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诊的内容是什么,在哪里可以得到这个培训?
手诊的起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古代。人们通过对手纹的长期观察,发现了疾病和纹的规律性变化。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实践、丰富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疾病诊断经验。手印诊断也是分支之一。
唐代王超《水镜图》记载,通过观察小儿食指内面浅静脉的颜色和形态变化推断病情。到了明代,针对儿童的手指指纹诊断法逐渐被医生提出并广泛应用。清代一些医学家对望诊、手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去伪存真,先后编撰了《清太医手诊手册》、《外治法》、《四诊策》、《望诊遵经》等。,收集了历代手诊的方法。清代的《小儿推拿法概论》详细描述了通过手掌诊病的方法。手诊在国内已经成为临床辅助诊断的一部分。
民族
手诊也是我国民族医学诊断的常用方法。藏、蒙、维、傣、彝、朝、哈、瑶、壮、苗、回医学体系都有系统的手诊内容。如瑶医认为,手的五指经过五脏,每指属一脏腑,拇指属脾胃,食指属肺和大肠,中指属心和小肠,无名指属肝胆,小指属肾和膀胱。在藏医中,手诊和尿诊已经成为其核心诊断手段。
西方
手诊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世界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写过《亚里士多德的手相》,对后世影响深远。17世纪,克鲁博士开始关注指纹研究;1823年,坡金杰发表了一篇关于指纹纹的论文。很快,指纹成为侦探领域的重要手段。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的《皮肤病学与疾病》一书详细描述了掌纹与疾病的关系。
很快,指纹成为侦探领域的重要手段。手诊在医学诊断中的正式应用,是近3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研究进步。其中不乏国内书法较好的专家学者。他们一直在为手印的研究而努力,精神可嘉。手诊的概念是专业人员通过人手的图案、变化和规律,对人体器官的演变进行推断。
中药
中医理论是“阴平阳为密,神为治”;“阴阳相分,精绝”;“善诊者,望色脉象,先别阴阳,补其不足,泻其盈。”恢复阴阳相对平衡是治疗的基本原则。“邪合则气虚”;“义存在于内,恶不可为。”邪是病,正是抗,阴阳分离是暴,是死。根据手诊、舌诊、甲诊、脉诊的综合分析,辨证论治因症而异,因人而异,因自然条件而异。中医根据君、臣、佐、使的关系,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甜、酸、苦、咸)来调节身体。它和经络诊断、穴位诊断、时辰诊断、气质诊断一样,是医学诊断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没有在一般的诊断专著中发表,也没有在临床上普及。经过医学、生理、心理等学者的努力,这种历经千年的潜在经验逐渐转化为显而易见的科学。
当代著名中医董建华说:“临床要穷,诊断是第一位的。在诊断方法中,看和问是非常重要的。古往今来,名医都掌握了这四种方法。但除了四诊之外,还有五气六运可录,易经八卦可演,各种方法精而不精。先贤们和孙思邈和好,叹了口气,说:“如果擅长的是这个,他会是一个伟大的医生。"
从65438年到0956年,中国制定了十指纹分析法,并应用于临床和司法系统。1966之后,国内一些医院利用手纹和脚印的特征来鉴别婴儿,使皮纹学应用于临床。
后来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掌纹医学专家,一些掌纹医学的专著也陆续出版。“从外面知道的。”“你看外面,知道它的内脏,就知道哪里不对了。”“里面有东西,就一定在外面。”“手心热的人肠里热,手心冷的人肠里冷。”“手掌信息封闭全身。”这些认识是古代医学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一切事物的局部与整体相似,这是全息论的基本判定。《论语》也说“人太懒”,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健康一定是外在表现出来的。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指出,“手是人的外在心灵”。人,以五脏为中心,通过六腑经络沟通表里,运行气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十指相连。”现代解剖学证明,手神经直接影响大脑。当脏器发生病变时,由自主神经传到大脑,再通过延髓神经将变化显示在手上。
手诊是中医的一门高级学科,相当于掌纹诊断和掌纹医学。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掌纹、手形、彩纹、皮纹、指甲在手掌与健康相关性的医学研究中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所以“手诊”在目前的研究阶段应该叫“手掌诊断学”或“手掌医学”或“手掌诊断学”。
