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梨产业发展趋势
(1)梨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总体情况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和暖温带气候的过渡地区。是我国南北果树的交界地带,果树种类繁多。其中,梨树是江苏省第二大果树。近五年来,我省梨园种植面积基本稳定。2019年种植面积近54.3万亩,占水果种植总面积的16.2%,年产量约80万吨,占全省水果总量的20.4%。
从全省梨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变化趋势来看,2005年江苏省梨种植面积达到高峰,之后逐渐收缩,与全国梨面积收缩的趋势一致,表明梨产业已经从面积扩张逐渐向质量提升和效益提高转变。从总产量的长期变化来看,虽然种植面积有所缩小,但总产量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这主要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梨园管理水平的提高。
目前,江苏的梨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近年来,由于新疆、河南、四川等其他产区产量的不断增加,江苏的梨产量在全国排名中不断下滑,这也反映出我国梨产区的竞争格局正在经历一个从集中到分散的变化过程。
江苏省梨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趋势
(2)梨产区分布
梨在全省分布很广。按主产区可分为苏北、苏中、苏南梨产区,苏北以中晚熟品种为主,苏中、苏南以早熟梨为主。
苏北产梨区包括徐州、淮安、宿迁、盐城、连云港,占全省梨园面积的72.46%,是白梨和沙梨的环境适应区。目前苏北梨产区主要栽培品种有砀山酥梨、黄冠梨、苏翠1、黄原、翠冠、秋月。
苏中梨产区包括南通、扬州、泰州,占全省梨园面积的12.19%。新建果园有的以酥脆系列、翠冠、黄金梨为主,有的以早酥梨为主。
苏南梨产区包括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占全省梨园面积的15.35%。近年来,梨园发展迅速,主要有酥翠65、438+0、翠冠、崔玉等早熟梨品种,以及风水、秋月等少数品种。
(3)梨品种的成熟度结构
我省梨品种丰富,涵盖早、中、晚熟品种。7月30日前成熟的早熟品种主要是江苏省农科院自主选育的苏翠系列梨,以及翠冠、崔玉等品种。8月初至8月底成熟的中熟品种以圆黄、丰水、黄冠为主。9月以后成熟的晚熟品种主要是酥梨和秋月。
(四)梨生产和栽培模式
(1)树管理
目前传统的生产主要是疏干和压条的形式,近年来逐步发展了水平脚手架、双脚手架、拱形脚手架、树干形等省力化树木。其中,疏散层状形态在生产中面积最大,约占全省梨园面积的90%;目前,水平脚手架树在镇江地区广泛使用;连云港、仪征等产区应用双层脚手架,但发展面积不足5000亩;拱形脚手架成园快,管理方便,但设施投入高。目前泰兴、太仓、奉贤等地有小规模示威。树干形是近两年新推广的树形,设施投入相对少,结果早,产量高,目前在徐州地区发展面积近5000亩。
(2)花果管理
早熟梨主要是不套袋生产;中熟梨中,黄冠有部分纸袋,大部分不套袋;晚熟品种基本都是套袋,尤其是酥梨,套袋果占95%以上。近两年,随着市场对品质和轻简模式的追求,非套袋的比例逐渐增加。
目前,我省大部分梨产区主要采用人工授粉。近年来,液体授粉技术已在生产中尝试推广,对提高授粉效率十分有利。但由于技术成熟度低,授粉效果不稳定,推广应用的比例还很小。
(3)土壤管理
不同地区梨园施肥习惯和施肥类型存在明显差异。在苏南地区,大部分梨园使用有机肥,主要是鸡粪、鸭粪和菜籽饼。苏中部分梨园采用“生猪养殖—梨园种植”模式,梨园施用沼液作肥料;苏北大部分果园基本都用化肥,有机肥较少。
苏北大部分梨园仍选择间作模式,幼树期套种蔬菜、大豆、瓜类等作物,老梨园地面草相对较少,多采用清耕或免耕;苏南的果园大多是新建的,基本采用梨园种草的技术。
(4)机械化操作
由于园区建成早,苏北树木结构复杂,园区管理只能使用简单的植保设备,机械化率很低。苏南和苏中新建果园大多采用宽行窄株的机械化栽培方式,植保、除草、施肥都采用机械化作业,大大提高了效率。
(5)梨果实的生产成本和销售。
(1)平均生产成本
2011 2019年江苏梨生产成本年均增长3.06%,2019年江苏梨平均生产成本为3675元/亩。
(2)生产成本结构
近年来,人工成本在梨生产成本中的比重呈上升趋势。材料和服务成本占比下降,地租占比近两年基本持平。
2017-2019江苏梨生产成本结构
(3)销售情况
近年来,传统梨价格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低端散装品种价格下行,高端精品、功能梨、特色梨品种价格上行。以2019徐州市场夏梨收购价为例:黄冠梨2.2元/斤,砀山酥梨1.2元/斤,秋月梨5.4元/斤,苏翠梨1可达7.5元/斤。
目前,80后、90后群体已经迅速成长为鲜果的消费主力。他们对价格不敏感,只要“好吃”,不怕水果贵。整体消费趋势是吃得健康,同时包装精致化、大众化、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功能化的消费特征更加明显。
(一)梨品种结构不合理,优质特色品种比例小。
