同事怀孕了,还得挺着大肚子顶着烈日下乡干活。2018年3月,生完孩子三天后出院。回到家,我接到学校的电话,让我去农村扶贫。呵呵,说什么出了问题都是我负责,我真的很无语。我们上午四节课,中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现在正在讨论国家推出的有偿补课...我不想教,真的不想!去年的目标考核还没有下达...我不想再搞教育了,各种考核,各种检查,哎。...

年轻的留不住,骨干也留不住。这种“教师荒”只存在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和贫困地区。但一些工资较高、生活环境和工作条件优越的城市,也不缺老师。相反,很多城市对学校老师的竞争也异常激烈。

所以这个问题并不是教育界的普遍问题,决定青年教师“留不住”和骨干教师“我要走”的原因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问题是工资,起薪低是年轻教师吸引不到甚至留不住的根本原因。

目前很多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或者刚刚大量的乡村教师的起薪只有2500元左右,而这2500元只有定了初级职称才能领到。很多刚参加工作的乡村教师,往往要经历一两年的无岗期,工资大概是1500元。

这个起薪是绝大多数年轻人无法接受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即使是没有学历的人,起薪也会在3000左右,更何况是合格的青年教师。他们永远不愿意回到农村去挣这点微薄的工资。

第二个地方是乡村教师生活条件差,工作环境差,是造成“教师荒”的重要原因之一。1,农村教书离家远,每天来回都要耗费精力。

目前,大多数农村非寄宿学校不为教师提供宿舍。老师只能开几十里路,一天来回两次到学校教书。另外,学校上班早,下班晚,很多人受不了早起贪黑的痛苦。

2.农村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管理难,教育难,家长沟通难。第三,职业晋升难,教师看不到光明的职业前景。

近年来,虽然国家一直在呼吁高级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但面对极少数的职称,很多教师仍然晋升无望。

以徐老师学妹所在地为例。近十年来,中学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都没有名额。乡镇200多名教龄20多年的教师连中级职称都没评上,更别说高级职称了。这意味着,这部分教师即使退休,也可能只能评个中级职称。而乡镇教师如果不大量招聘青年教师或者增加中高级职称,就意味着一部分教师会带着中级职称退休。

这样的职业前景让一些骨干教师失去了坚守农村的信心,选择离开工资更高、职业前景更光明的工作岗位。

第四,教育越来越市场化,一些民办学校遍地开花,校外辅导班的繁荣,给了一些年轻教师和骨干教师更大的工作空间。

很多年轻老师,一方面在准备考市区教师编制,一方面在民办中学或者校外辅导班当老师,根本不耽误挣钱。

而一些有事业心的骨干教师也离开了没有职业发展的农村公办学校到民办学校工作,或者干脆开起了课外辅导班,收入大大超过了乡镇学校的死工资。

此外,教师地位低下、教师在学校承担的非教学任务中杂事太多等一系列原因,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荒”的原因。

总之,随着广西、安徽等地一些工资相对较低的教师的出现,人们开始担心大部分农村学校或者工资水平的学校的教师老龄化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教师荒”问题呢?

事实上,众所周知,提高乡镇教师的工资待遇,拓展他们的职业前景,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扎根农村,发展农村教育。

比如宁夏不存在青年教师留不住、骨干教师走不掉的现象。相反,一些城市的老师渴望来农村教书,因为宁夏实行了真正有利于农村教师的好政策:

一方面,将乡村教师补助提高到人均900元,最高补助1.08万元;另一方面,对在农村任教满15年、满25年的教师,给予直接评定中高级职称的待遇,不加任何限制。

所以,乡村教师“教师荒”的根本原因在于待遇。只有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拓展他们的职业前景,才能留住和吸引优秀的教师来教书。

为什么年轻的留不住,骨干要走?真正的原因是现在私立学校收费高,资金充足,成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动力。他们久负盛名的教学精英都被私立学校挖走了。现在公立学校基本都是免费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试图想办法帮助私立学校。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后代接受好的教学资源。因此,

相比前两天拥挤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荒”的说法让很多人难以理解。外面那么多人拼命想进这个行业,却没有人可以求助。为什么会出现「教师荒」?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编制问题。