手掌是健康的晴雨表。
手掌是一个人健康的晴雨表,大多数疾病都会表现在手上。可以说五脏六腑都惟妙惟肖地在“手”里。比如中年人手背有褐色斑块,说明胆囊有问题,比如胆囊炎;如果女性的生命线末端有明显的三角形符号,说明她有痛经史;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线手掌上有很多胚芽纹,说明这个人身体不好,容易感冒;如果一个人的命运线的顶端或末端有垂直的岛状图案,极有可能是胃下垂;如果一个人的太阳线被干扰线干扰成“井”字形,说明这个人的血压偏低。
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有一个智慧的大脑和一双可以工作的手。手是人类改造自然的工具。手为五行所化,为五脏之末。运土入水止泻,运水入土养脾的理论是基于五行学说。手是天地之灵,体现天地之性。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手象(指象和掌象)与五脏的关系。
诊断原则编辑
手诊的原理。人体的器官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任何不良的压力和对器官的损伤都会通过矿物质等物质传递到皮肤表面,皮肤被拉扯形成凹凸状。人们经过长期的观察、积累和比较,选择概率较大的现象作为诊断标准。比如一只从未连线的手上突然发现线路,说明那个地方有不良干扰。
手诊与中医整合
看手诊与中医整合图
原始手诊的起源早于中医,中医的蓬勃发展为手诊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手诊的发展被认为是中医的延伸和进步。从某种角度来说,手诊促进了中医的普及和发展。
中医学术理论基础和方法是手诊医学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学习手诊医学,必须要有一些中医基础知识,才能了解手诊的来龙去脉。从历史研究中发现,手诊的起源早于中医,但当时人们受限于条件,没有系统整理;后来随着中医的发展,手诊医学也有了进步,经验的积累与日俱增。与此同时,手相术也兴盛起来,结果两者经常被混淆。人工诊断疾病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到了现代,随着社会的稳定和科技的发展,更多的人参与了手诊医学的研究。现代手诊研究和大量临床事实,实际上推动了中医诊断的学术发展,引导了中医保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在中医的普及上,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第一,手诊的起源早于中医
在人类蒙昧的原始时代,由于人类充满了艰辛和困惑,危险和饥饿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不得不利用与动物最明显的区别之一——手来不断地与自然作斗争,维持和发展自己的生命。这时,人类已经本能地意识到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如果原始人没有手,即使在现代,人类也永远和四足动物没有区别。在原始社会,人类在无助的自然条件下,象征性地用手做出各种动作,祈求和保护自己和人类的生命。通过对手动作的不同规律和与自然物质的密切接触,产生了原始的手文化,如原始舞蹈、手语和手势。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逐渐积累了对对手的理解和认识,这或许是最原始、最本能、最人性化、最基础的手诊。
当时还没有阴阳五行脏腑学说的渗透,也没有原始图腾崇拜文化的出现,更没有神奇女巫的诞生,更没有医巫文化的同源现象。其实,人类更注重的是手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律性现象的总结,这也是为什么手相术在人们的头脑中实现已久并为历代所知的重要原因。却忽略了手对人体健康积极作用。
从人类开始有同样的医学和巫术文化的时候,手或多或少就开始渗透易经、神学、阴阳五行的思想,但遗憾的是,当时人类并没有意识到手对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反而与相术、易经甚至神学相结合,越来越成熟,成为手相。无论是东方医学文化还是西方医学文化,巫术和相面术总是早于医学文化的诞生。所以手诊的一些早期思想和认知方法论,明显早于中医的发展。其实手诊和中医都是经验医学和人文医学。