目前生产上以中晚熟梨品种为主,导致成熟度过于集中,产后市场销售压力大,价格低。中熟梨品种很多,主要有‘黄冠’、‘丰水’、‘黄原’。晚熟梨品种以砀山酥梨、爱当、高鑫为主,管理粗放,果实品质差,种植效益低,不能满足农民对"好价钱"的需求。相比较而言,早熟梨品种的比例较小。我省自主培育的苏翠系列等新品种和近年引进的崔玉等新品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早熟梨品种结构的空缺,但栽培面积和产量所占比重较低,不能满足消费者对“新、特、优”品种的需求。
(二)优良品种缺乏高效栽培技术,梨品质和生产效率低。
目前梨品种好的栽培方法不配套,不同品种采用相同的栽培方法,引进优良新品种的配套栽培技术没有完全掌握,导致栽培过程中标准低,果实优质率提高慢,没有品牌效应。总体来说,授粉、套袋、整形、修剪等栽培技术效率低,成本高。在土壤肥力方面,大部分果农没有树立“平衡施肥”、“因土补肥”、“因树调肥”的观念,水肥结合、平衡施肥难度大。过量使用化肥,忽视土壤改良,导致土壤养分比例失衡,对梨树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梨早摘现象非常严重,影响了梨的品质,损害了优质梨的品牌形象。
(三)缺乏适合机械化种植推广的管理模式,机械化程度低
梨树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劳动力,但目前从事梨树生产的劳动者年龄逐渐增大,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劳动力减少,导致人工成本不断增加,人工成本更高。由于我省传统梨园多为疏散分层形式,机械化作业程度低。这种树的种植一方面受限于额外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棚架造型技术要求高,生产慢,进入丰产期晚。北方适合机械化的树干树在江苏小,一方面是因为南方梨树生长量大,密度高;另一方面,一些燥性强的品种,如翠冠、秋月等,撑枝、拉枝工作量大,不能省工省力。
(四)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应用不到位,防治成本高。
病虫害防治方面,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不到位,大部分梨产区缺乏病虫害预测预报等相关技术手段。根据生产经验使用化学农药,过度依赖农药,杀死了大部分益虫,害虫与天敌比例失衡,造成恶性循环,增加防治成本。
(5)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差,抗风险能力弱。
我省梨园多种植在露地,受极端天气影响较大。我省霜冻、高温、洪涝、干旱时有发生。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天气。梨农应对工业突发事件能力较弱,产量和价格波动较大。
(六)商品化不足,储运水平低。
我省加工企业、流通企业、冷库容量都较少,对外市场依存度高,商品化、保鲜储藏能力低。目前,我省梨采后商品化率不到50%,分类多为人工分类;库容仅占梨总产量的10%,且以冷库储存为主;加工规模小,加工品种单一,加工与产销脱节。大部分果农采摘后直接进入销售市场,保质期长,对销售造成很大压力。
(七)适度规模经营困难,缺乏经营实体。
现有果园以一家一户分散为主,新建梨园发展意愿较弱;大部分梨产区老弱病残多,爱惜土地心态重,转移难;集中经营的土地流转成本高,管理压力大;由于缺乏新的课题,新品种、新技术难以推广。
(八)基层技术服务人才队伍薄弱,缺乏科学指导。
我省果业基层专家服务队伍人员少,老化,事务多,不能专心技术服务,服务力量不足,极大影响了技术的推广;由于缺乏及时的指导,果农在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品种和技术选择不当,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挫伤了种植的积极性。
(1)优化梨品种结构和布局,调整早、中、晚熟比例。
针对我省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在稳定现有梨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加大优质早熟梨的选育、筛选和推广力度,优化各县级区域特色优势品种布局,调整早、中、晚熟品种配置比例,调整改造中低产梨园。
近年来,为优化我省梨品种结构,丰富我省优质早熟梨品种,江苏省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引进了宝丽斯卡、优里卡、珍珠梨等一批可在南京6月上旬成熟的种质资源。自主选育出“苏翠”系列梨品种6个,其中‘苏翠1’近年来发展迅速,丰富了我省梨品种构成,鲜果供应期提前15天左右。‘苏翠1’是目前我国主要早熟梨品种中成熟最早、品质最好的新品种。同时介绍了综合抗性较强的尤鲁和赣栗早8号种质资源。这些种质资源的引进进一步丰富了我省极早熟梨的品种结构,为极早熟品种的选育提供了优良的种质。
(二)完善配套栽培技术,加大集成省力化推广。
