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学习“脱贫攻坚”的五点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的体会1 #

在学习了*的《摆脱贫困》这本书后,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深有感触。书中崇高的理想信念,独到的见解,勤奋积极的进取精神,震撼人心的务实工作态度,催人奋进,发人深省。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教育。

“穷”这个词,对于出生在农村,生长在贫困县的我来说,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穷”。对于一个奋斗在贫困县的基层干部来说,更能理解“脱贫”的实际意义;所以对我来说,这是一本有现实意义的书,深深触动了我。

首先要坚定信念,摆脱贫困。更重要的是,穷人应该自助。书中反复强调,地方贫困,不能“穷”这个概念,关键是要摆脱贫困的意识和思维。我们的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先摆脱头脑中的“贫穷”,才能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要讲究工作方法,开拓自己的工作思路,通过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头脑,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摆脱思想贫困。立足本职工作,勇于担当。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有必胜的信心,也要有恒心。就像书中提到的“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弱鸟先飞”的意识,一滴水对准一块石头,目标一致,决心坚定不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造就了滴水穿石的神奇。

其次,要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强调脱贫要有明确的手段,种植、养殖、加工业要推行“一村一品”。个人认为,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扶贫方式,扶持因懒致贫的主因,重建他们对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心;应该给缺乏技术的人培训,让他们有一技之长;对于有致富愿望、有技能、缺资金的,要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对于因病、因灾、因学致贫的,要充分利用国家的帮扶政策。

第三,要突出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全面的经济和社会变革是摆脱贫困的唯一途径。只有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和措施,才能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重视文化自觉和价值重塑,用社会核心价值观紧密团结各民族。

最后,要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我们的干部应该通过诚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来赢得民心。* * * *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指出,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清正廉洁、为人民服务的终身志向。

#学习《摆脱贫困》的体会2 #

最近学习了*的《摆脱贫困》这本书,在理解书中内容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见解。*指出,“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文章成千上万,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条是党的领导;第二是人民的力量。”“无论是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保持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密切血肉联系。这是干部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他深刻指出,领导要有水平,水平从哪里来?水平来自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规律性的东西隐藏在广大群众的实践中。是的,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必须主动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解决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坚持把患者的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第一标准,把患者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患者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患者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扎扎实实地开展医疗服务。这是我们应该做的。

发端于宁德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这场脱贫攻坚的历史征程中,时任宁德区委书记*一针见血地指出,解放思想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他反复强调,“地方贫困,概念不能‘穷’。”“我们党员、我们的干部和我们的群众,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正如他所说,脱贫,“其首要意义不是物质上的脱贫,而是意识和思想上的脱贫。只有先摆脱思想上的贫困,才能摆脱本地区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

这段话对于我这样一个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说,很有启发性和前瞻性。要摆脱“思想贫困”,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意识的束缚,打开思想的开关。不要墨守成规,墨守成规,要不断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及时与同行交流,共同进步。

* * * * *还指出,“既要热衷于质变的突破,又要注重量变的积累。”这就需要我们在思想上努力,在头脑中牢记努力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日常工作中。“艰难困苦就是成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思想上清醒,行动上自觉,抓住主要矛盾,找准重点,对自己的主要问题进行有效的检查和清洗,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

实践证明,这些发展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指导着我们的日常工作。无论时代如何发展进步,我们都要时刻牢记,一切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努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全力为患者服务;另外要在日常工作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结合实际勇于创新,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习《摆脱贫困》的体会3 #

* * * *同志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了物质贫困、思想贫困、信仰贫困三个概念,系统论述了这三种贫困的辩证关系,从而找到了摆脱贫困的思路和路径。

“贫穷”的主要含义是指缺乏物质财富。但在* * * * *同志看来,不能陷入以经济为基础谈经济的形而上学立场,而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在思想和精神层面上寻找物质贫困的根源。在他看来,物质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因为长期的物质贫困,也就是精神贫困,而“思想贫困”。对于精神贫困,他特别区分了思想贫困和信仰贫困。

“思想贫困”是指缺乏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想武器,因而缺乏摆脱物质贫困的有效思路和方法,导致要么穷而乐,要么怨天尤人,而不是积极行动起来寻找出路。“信仰贫困”是指缺乏自信和自尊,缺乏行动的意义和价值目标,缺乏向上的志向和行动的勇气。“看人矮,提不起精神,贫困县感源于自卑。”物质贫困、思想贫困、信仰贫困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摆脱贫困》一书从这三种贫困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摆脱物质贫困首先要摆脱精神贫困,摆脱思想贫困首先要摆脱信仰贫困。

在* * * * *同志看来,什么是真实,不仅可以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也可以理解为精神文明的高度发达。一方面要让人们过上相对富裕的生活,另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扶贫。需要指出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让我们摆脱了物质上的贫困,但也有一些人自觉不自觉地再次陷入了“思想上的贫困”。特别是西方历史的结论成为新的教条,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如何再次解放思想,承担起复兴中华文明的使命,需要从《摆脱贫困》这本书里汲取营养。