很多地方的编制量是有限的。学校虽然缺老师,但是招不到人,因为招不到人,只好用临时老师或者代课老师代课。

我们这里有一所小学,有30多名代课老师。有的班级一年换好几次老师,大大影响了孩子的学习,但是每年都没有地方招老师,让家长和校长很头疼。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年轻教师跳槽,尤其是农村中小学。

我认识一个朋友,去年考上了一个县城的编导老师,分配到了一个偏远的农村小学。当时还恭喜他,因为剪辑真的很辛苦。

但今年他辞职了,在省会城市的一家辅导机构当老师。

说起原因,他说,第一,工资太低,入职不到三千;第二是离家太远,和妻子分居,周末过夫妻生活;第三是工作很忙,从早到晚盯着自习和上课,没有提升的空间。我觉得很绝望,觉得这么小就应该出来休息一下。

这应该是年轻人留不住的普遍原因。

骨干教师“我要走”使教师结构失衡。

近年来,大城市、名校或民办学校大幅提高教师待遇,尤其是优秀教师、教学专家、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省市名师、高级教师、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获得者等优秀教师。提供的待遇和工作条件极具吸引力。正所谓,给钱,支持,解决配偶子女的后顾之忧,让很多知名骨干教师心酸。

在去年和今年的中小学教师招聘中,深圳频频出大招,砸出来的钱都被hit floor、北大清华以及国外名校的博士、硕士倒进了怀里。“教师荒”不应该存在。

我们这里有一所新建的学校。去年招优秀人才,有专门的数学老师来应聘。学校回复说不解决住房,不解决配偶和子女的工作和学习,人就调头去沿海城市了。

小星的结论: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无论哪种方式,你都要让老师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和生活的希望。谁想东奔西跑,从头再来?就因为进了这个门很失望,就不想走了。虽然外面想进来的人风起云涌,进来容易,留住难。当一个少年过五关斩六将的时候,deus ex充满了梦想和希望。如果他不能让自己的心有一席之地,他离开只是时间问题。解决“教师荒”,必须在政策、待遇、工作环境上下功夫!

师资短缺吗?青年教师在看,骨干教师有想法。正常,正常!

去年,我们镇上确实有四名年轻教师辞职了。据我所知,其中两个考上了公务员,一个考上了淮北市的教育系统,一个考上了这个县的一所高级中学。

我们学校是农村学校,无论是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还是老师的工资待遇,都比不上城市学校。年轻教师追求完美和发展前景应该可以理解。他们基本都是有了好地方之后才决定辞职的,也没有什么异常。

这种情况以前发生过。当时我们县两所民办初中刚开始办,大张旗鼓到处招老师。于是,一些农村或城市的老师胆子更大了,纷纷去应聘。有在私立学校工作过的老师透露,不少于40%的老师是公立中小学老师。这属于工作人员是否在岗,国家政策不允许。这也应该是一种辞职的形式,或者更准确的说,辞职。大部分是青年教师或骨干教师。在民办学校的管理模式下,他们迅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了民办学校的影响力,提高了民办学校的升学率。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带来了好的私立学校,影响了公立学校。

很明显,他们违反了国家的政策和法规。但由于某些人的包庇,他们得救了。

为什么他们愿意冒险去私立学校教书?很明显,是因为私立学校吸引力大,待遇好。

不过现在基本都回原工作单位了,因为这两所学校去年秋天开学的时候就改成公办学校了。

真的想想,任何单位都不可能不辞职,哪怕是公务员,也要辞职下海。所以应该说个别老师辞职很正常!大部分老师依然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夜以继日。不存在所谓的“教师荒”。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有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因为各种原因想要辞职,他们还在时刻努力寻找一个好的去处。这些都是正常情况,没必要大惊小怪!

在我看来,随着政策的完善,教师这个职业会越来越香,大家都会羡慕老师,抢着去教书。

我的老校长经常跟我说:“你以后一定会超过我的。因为国家发展只能越来越好!”一个又一个重要文件相继出台:《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 ~ 2022)》、《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关于新时期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这向我们表明了国家的决心和意志: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种种迹象表明,不仅会出现“教师荒”,还会出现“教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