根据我省不同产区主栽梨品种的特点和生产管理中优质轻简的需求,完善梨果实高效栽培配套技术,推广省力化栽培模式,如发展轻简修剪技术、液体授粉技术、果园生草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梨适时采收技术等。通过优质高效生产配套技术体系的推广应用,在生产优质梨的基础条件下,采用先进的集约化、省力化栽培模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优质优价。
(3)推广果园机械化管理,降低人工成本。
针对劳动力消耗大、投入成本高等问题,开展果园机械化推广应用,创造了适合机械化作业的树木栽培技术,研制了适合不同立地条件梨园的农业机械和机具。目前在我省推广应用的拱形棚架树,符合梨树干度强、形成快、早期产量高、商品果率高的生长需求,在高档水果生产和休闲观光果园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通过与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相结合,推广应用了一系列新型梨园机械,减轻了果园管理的劳动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四)建设高水平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梨园技术水平提升。
为解决我省不同产区梨园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依托省梨园产业技术体系建立梨园产业示范基地,以农技人员培训为龙头,进一步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等新成果的应用推广,辐射带动周边梨园,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现代化梨园。目前,在该体系基础上建立的江苏叶嘉梨园发展有限公司示范基地、镇江示范基地、徐州示范基地、南京佳田经济林果专业合作社等示范基地,主要示范‘苏翠1’、拱架树、水平架、主干树栽培模式、高接换种技术等新品种。,以示范基地为中心,累计辐射示范推广梨新品种近3万亩。
(五)加强商业化,打造梨特色品牌。
积极引导果农树立优质优价和品牌意识,提高果农组织化程度,提高贮藏加工等水果采后商品化能力,延伸梨产业链,多功能拓展,为产业化健康发展创造条件。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依托龙头企业或农民合作社,逐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梨品牌,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适度溢价销售效果。
近年来,通过省梨产业技术系统等单位的合作,先后举办了多次省优质梨果实鉴定会。通过梨果评比,生产者找到了差距,吸取了经验,既促进了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又加大了梨果品牌的宣传力度,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梨果品牌,如大沙河果园、徐州宫品果、镇江丰源、泰兴酥脆梨等。
(6)延伸梨产业链,完善电子商务等多渠道销售渠道。
梨果传统消费增长空间有限。通过延长梨的产业链,可以开发梨相关产品,如梨酱、梨汁饮料等,充分挖掘梨产品的多功能性,增加梨的附加值。同时,通过文化(口味)、品牌、品质的宣传引导,挖掘梨在文化、药用、功能等方面的潜在价值,引导多元化消费市场,促进梨文化的发展。其中,宿迁示范推广基地在梨产业体系的带动下,大力发展梨休闲观光产业,建成梨文化博物馆,每年4月举办梨观光节,7-8月举办梨果实采摘节,游客络绎不绝。并在原有销售的基础上,改变销售模式,打造梨酱坊、梨酒坊、梨醋坊、梨汁坊等“七梨坊”特色产品。预计酥梨年加工量将达到3000吨,将显著促进梨产业链的延伸。
同时,要适应社会发展,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积极打造本地专属电商销售平台和品牌,增加线上销售渠道,增加农产品流通,提高市场认可度;积极采取各种营销手段,推进梨的品牌营销,成功将优质梨推向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该省梨产业系统通过与全国系统对接,与电商平台合作,成功将基地和果农的滞销梨通过网络销售出去,大大减少了果农的经济损失。此外,镇江、泰兴等示范基地、示范点也在积极搭建微信销售网络,让果农足不出户就能完成梨销售。
(七)提升产业组织化程度,打造新型农业主体。
培育一批规模适中、相对年轻、能接受新技术的新型农业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既能降低劳动力成本,又能保证区域内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政府需要加强对新主体的技术支持,为他们的培训投入更多资金,提高他们的技能。依托省梨产业体系,成功培育了江阴市月城镇卧龙村梨园、阿红水果专业合作社、江苏叶嘉梨园等新型农业主体。通过系统专家对生产管理的指导,使主栽品种、栽培姿态、果园环境、收入得到了多样化的提高。
(八)加强专家和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能力。
