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王老师不应该专门从事教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门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生活的方式。“国学教育最大的意义在于,恰恰是这种知识教会了学生如何做人。

国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国学教育目前面临的问题有:

1)在商品经济时代,人们注重效率和收益的价值观,这使得人们很难认同以修身养性、知行合一为特征的传统国学。大学生也是。他们忙着学习就业更好,钱更多的课程,考四六级,计算机,会计等证书,做兼职,出国,考公务员...不能带来直接利益的无用国学自然不能赢得青睐。

2)缺乏专业团队开展国学教育。百年来严重依赖西学而忽视国学的历史,中断了国学教育。国学人才也有断层。没有好老师,没有好向导,高校的国学教育是艰难的。

3)缺乏政策支持。

目前,虽然一些相关部门采取了一定措施进行宣传教育,但国学教育尤其是高校国学教育仍缺乏政策支持。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教育科研活动相比,国学的教育科研活动很少得到资金等各种政策的支持。

如果不能及时准确地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必然会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当代大学生在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重新审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育,从祖先留下的瑰宝中汲取未来发展的力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国学是祖先留给今人的宝贵财富,需要每一代人精心保护和传播。我们不能自私地挥霍,我们的后代有权享受这些精神遗产。

首先,国学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虽然礼仪和道德经常被桀骜不驯的天才们嗤之以鼻,但基本的、不可变通的礼仪和道德确实能成为一个人的立身之本,塑造他的人格、精神气质乃至整个人生。正如孔子所说,“仁、义、礼、智、信”是前人对个人优良品质的高度概括。

毫无疑问,国学教育可以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品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树立起一种“仁者爱人”的胸怀,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权贵不能屈”的伦理,一种“交友守信”的坚守,一种“一生平安,保天下穷人满面春风”的精神...其次。在我国,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

学生完成自我人格后,可以进一步发展自我人格,“济世”。儒家要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样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层层向更大范围扩展的差序格局。

这样,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指导下,学生就能感受到他人的难处,理解他们的难处,最终达到“老有所养,幼有所养”的社会理想。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下,最终实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总之,以修身为本的国学教育对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另外,从纵向来看,国学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渐与体现现代精神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流。但是,目前在某种程度上,忽视社会公德是不可避免的。

国学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2。国学教育必须客观陈述知识和意义。

国学知识非常丰富和复杂,在国学教育实践中需要对国学知识和国学意义进行识别和梳理。我们认为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常识的鉴别,即我们可以通过常识来判断事物的精细和好坏。比如“三从四德”,所谓“三从”是指“不娶自父,娶自夫,夫死自子”(《礼记·哀》)而所谓“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田金)显然,“三从”是不可能的,“四德”,尤其是女性美德的核心“贞节、顺从”,更是不切实际的。“贞操”要求女性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忠于丈夫;“顺”就是要求女性“服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家人都要谦恭顺从。

毫无疑问,用常识可以判断,“三从四德”已经跟不上时代了。既是对女性身体的约束,也是对女性精神的侵害。所以,我们在讲“三从四德”的时候,一定要客观地解释和陈述,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甚至故意混淆是非,把它捧为美德。二是理性层面的认同,即依靠理性来判断事物的精细和优劣。比如把“阴阳”理解为对女性的歧视,就是重男轻女,专制。这显然是没有接触到阴阳的客观知识的结果,所以有必要分析阴阳,客观陈述其内涵和密度,从而明白阴阳是中国哲学中的基本范畴,是事物的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是宇宙丰富性的源泉。

第二,国学教育必须使其思想内容与时俱进。

以儒家的“家”观念为例,在男权社会中,家具具有独特的作用和价值,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是,由于儒家的“家”的概念是特定时空的产物,而且非常复杂,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分析和区分。比如《礼记·内则》说:“男不内谈,女不外谈。没有牺牲,没有哀悼,没有礼物。如果他们互相教导,女人们会得到回报。如果没有肥肉,大家就坐着,喝了再拿。

里外没有* * *井,没有* * *洗澡,没有睡垫,没有请假,没有男女衣服。里面的话不能说,外面的话不能说。这段话的意思大致是:男人不谈家务,女人不谈公事;事情不能直接在男女之间传递。如果他们不得不,他们必须放在竹篮里,由男人或女人带走。住在里面的女人和住在外面的男人不能* *用一口井,一个卫生间,一个睡垫,互相借东西,混衣服;女人的家务事不告诉男人,男人的公务不告诉女人。无疑,这些礼仪或规范在现代社会已经完全失去了存在的空间。因此,必须对儒家的“家”观念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和检讨,尤其是结合现代社会中的“家”,不能笼统而抽象地解读儒家“家”观念的价值。现代社会的“家”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探讨和宣传儒家“家”的概念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不仅要检讨儒家“家”的概念本身的局限性,而且要借鉴现代社会的“家”的概念,丰富和发展儒家“家”的概念。《礼记》云:“大学之教也,时也。”也就是说,必须根据季节(季节)进行教育,在不同的季节安排不同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总之,国学教育也要重在六道,兼收并蓄,对国学的思想内容做出最好的调整。

第三,国学教育必须选择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是平等教学。用王阳明的话来说就是“你得是个傻子才能讲课。”(在《练习册》下)只有这样才能接地气,才能被观众接受。二是因材施教。接受国学培训的人文化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国学内容的编写和设计上要有针对性,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比如我们讲儒学,如果讲课的对象是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那么我们准备的教学内容就要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子曰:“生而有知者,也优;学而知之者也,其次;从困难中学习,其次;困而不学,下一个就是人民。”(《论语·季氏》)就是根据人的自然资质和不同层次的文化知识来教育人。第三是技能教学。事实上,悠久的教育教学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教育技能和教学方法,现代高科技丰富了教学方法,所以当代国学教育的可选技能和方法是丰富多彩的。

第四,国学教育必须建立在弘扬真精神的基础上。

这里的“真精神”,即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国学的精髓,是“正能量”。当前,国学教育实践中存在各种违背国学“真精神”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国学教育的娱乐化。比如说在讲王阳明的时候,有人描写王阳明,为了迎合观众的好奇心和低级趣味,随意编造桥段,极度夸张虚构。

第二,国学教育鱼龙混杂。如神医张悟本,编造中医理论,“发明”鸡血疗法、刀法疗法、绿豆茄子疗法等,主张“吃了的病吃回去”。

第三,国学教育的功利性,只作为一种牟利工具。今天的国学教育必须重视国学“真精神”和精髓的宣传和普及。儒家的仁、诚、自强、善、德等精神,道家的自然、朴素、宽容、谦虚等品质,佛教的奉献、慈悲、宽容等情怀,是国学的真正精神和核心理念,也是国学的精髓。也就是说,这些才是所谓国学教育中最需要传承、普及和发扬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