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课程是设计出来的”——读书笔记
1.学习的内在动力来自于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愉悦。
2.好奇心:讲课前需要一个适当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不是试图用问题来撬开学生的大脑。
3.心理学研究认为,学习者只有在知道自己在学习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学习后会得到什么好处之后,才能做出关于脑力劳动或心理投入的决策。
4.人们愿意尝试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尤其是当它与他们的工作高度相关的时候。
5.开发挑战性案例时的注意事项:
1)来源于实践,是复杂现实的真实体现;
2)反映管理环境的不确定性;
3)反映竞争环境的时代性和复杂性;
4)主要服务于培养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具有多种方案的选择性;
6)给学习者留下广阔的学习空间;
7)避免简单的因果关系和线性思维。
第一章激发学习动机
1,老师要花更多的精力去挖掘学习者的内在动机。
2.基于学习者的兴趣和内在需求。
教师可以采取许多措施将学习材料和活动与学生的兴趣联系起来,例如:
1)使学习材料生动有趣;
2)将学习内容与学习者的生活联系起来;
3)使用游戏、谜语或其他吸引人的方法。
3.相信学习者的能力,增强他们的控制感和效能感。
4.运用反馈原则,不要为失败找借口。
第二章新旧知识的衔接
1.证明新知识的四种策略:正反例、可视化、还原情景、多角度。
第三章是基于认知规律的敏捷开发。
1,少即是多,短即是多,慢即是多。
2.少即是多:如果老师一次教给学习者太多的知识,没有时间让学习者建立意义,学习者就很难真正理解这些知识。大脑能处理的新项目的平均数量约为7 2。
3.短则多:学习者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往往只有20分钟左右。每一个需要集中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的时间都要控制在20分钟以内,以保证学习者真正投入其中。
4.短则多:从记忆第一因的近因效应来看,在一节课中安排更多的活动,实际上创造了更多的第一因和近因的时段,也有利于学习者的记忆和保持。
5.慢就是多:让学习者不断地复习所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加工,赋予学习新的意义。
6.复习时间要合理安排,要按照学习的遗忘规律进行。巴洛格提出了一个20-2-20原则:
20 = 20分钟内重新解释;
2=两天复习申请;
20 = 20天内进行反思和更多应用。
7.认知过程的七个步骤:信息输入-吸引注意力-短时记忆-加工编码-长时记忆-觉醒提取-实际应用。
8.在多种情境下运用多元智能,利用不同的媒体激发多种情绪反应,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
9.不是学习的学习时间:反思时间,等待时间,停机时间。
10,大脑的“停机”其实并不是无意义的浪费,而是促进长时记忆转化的必要时间。
第四章重点研究这个问题
从事培训工作30多年的培训大师鲍勃·帕克说:培训是第六种解决方案。先排除是否是经营策略、市场变化、公司政策、业务流程等原因造成的。比较适合培训的问题有:
1)理解问题:知识类
2)会不会是问题:技能类
3)做得好和做得差的问题:提高效率和性能。
培训中最难解决的就是不愿意和不愿意的问题,比如愿意和态度,需要具体分析,大部分原因都不是培训能解决的。
2.哭的孩子有奶吃,不哭的孩子只能挨饿,所以要有意识地寻求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3、当你想独立开发一门课程时,你需要提出问题,逻辑对话框:
世卫组织:谁是培训对象?
什么: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如何解决
评价:如何验证这个问题解决了?