通过建立梨产业专家库智囊团,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和技术咨询服务;及时补充基层专业人才队伍,培养一批农业创新、管理和实用人才,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通过加强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加强对品种的了解,掌握核心技术,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的产业。目前通过农技APP组建了梨产业专家群,在线为农民和生产者解答产业问题。梨系统专家和基地主任团队通过定期线上线下授课、及时发布产业技术指导方案,提升了产业技术服务能力。
典型案例1:泰兴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园江苏叶嘉梨园梨新品种新技术应用。
(一)系统集成创新在江苏叶嘉梨园的应用
(1)果畜结合,打造高效生态果园。
江苏叶嘉梨园是省工业技术体系泰兴示范基地的核心示范园区,其母公司阳宇集团专注于生猪养殖。在省工业技术系统专家的指导下,引进梨树作为主要种植对象,解决畜禽粪便排放问题。根据“树木生长规律和不同生长阶段需肥规律”,制定了沼液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肥技术,节约化肥用量60%,开创了“猪-沼-梨”综合体系,开创了现代梨园资源绿色高效循环发展新模式。
(2)整合三种产品,打造高效果园。
叶嘉梨园种植的品种主要是翠冠和黄金,经济效益不高。自被接纳为省工业系统示范基地以来,引进了省系统专家林箐团队自主选育的苏翠1、苏翠2号等梨新品种,不仅提高了果实品质,栽培效益也显著提高,梨园面积也由原来的500亩有所增加。公司注册了“苏翠”梨商标,已成为泰州当地著名品牌,公司正在全力打造江苏名优产品。
(3)安全生产,打造绿色果园
示范基地在系统团队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开展果园种草、悬挂杀虫灯、吐丝等防治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措施;同时,生产中科学使用化肥和药物。公司水果通过绿色食品认证,园区通过绿色食品原产地认证。目前,叶嘉梨园严格按照体系的技术要求进行生产示范,生产的优质果品在沪、宁等城市获得好评。
(4)机械化作业,建设现代化果园
目前,拱棚省力化栽培模式已在全省梨产业技术体系中的叶嘉梨园得到应用和示范。这种模式既符合梨树生长规律的需要,又易于整形修剪,便于机械化作业。生产的水果质量高,商品果率可提高到90%,在高档水果生产和休闲观光果园建设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叶嘉梨园新建拱棚省力化栽培模式为130亩,是全国最大的连片面积。同时,示范园机械化管理涵盖开沟、施肥、喷药、疏花疏果、采摘等多项果园机械。,贯穿整个果园机械化作业流程,占比62%,大大提高了果园作业效率,节约了约50%的人力成本。
(5)技术指导和培训
为了保证梨园的健康生产,梨园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和团队成员在关键生产季节多次为叶嘉梨园提供技术支持,如拱架整形修剪技术、绿色病虫害防治技术、‘苏翠1’生产管理技术等,保证了梨园高效栽培技术的落实到位,对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B)取得的成果
(1)推出泰兴酥脆梨品牌
由于系统集成创新成果的应用,叶嘉梨园的梨产量显著增加,从原来的1000公斤/亩增加到2000公斤/亩。在品质上,叶嘉梨园生产的‘苏翠1’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坐果率高达90%,获得了江苏省绿色食品认证。
(2)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目前梨园种植的‘苏翠1’市场价格为16元/斤,宝园价格为8元/斤。同时,‘黄冠梨’的市场收购价为2.2元/斤,‘砀山酥梨’的收购价仅为1.2元/斤,高于品种更新前梨园的年收入。‘苏翠1’远远超过其他梨品种的销售价格,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为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3)辐射带动效应增强,社会效益显著。
以江苏叶嘉梨园示范基地为中心,“苏翠1”种植面积已推广到泰州、南通、盐城等周边地区8000多亩,带动农户600户,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近654.38+00万元。依托省梨系统,“猪-沼-梨”养殖循环综合体成为现代梨园生态农业的典范,集种养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已在全省及周边省份推广。
(4)建设国家高科技农业园区,培育区域公共品牌。
在叶嘉梨园的带动下,周边的梨园得到了大面积的发展。泰兴市政府于2019年成功申报以叶嘉梨园为主体的国家高新园区,着力打造优质安全农产品,培育本土品牌。未来,泰兴示范基地叶嘉梨园将在省梨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在农旅融合发展中探索观光休闲农业的绿色世界,更好地展示省梨产业技术体系的技术成果,让科技支农的产业链不断延伸。