第二,中医为手诊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医理论日益发展和完善,为手诊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早期的易经、八卦在掌中的划分,以及天、地、人在主线上的配合,都已经开始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如:荀区属木,阴阳属阳,脏腑相应地属肝胆,天纹(情感线)主气,人纹(智慧线)主神,地纹(生命线)主精,因而精构成了人生命的重要元素。可以完美的体现在手掌上。这里所谓的精神,精相当于现代理论的物质,气相当于能量,神相当于信息。换句话说,通过主线和位置的结合,我们可以生动地再现人体物质和能量信息的传递和转化规律,即精神的变化规律。既然我们知道中医的精髓可以完美的体现在手诊上,那么毫无疑问,中医可以诊断疾病,预防保健。因为中医生存了几千年,解决了人类几千年的生存问题,所以手诊的诊断是毋庸置疑的。
中医的经络理论为全息医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以说,没有经络,就没有全息术。中医藏象理论为手诊定位奠定了理论基础。可以说,没有藏象理论,一个中医,要在掌中说某个区域属于某个脏腑,那就是痴人说梦。中医的望诊理论实际上奠定和规范了手诊的基本诊断原则和方法。特别是中医的望色是手诊中不可分割的理论指导原则。
在阴阳五行方面,在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五色五行可以得到准确的诊断。可以说,没有中医的存在,就没有中国今天手诊医学的发展。
第三,手诊可以认为是中医望诊的发展。
中医诊断中提倡望、听、问,其中望诊最为重要。《黄帝内经》说,“望而知之为神”,说明望诊在中医诊断中的重要地位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听、问、切三诊”的方法。由于历史、社会和学术的发展,中医的望诊一直停滞不前,尤其是手诊方面的学术著作更是凤毛麟角。但是中医界的大部分人并不了解手诊,目前的中医教材中也没有完整的手诊培训教材。因此,在中医的四诊特征中,只剩下脉诊中的脉诊,而脉诊的掌握需要时间和经验,不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社会的需要,短时间内不可能被大多数人掌握,因此中医的步伐明显落后。目前,特别是大多数人只研究中医的治疗和疗效,或侧重于某些理论的实验研究,但很少有人提到中医诊断是医学科学中的尖端工具的特征诊断的检验领域。当你的诊断方法不容易普及的时候,一般人是无法接受和理解的。你的学科再有前瞻性和科学性,也不会被大多数人认可和使用。只能作为学术研究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手诊简单方便,医生和普通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看。明显解决了医患之间的学术鸿沟,增强了人们了解和接受中医的信心。手诊医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中医望诊的发展,在中医望诊中密不可分,甚至有超越脉诊的趋势。只有这样,中医的诊断思想和学术思想才能传承下去。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可以认为手诊是中医望诊的发展。
第四,手诊促进了中医的普及和发展。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我们可以认为,手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的各种健康痕迹都可以生动真实地记录在上面。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手是人类的健康记录册。作为一名中医、手科医生或者其他卫生工作者,可以根据每个人手上的健康记录,随时查询、解读每个脏腑的状态,从而准确、及时地了解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生存状况以及人生走向。
因为中医是手诊医学的理论基础,我们在应用手诊的时候,会把中医的一些理论思想贯穿始终,这对中医学术思想的普及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知道,中医理论抽象,暗箱操作,明显不同于现代人的教育文化和理论思维,导致中医理解困难。通过手诊,我们可以详细分析身体的健康状况与中医的关系,让任何人都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医养生或治疗的理念。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种现象。如果每个人一年手工诊断一次,那么他就接受一次中医或者学术思想的教育。中医永远不会被遗忘,会有更多的人对中医和手诊越来越感兴趣。在健康和疾病方面,他们自然会寻求中医的方法。那么中医的复兴和长久发展,就会随着人手的生存而生存,随着人手的退化而退化。
手诊实用科学
参见手部诊断实践的科学图表
第一,手诊是重复性的。
①病害品系颜色的可重复性。
通过大量的实际手诊案例,实际上是一种数理统计和经验积累的方法,发现手诊中的基本病理纹理辨色在很多患有此病的人手里完全可以重现。重复率越高,这种疾病模式的准确性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认为手诊准确是偶然或侥幸,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同样,很多常见病、多发病在不同的人手里,几乎都可以重复手诊中的一些规律。所以,手诊在衡量科学标准是否具有重复性方面应该是科学的。