4.一门好的课程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点,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该领域有深刻的理解和扎实的理论沉淀。没有大量的实际工作经验,是不可能设计出有深度、有质量的课程的。
5.没有对某一领域的深入了解和研究,仅仅照搬书本资料带给学生的启发是非常有限的,尤其是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并不缺乏寻找相关知识、模型和思想的渠道,人们需要对某一事物更深入的理解和实用的方法。
6.选一个自己不熟悉的题目,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课程胎死腹中,一个是你死了,精疲力尽。
7.开发一门课程,最好的方法就是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从工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可传承的好的经验和方法。
8.内训师在选题时要考虑三个问题:1)自己熟悉的内容;2)业务关注;3)广泛推广的话题。
当我们的项目与企业热点紧密相关时,就会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发挥更多的作用。
9.选题的四个标准:小(2-3小时为最佳选择)、实用(实事求是)、专(专业深度)、新颖(新颖)。
10,拟题:新鲜有趣,形象生动,记忆力强,体现精髓。
第五章设定目标
1.设定小而明确的课程目标。
2.问题空间就是现状与培养目标的差距。
3.明确学生学习任务的四个层次:理解、熟悉、运用、掌握。
4.课程设计可以写成三种不同的形式:行为目标、问题解决目标和表达目标。
5.通过ABCD方法将问题空间转化为表型目标:
第六章建筑结构
1.外部渠道和内部渠道是获取更丰富、更丰富素材的双重渠道,会更容易做出务实、深刻的课程。
2.企业发展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是保存和传承企业中好的经验和方法,因此有必要提取专家经验。我们可以把这些宝贵的经验当成宝藏,埋在我们企业里的牛人身上,而课程开发者需要做一个“挖宝人”,把这些宝藏挖出来。
3.什么是宝藏?
1)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总结出的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好方法、好思路;
2)收集真实案例和成功做法;
4.宝藏在哪里?
1)工作业绩突出,是领导或同事眼中公认的业务能手;
2)逻辑思维严谨,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
3)表达能力强。
5.怎么挖出来?行为观察法和焦点访谈法
6.开场部分包括以下环节:
1)开场介绍:介绍课程;
2)自我介绍:有个人特色的有趣介绍;
3)分组破冰:建立和谐的课程氛围;
4)关注问题:找到每个人的关注点和兴趣点;
5)培养目标:设定相同的培养目标;
6)培训内容:讲解课程的培训框架。
7.主要部分:
1)激活旧知识:联系过往经验,引入内容;
2)展示新知识:介绍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能;
3)应用新知识:应用新方法、新技能。
8.最后:
1)总结与回顾:总结概述的所有内容;
2)检查测试:检查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行动计划:学生自己制定课后行动计划;
4)感性升华:提升立意,终结感性。
9、“金塔原则”结构
1)结论先?2)上下呼应?3)清晰的分类4)排列逻辑
10,撒尿示范模式:点:观点先行,解释:观点的解释和说明,例:例题示范。
11,制作课程人员:内容线,侧发线,时间线,感情线,工具线。
12,时间详情:90-20-8原理
90:一节课最长时间不超过90分钟;:
20: 20分钟心肺复苏术:内容讲解、学员参与、内容回顾;
8.最长的关注时间为8分钟,可以不断变换教学方式,如讲一个故事、问一个问题、举一个例子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3,最理想的情况是,学生的情绪随着内容而波动,时而激动,时而反思,时而动情,时而开心,这样大家就能一直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效率会更高。
第七章详细设计
1、教学过程创新:开头部分吸引注意力——建立联系——聚焦问题——内容部分激活旧知识——展示新知识——应用新知识——结尾部分回顾总结——呼吁行动——感性升华。
2.老师要调动一切资源,营造一个安全、积极、正面、快乐的氛围,不管什么课程,都有助于你留住学生。通过研究,学习乐趣越高,学习效率越高。
3.培训师要善于营造快乐的氛围:好奇心和竞争力。
4.他对一门课满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他参与了多少。他参与的越多,感受就越深,评价就越高。在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创造一个充分包容和接受的课程氛围。
5.企业的培训更注重时效性。解决学生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要么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要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
6.聚焦问题的方法:问题篮法、直接询问法、学生之星法。
7.要建立“训练数据库”,把日常训练相关的图片、媒体、模型、视频、故事、观点、名人传记等资料整理出来,以便必要时及时查找。
8.安排试讲很重要。一般经过3-5次试讲,老师就能理顺课程的内容和组织,从而保证真正上课的质量。
2019 7月17日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