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城乡发展:农民怎么想?政府如何提供帮助?——旬阳县农民进城调研报告
旬阳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委会提出以统筹城乡的思路规划旬阳未来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如何做好农民进城工作,事关城乡发展大局,事关老百姓心坎,既能让农民愿意进城,又能让他们进城后“稳得住”,安居乐业,让农民在城里安家落户,既能最大限度地符合县情民意,又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政府如何提供帮助?“县委宣传部组织调研组,在郊区镇、中心镇、偏远乡镇随机选择四川路、中山、高山村,与农民面对面进行访谈交流,听取农民对进城落户的看法和建议。通过扎实细致的调查,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本摸清了农民进城的想法、愿望和要求。调查报告如下:1 .基本概况:调查组选取了旬阳东部的束河镇(代表古镇)、旬阳北部的甘溪镇(代表县城)、旬阳南部的金寨镇(代表新城)。每个镇选取高山、中山、低山三个村,按高、中、低随机抽取每个村10农户,进行面对面访谈。调查组重点走访了束河镇高桥村(低山村)、甘溪镇桂花树村(高山村)、石家坡村(中山村)、袁湾村(低山村)、小营村(低山村)、谭家院村(中山村)、金寨镇观音堂村(高山村),还走访了沟源乡华凯村(低山村)、观音堂村。调查结果如下:(1)其中有39户愿意在城市定居,占被调查总户数的39%;59户不愿意进城落户,占被调查总户数的59%;根据情况确定2户,占调查总户数的2%。在39名有进城落户意愿的农民中,有27人因各种资金紧张正在等待相关政策支持,占有进城落户意愿人数的69.23%;条件成熟的有12户,无论有无政策支持都决心进城落户,占愿意进城落户人数的30.77%。有进城落户意愿的39位农民中,有16位农民愿意进入县城,占比41.03%;有23个农户愿意进入集镇,占58.97%。从调查统计来看,愿意进城的农民虽然没有不愿意进城的农民多,但比例也不小;在有进城意愿的农民中,持观望态度、看到政策优惠范围的农民占较大比例;愿意进集镇的农民比进县城的多。二、特征分析:(1)愿意进城的群体特征:1,中青年农民。调查中,愿意进城的农民年龄大多在25岁至45岁之间。这些农民思想更开明,接受新事物,渴望在城镇过上方便舒适的生活。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农民比较年轻,有条件和能力进行二次创业,可以解决进城后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来源问题。2.农民工。主要是在外打工的包工头或者常年在外打工有一些积蓄的外出务工农民。这些农民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头脑灵活。他们早已习惯了城市生活,不愿意回到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恶劣的农村,渴望拥有更舒适的城市生活环境。进入城镇后,可以在城镇定居创业,也可以选择继续外出打工。这是这次调查中最重要的愿意去城市的农民群体。3. "半城半农”家庭。即夫妻一方在农村务农,另一方在集镇租房做生意、打工、带孩子。这些人长期在城镇租房做生意、工作或照顾孩子的学业。他们早已成为城镇的一部分,不再交高额房租,成为名副其实的市民,是他们的梦想。4.固定收入的家庭。在调查中,我们还走访了几位家庭成员是干部、工人或教师的农民。这些农民家庭有一定的固定收入,几乎没有后顾之忧。他们强烈渴望住在城市里。(2)不愿意进入城市的群体特征:1,集镇周边农民。主要居住在郊区,集镇或村镇周边,交通便利,土地条件好。这些农民不愿意进城。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城镇周边,生活条件与城镇差别不大,有更好的土地条件可供开发利用,所以对他们进入城镇没有吸引力。2.建造新房子的农民。这部分农民认为自己倾其一生盖新房,如果再让他们搬家,他们认为无论是精力还是财力都难以承受。3.老传统农民。这些农民大多超过50岁。他们常年生活在陆地上。他们思想保守,头脑不够灵活。他们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村生活方式。他们认为城市生活消费水平高,进入城市后很难生存。他们有后顾之忧,至少有吃有穿。基于以上两个群体的特点,通过对比分析,现阶段农民进城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从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下的中青年农民比45岁以上的老年人更愿意进城。2.从经济角度看,在外打工或有固定收入的农民比在土地上生活的农民更愿意在城市生活。3.从地域分布来看,居住在中高山的农民比居住在川岛河边的农民更渴望进城。4.从进城方式看,农民进入城镇社区的比例大于进入县城的比例。三、农民的想法:1,对进入城市和城镇持积极态度。农民普遍认为,决定进入城镇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可以改善生活环境,缩小城乡差距。广大农民肯定并欢迎这一决定。2、非常在意政策的优惠程度。农民进城后原农村宅基地如何补偿?承包地怎么补偿?赔偿标准有多高?进城后就业有哪些优惠政策?这些涉及城市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农民渴望知道这些问题的具体标准。他们希望政府的各种补贴能填补他们在城市买房的资金缺口,政府提供的就业服务能让他们生活无忧。因为优惠政策不明确,想进城的农民大多持观望态度。如果政策支持好,有吸引力,有相当一部分愿意进城。3.房价太高,承受不起。调查中,大部分人有在城镇居住的意愿,但普遍认为县城房价太高或集镇地价太高买不起。老百姓认为县城一套房一次要30到40万,而集镇建100平米的地基要4到5万,至少要16到7万才能建好。他们认为这是无法忍受的。大多数进城农民希望政府能在城市自主规划建设农民生活小区或提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面积在90平方米左右,房价控制在1500/平方米以下;集镇100平米的地价应该控制在3万左右。4.解决进城就业的后顾之忧。人们希望对进入城镇的农民给予“特殊照顾”,进行就业培训指导,提供工作岗位或就业信息。同时解决城市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问题。