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学习和团体训练的结合是怎样的?

学习小组培训和使用

1,培养师生建立团队意识。

一个团队就是一个“家”。师生首先要了解学习小组形成的意义,明确学习小组形成的方式,了解学习小组学习过程的运作,掌握学习小组评价的方法。只有明确使用学习小组,学习小组才能发挥其无限潜力,在学习和活动中充分展示我校“独立、团队”的文化特色。(一位高三学生深深感叹:高二的时候才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展示给别人看,是一种很大的成就感;我不知道。我有团队成员帮助我。我掌握的很快,学的也很开心。)

2.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习惯。

全员参与:新课程强调个体发展,不等于个人发展。合作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强调合作精神,要求所有成员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同学:我总是要求每个人都参与到课堂中来,我也无形中加入了进去,不知不觉就进步了。)

教师激励:创造条件,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活动。3.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生学习习惯的新内涵。让学生学会倾听是培养一切良好习惯的基础,无论是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要从最初的倾听开始:

倾听是一种姿态,一种善待他人的姿态,平静而谦虚!可海纳百川,光明磊落,大公无私。

倾听是一种理解。有人说,教育是一个不断消除误解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交流,促进理解。

倾听并不是不交流,并不矛盾。只有通过倾听,我们才能更好地交流。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个高效的课堂,老师更多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生精力的损耗,而不是呈现者。

4.培养学生质疑对抗的习惯。

爱因斯坦:“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子曰:“问万物。”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学习从思考开始,思考来自怀疑”都谈到了提问的重要作用。

善于肯定别人的优点,同时敢于质疑,都是良好的合作品质,有利于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探究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质疑是自主学习和思维活动的开始,是探索和创新的基础。能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学会质疑和“反对”意见,进而在学习中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构建高效学习能力的过程。能否发现问题或提出问题,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学习水平或学习能力:

以思考为核心,以质疑为线索,以发展为目标,以学习群体间的对抗、质疑、合作、共赢为最高境界。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一部好的小说成功与否,只看小说里有没有两点。一般来说,一篇短篇小说能抓住一两个闪光点,把它们放大,小说就会很优秀。如果把我们的课当成一个小故事,何乐而不为?

5.培养良好的组织和纪律的合作学习。虽然是在人数不多的小范围内进行,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重要的噪音和争论。按照课堂规范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使课堂讨论、展示与对抗、提问有序进行。

规范工作,规范生活,规范问题。

读肖川教授的《教育的力量》,反思教育是什么,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教学生一年,让学生受益三年;教学生三年,你要让他们终身受益。我觉得我这里说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更是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