#学习《摆脱贫困》的体会4 #

最近经同事介绍,看了*《摆脱贫困》这本书。客观地说,作为一名政府干部,*看了很多治国理政、讲话材料、会议指示精神,但真正进入我脑海的只有这本薄薄的110000字的书。也许是工作性质的原因,作为一个乡镇扶贫的负责人,提起扶贫真的是一把辛酸的眼泪。看完这本书,我豁然开朗。它不仅对理解扶贫起到了直接的指导作用,也在我的脑海中点亮了一盏明灯,促使我从更宏观的角度重新思考扶贫问题。“老师,回答问题”。看这本书就像被老师面对面的教,对我以后的工作有了质的飞跃。

*书中明确写道,书名是《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维的贫困。只有先摆脱头脑中的贫困,才能摆脱本地区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这次讨论让我深受感动。我每天都做扶贫工作,面对扶贫领域的各种问题,进家门,帮扶,报表等。,而且忙,加班也很正常。我和同事聊起扶贫,都沉浸在复杂的事情中,很少深入思考这项工作的意义。可以说我的心思也是“穷”的。看完书,恍然大悟。只有找到工作的意义,才能更好的工作。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目前,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营拔村的冲刺阶段。不深入村组,不采访农民,不长谈,就不可能掌握第一手资料,就不可能制定合适的政策,精准扶贫,最终达到脱贫的目的。

在我们镇上,有一户人家办了一张卡。家里有五口人。夫妻是重组家庭,两人都是残疾人。丈夫因为视力残疾几乎失明,妻子腿部残疾。三个孩子在读书,四个人享受低保。这是一个如此困难的家庭。在精准扶贫过程中,经过多次入户走访了解情况,由于该户想扶贫,虽然夫妻双方都有残疾,但乐观肯干,对子女有很强的吃苦意识和扶贫意识。最初是通过民政办公室给他们送绒山羊,支持他们养羊;没有房子,通过村建系统新建了42平方米的房子;老婆腿不能走,民政处帮忙联系医院做手术,报销了大部分医药费。今年10月,他们家顺利脱贫,人均收入六千多元。展望未来,最大的孩子毕业就能挣钱了。夫妻俩完全掌握了养羊技术,羔羊数量从最初的10只发展到如今的50多只。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幸福。

到今年11月,我们镇的所有登记在册的持卡人都已脱贫。下一步我们会告诉*解决贫困问题的核心是养智养志。未来两年,我们的扶贫工作将在不断发展产业的基础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是扶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一文中,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贫困地区扶贫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贯穿于脱贫致富的全过程。”为了摆脱贫困,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始终牢牢抓住,发挥其重要作用。对贫困户精神文明的引导是我们扶贫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

#学习《摆脱贫困》的体会5 #

读完*《摆脱贫困》,可以看到诗人艾青深情的告白“为什么我的眼里总有泪水,因为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摆脱贫困》提出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环视基层”等一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字里行间流露出* * * * *同志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冷暖的勇于担当,对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生动实践。

敢于正视困难,敢于直面矛盾,真正体现了一个* * *生产者的战略眼光,彰显了解放思想的理论品格,这是脱贫攻坚给予我们的深刻思想启示。“我们承认闽东穷,也清醒地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和复杂,然后穷则思变,知难而进——‘穷’的压力还是有益的”(闽东之光)。“只有先在思想上‘脱贫’,才能在本地区、整个国家和民族上脱贫。如果你很穷,你会考虑改变。怎么改?就是采取行动,就是付诸实践。”我提倡行动。实践高于认知的地方在于它是行动”(《后记》)。* * * *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指出“闽东发展道路的关键在于如何转动农业和工业两个轮子”(《弱鸟先飞》),“要看到闽东要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道路,道路是曲折不平的”(《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道路》), “福建”这种在认识中自觉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的前瞻性理念,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机遇下加快发展、科学发展树立了典范。

摆脱贫困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群众观点。政治的繁荣在于顺应民心,政治的浪费在于反对民心。尊重人民的智慧,始终把人民放在崇高的位置。“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发扬‘滴水穿石’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长期不懈努力才能实现”(干部基本功)。只有善于和坚持群众路线,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和动力。

在人们思想还没有完全解放的80年代后期,* * * * *同志以一个战略家的非凡眼光,评价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一个地区的文化建设有很多内容,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就是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闽东之光》)。对于闽东传统文化的发展,* * * * *同志更是如数家珍,解释说:“畲族文化是亮点;闽东是个老区,奋斗了很久,也有亮点。闽东人民现在抓住了脱贫致富的机会,这是另一个亮点;闽东山海交融,风景独特,也是亮点(《闽东之光》)。这样一种基于本土文化的传统文化发展观,体现了文化的开放性和文化的充分自信。2014 10 15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修身养性的重要源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立足的坚实基础”。

2012 165438+10月15、在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会见记者会上,*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和今后,面对新的发展征程,迫切需要锤炼更加清醒和自觉的责任担当。每一个* * *党员都能静静地读一读《脱贫攻坚》,既充实了精神,又增强了前进的自信,从而更加坚定有力,敢于担当,迎难而上,在“中国梦”更广阔的征程上书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