使进城农民有固定的收入,生活稳定,心理稳定,适应城市生活,从城里人变成城里人,从农民变成市民。5.取消户籍等阻碍在城市落户的“门槛”。农民认为每个集镇所在的村都有不同程度的“户费”或变相的不同收费。这种“土政策”成了阻止农民进入城镇的“门槛”。人们希望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取消户籍、教育等“门槛”,让进入城镇的农民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四。建议:通过访谈和调研,课题组一致认为,出台鼓励农民在城镇生活的政策,符合农民的根本利益,是农民进城的殷切希望,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科学发展的现实举措。政策的出台势在必行,应该及时果断地制定。建议政府在推进农民进入城镇工作中加强以下几点:1,明确政策,提高吸引力。农民进城与否,归根结底是一个利益导向的问题。要把政策机制作为吸引农民进城的着力点,用最优惠的政策引导农民进城,让农民“想进来”。“一是要尽快明确城市农民原农村宅基地和承包地补贴标准,明确城市农民住房保障、就业、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具体优惠政策,建立城市农民财产评估机制,对放弃的农民原有房屋、地上附着物、土地进行有效评估,维护城市农民应有的利益。补贴标准和优惠政策既要以省市相关文件为依据,又要结合旬阳实际,最大限度地发挥吸引力。二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知晓率。充分利用会议、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农民进城的意义、方式、步骤、优惠政策和保障措施,深入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建立咨询平台,开通农民进城热线,随时接受群众咨询,为群众解疑释惑,引导农民按程序申请两免、享受优惠政策。在县政府网站设立农民进城落户专栏,接受农民工网上咨询,引导农民工自愿放弃进城购房。通过大力宣传,让农民进城政策家喻户晓,营造“人人理解农民进城政策,人人关心农民进城务工,人人支持农民进城务工”的良好氛围。2.科学规划解决房价问题。住房问题是进城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目前的商品房价格超出了大多数进城农民的承受能力。探索建立进城农民住房保障机制是解决农民进城问题的核心问题。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进城农民的住房保障。一是抓住国家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机遇,统筹建设县城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让进城农民“买得起房”。二是把乡镇统一规划建设农民安置小区过程中的“安居工程”和“生态移民”结合起来,纳入所在乡镇管理,对安置小区建设项目实行“一费制”管理,简化建房手续,降低地价,让进城农民“建房”。三是按照“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体现特色”的原则,加强村镇社区的规划,让一些既不想进县城又没有经济能力进集镇的农民成为先进的村镇社区。3.提供服务解决就业保障。做好进城农民就业、社保、医疗、教育等配套服务,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一是组织进城农民技能培训,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载体,大力开展进城农民劳动技能培训,使每个进城农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二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进城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快县城和集镇二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满足外出务工农民的需求,使他们从农民转变为有固定经济收入的劳动者。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各部门要为进城农民提供均等化的城镇社会保障、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制定和落实农民就业创业优惠政策,真正实现农民市民化。特别是进城农民子女入学要结合县城建设和农民进城发展趋势,逐步扩大办学规模,解决“大班额”问题,确保进城农民子女接受正常教育。通过一系列针对进城农民的配套服务政策和后续服务的实施,让进城农民真正实现“稳得住、留得住”的目标。4.尽早规划解决农民进城的土地问题。为有效解决农民进城后的土地问题,建议政府从三个方面解决:一是尽快出台农民宅基地、承包地、林地补偿标准,进城农民直接将土地交给村集体,村集体按补偿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偿,土地归村集体所有;二是积极引导农民将土地流转给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实行规模化经营,农民收取土地流转费或租赁费;第三,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合作社,规范运作程序和相关机制,进城农民也可以把自己的土地交给农村土地合作社经营。合作社向农户发放土地股权证,每年领取分红和股息,以此促进农村烤烟、蚕桑、现代农业、水产养殖等产业的集约化经营。5.因班而异,分批推广。农民在城镇落户,不必强求整个县镇推进,循序渐进,一哄而上,也不是“一刀切”,给农民最大限度的自主选择权,分批推进。第一,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进城意愿、住房、土地处置方式等方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根据自身条件自主选择。二是鼓励有经济实力、条件成熟的农民先进城,条件不成熟的待条件成熟后再逐步进城,促进农民分批进城。第三,农民可以选择进入县城、集镇或村社。根据条件,农民可以分类进城务工。但无论农民选择进入县城还是集镇,都要按照鼓励农民在城镇生活的实施办法给予补贴。(陕西省旬阳县委宣传部调研组:程海林、赵攀强、魏、敖忠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