②学术复制
手诊可以完全按照任何学科的体系,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学习和使用,并可以进一步发扬手诊的学术理论。从这个角度来看,手诊医学不受限制的复制和增殖是任何重要学科的特征。因此,学术复制使更多的人掌握和使用手诊,从而发展和完善手诊医学。
第二,手诊有规律性。
我们知道中医的书数不胜数,但总结起来,难怪是阴阳五行,具体来说就是八大类辨证:脏象、经络、气血、津液。总结起来,无非就是阴阳。手检中的颜色复杂混乱,但总的来说,也难怪只有红、绿、黄、白、黑五种颜色。颜色之间的变化规律虽然复杂,但总结起来无非就是看颜色的十个轮廓;病理纹理多变如天上云,混沌如羽毛,但概括起来无非五行;手掌面积虽然不大,但也不小,九分如星,主线辅助线纵横交错,不过是经纬而已!所以,虽然题目看似复杂,事实简单。《内经》说:“知其所欲者,终有一言,不知其所欲者,散无止境。这也叫。”
第三,手诊是可操作的。
有人说带参考的手诊是一种非常模糊的诊断,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理论,完全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实际上,这是对参考手诊方法的误解。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从出生到成长,我们如何变得越来越聪明,如何越来越了解这个世界,如何越来越能掌握知识,其实都是我们第一感觉——希望的结果。如果一个盲人想要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生活、工作的能力,换句话说,不看就很难达到普通人的基本能力。那么手诊就是通过我们的第一感觉——希望,最简单、最原始、最本能的方法。看,只看我们手上集中的部分的焦点。如果不准确看手,肯定是焦距放错了。建议调整焦距,再看看自己的手。这时候你会觉得手上的任何变化都逃不过你的眼睛,你会深深体会到原来手诊是这么简单!
第四,手诊是发展性的。
任何技术,任何学科,他们继续发展,说明他们还活着。当它停下来退出历史发展的舞台,说明它一定是一门过时的科学,或者说它不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部文化发展史。手诊医学具有很强的兼容性,与人类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将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历史而永远存在。只要我们是人,我们就会看着自己的手,从自己的手里寻找生活的答案。如果手诊医学真的要退出历史舞台,那么除非人类已经进化到很高的程度,不需要用手了,也就是人在退化没有手的时代,那个时代还远不远?那只是为了以后的我们。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包括理论研究、科学实验和大众普及,不断发展和完善手诊,使手诊医学不仅是医学的一个学科,也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和生命科学的重点研究对象。如果从能量、物质、信息来研究手诊,或许可以从我们的手中找到生命、信息、物质与宇宙的关系。
5.准确才是硬道理。
一般来说,手诊是一种诊断分析的效果。至少从目前的学术角度来看。所以衡量手诊是否科学,其准确率和完成率可能是很多科学家衡量手诊是否科学的唯一标准。不管这种片面的衡量指标对于手诊这一新兴学科是否公平合理,我们作为手诊医学的研究者,必须不遗余力地将手诊的准确率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让手诊医学跻身于科学之列,享受公平公正的科学待遇。所以,手诊是否科学,我们认为其准确性才是手诊科学的硬道理。
诊断原则
手诊是指通过人手的图案、变化和规律,对人体器官的演变进行推理的一种预防和辅助手段。它的原理是利用视觉、触觉等。有目的地观察手上的迹象,以了解人体健康或疾病。例如,根据人的手形、指甲、掌纹、指纹、指关节、手掌
软硬,掌色等。,通过看、摸、推、按、点、捏、按来获取疾病信息。掌纹诊断主要分为三类:色形、掌纹、手形。还有手纹、手型、色纹、皮纹、指甲的综合研究。因此,手诊也被称为“手掌诊断学”。
根据徐凌波的研究,证明手诊对判断痔瘘有临床参考意义。验证表明,手诊痔瘘临床总符合率为79.3%,手诊痔疮临床总符合率为84.2%。肛瘘为82.65438±0%;肛裂为73.9%;肛周脓肿为66.7%,卡方检验显示差异显著(P < 0.01),说明手诊符合率高。
手诊是中国医学传统和民族诊断的特色技能。《黄帝内经》有相关记载:“见其色,知其病,呼其名;按其脉,知其病,称之为神。问他的病情,知道他在哪里,命令他干活。“他认为,人的健康可以通过五官、体型、色脉等外在变化来了解。唐代王超《水镜图》记载,通过观察小儿食指内面浅静脉的颜色和形态变化推断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