典型案例2:江苏梨产业技术体系助力睢宁县梨产业升级。
(一)梨系统集成创新成果推动遂宁梨产业提档升级
绥宁县加入省级梨产业技术体系以来,梨示范基地建设力度加大。目前已建立核心示范基地102亩,建立示范功能强、示范效果好、成果相对稳定的试验示范点5个,共计2850亩。主要示范推广‘苏翠1’梨新品种、树干栽培、梨液体授粉、杀虫灯防治、粘虫防治等高效栽培技术。,带动了古黄河沿岸近3万亩梨产业生产,实现了古黄河沿岸果树产业带升级,给睢宁县果农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人均年收入4500多元,从业人员4000多人。
(1)梨新品种示范效果
围绕全县梨产业布局,改造老果园近1万亩,同时吸引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基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建成了一批品种优良、技术集约、管理先进的标准化梨生产基地,全县优质梨产量达到12万亩。
(2)梨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效果。
在系统专家和团队的指导下,睢宁县从传统栽培技术模式转变为推广梨标准化配套技术,促进梨果实品质提升。一是新园引进适宜品种,应用适合机械化生产的宽行密植树干模式,提高成活率。第二,幼儿园的管理主要是培育树形,改良土壤。三、盛果期梨园管理以树势稳定、优质高效为主。加快推广应用疏花疏果、增施有机肥、绿色病虫害综合防治、节水灌溉等标准化生产技术,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梨。四是水果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实施市场产品检测,落实市场准入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检测体系,做好梨果质量安全建设。
(3)绿色生态建设的成效
全面实施“一控两减三基”生态发展战略,推广绿色生产模式,促进梨产业绿色生态和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推广梨园节水节肥生产模式。新建规模100亩以上梨园全部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实施测土配方,根据梨树需求补充水肥。二是改变梨园土壤管理制度,推广施用有机肥,开展梨园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在梨园推广施用农家肥、畜禽粪、商品有机肥和沼液,推广梨园生草管理模式,不断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强梨园有机肥含量和保水保肥能力。三是推广梨园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应用杀虫灯、性信息素等物理防治技术,普及生物农药和低残留农药化学防治,确保无公害水果生产,不断扩大绿色梨生产,探索有机梨生产。
(4)提高科学技术的有效性
通过梨产业技术体系平台,与南京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了广泛的交流合作,试验示范了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该县梨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建设江苏现代农业(梨)产业体系遂宁推广示范基地,邀请省梨系统首席专家、岗位专家、示范基地主任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组织当地梨农进行梨新品种、新技术现场观摩,发放生产技术手册;通过培训和推广现代梨产业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更新果农的观念和市场意识,提高认识水平,用现代发展理念和科技武装头脑,培养新型果农成为梨产业发展的带头人,增加收入。已培训65,438+0,200多人。
(5)品牌推广效应
近年来,睢宁县着力打造“古黄河”、“徐沙河”等特色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在打造绿色有机梨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建立对外宣传平台,进行全方位、多层次、持续的宣传推广,提升绥宁县品牌水果和品牌企业的市场认知度,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积极做好“古黄河”整体形象包装设计和推广工作,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打造“古黄河”公共品牌为龙头,创建1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打造睢宁县果业展示中心(依托县农业展览馆)和1个梨产业微信平台,加快睢宁县梨果向高端市场推广,提升产业效益,助力果农致富和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