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县舞蹈培训班
庆阳市东方红小学教师赵兴义,当了37年班主任。他说:“只要我还是老师,我就当班主任。”赵老师对班主任的态度没变,但青年教师对班主任的态度变了:永远当不了班主任,就永远当不了老师。
华池县柔远初中语文教师黄军针对作文难的问题,推出了“初中语文读写生活化教学”课改项目,鼓励学生从课文中读出作者的生活,然后把自己的生活写进作文。于是,学生上语文课的态度变了,写作的态度也变了。
所有这些“改变”,在庆阳市教育局局长吕华东看来,可以概括为“让教育回归本真”。著名教育家朱永新今年4月到庆阳部分中小学考察,在其微博中欣喜地说:我们看到了“西部师生生活状态的改变”。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014 2月15日,陆华东看了宿州十中校长刘写的一篇文章《每一个老师都是校长》后深受感动,并给校长写了一封信,随刘的文章一起寄给了市直属学校和各县的部分校长。
很快,校长们回应了。正宁三中校长卢寿龙说,校长、老师、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对方的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对方的缺点”。西峰区齐家楼初级中学校长佟君如说,“校长要创造一个渠道,唤醒每一个老师。”开学第一天收到信的庆阳一中校长窦兴文说:“校长还能这样!”
陆华东说,10年前,他刚担任庆阳市教育局局长时,发现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校长是惯性的校长,老师是经验的老师”。他把这种现象称为“职业倦怠”:“职业倦怠的核心是功利和浮躁,而克服功利和浮躁,必须通过读书滋养教师的品格,培育教育生态。"
2005年,庆阳教育系统中小学“经典诵读”活动全面启动。对于教师,市教育局出台了统一的阅读目录,明确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阅读一本教育经典,各级教育局长必须以身作则。此后,各校不同规模的“读书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各校“读书会”交流频繁。读经典、谈经验、写心得,逐渐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习惯,形成了“主任带校长读、校长带老师读、老师带学生读”的长效机制,涌现出一大批热爱阅读、善于思考的“种子教师”。
周一至周五每天下午上课前半小时,是庆阳市东方红小学师生的读书时间。学校提出的要求是:“学生不预习不做作业,老师不备课不改作业。”
每周五的最后两节课是庆阳五中师生的整本书阅读时间。学校提出的口号是:“读经典书籍,扎根基层。”
每周六晚8:00-9:30,是青羊李镇西教育研究会会员网的读书时间。研究会的宗旨是:“聆听大师教诲,感受教育真谛。”
今年,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了“一书一沙龙”经典诵读活动。市教育局的想法是:“* * *看一本书,想一件事。”
很多师范毕业的老师说,在学校没读过教育经典,没想到工作后会读。很多学校的阅读成果展室里陈列着老师和学生自己写的各种书籍,既是“书香校园”的生动诠释,也是“快乐教师”的最好注脚。
今年前10个月,庆阳市东方红小学校长范建国读了九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了两遍,做了两万多字的读书笔记。他说,大量的阅读积累,让东方红小学的老师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有灵气,越来越大气。“学校教育的常态是让学生跟着真正的学者走。”
“这本书引导我进入孩子的心灵;书成就了我的课堂。”庆城县庆城小学语文老师黄红艳在她的文章《读书,做一个快乐的老师》中说,“现在,我离不开书。”
从老师身上改。
庆阳的中小学老师喜欢用一个词“反思”。看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接受一次培训,参与一次讨论,都会谈到“反思”。
张兴斌曾经在中学当了20多年的语文老师。2010他成为新建的环县五中校长后,有了更多的参观和培训机会。他说,从那以后,他把自己的缺点和失败更多地告诉了老师:“我想尽快把我的反思反映给年轻一代的老师。”2011环县五中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如果你走老路,你将永远落后。”环县五中的“新路”始于教师的写作——通过写作迫使他们阅读,改变教师只说不“做”的传统;通过写作来激发教研,改变教师只教不“思”的习惯;通过写作记住职业幸福,可以改变教师只教育不“幸福”的心态。
正宁县中考结束后,要求每位老师写一份“工作反思”,然后直接交给校长,由校长亲自点评。他们称这种交流方式为“精神对话”。校长任幼云说,没想到第一次对话在老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也引起了很多变化。周会改为“教育叙事”,老师们分年级轮流讲自己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故事;学科教研活动改为“世界咖啡”。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每个老师都会问一个他遇到的问题,每个活动都会选择几个问题进行讨论...
吕华东说,只有通过专业发展,唤醒教师的专业意识,才能真正改变教师的精神状态。
刚开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走出去,再进来训练。去了北师大、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来了王定华、郑日昌、丁荣、朱永新、李镇西等中国最著名的教育专家。很多老师说,进入著名教育家的世界后,才意识到自己封闭太久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蓝色计划”、“名师工作室”等新型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在各县区落地生根,“明星管理”、“分层管理”等新型教师成长机制在各校遍地开花,“同课异构学习”等新型教师互动方式被广大教师广泛接受。窦兴文深有感触:老师向老师学习比我们想象的要认真,老师赶超老师的欲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烈。
青阳实验小学的杨艳荣老师,在听了全国优秀班主任丁荣老师的《做一个快乐、幸福、有成就感的班主任》讲座后,体会到学生的各种资料就是“班主任的工作史”。
庆阳市东方红小学于20111启动了“走向卓越”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更让他们自豪的是,三年后,教育部2014年9月启动的全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也以“卓越”命名。校长范建中说:“优秀的教师是培养出来的,不是选拔出来的。”
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庆阳市提出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一支从小热爱生活的班主任队伍,一支以教育工作者为校长的队伍。他们相信老师变了,学校就变了,学生就变了,教育就变了。
说起庆阳市教育的变化,省内外来参观学习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平静、宁静、真实。
以学生为主题。
2013年9月,郭亚龙《适合课堂》名师工作室在庆阳五中挂牌。郭亚龙只是庆阳五中的一名教师,但他的名师工作室设立了多个工作站,分布在全市各县区。工作室每周更新一次主题博客,每月举办一次主题沙龙,每学期举办一次主题研讨会。这个“主题”就是“学生”:“实现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人格和生活奠定基础,帮助学生成为人格完善、终身幸福的人。”
正宁县何山小学的教学主任乔在学完六年级语文“叩开诗歌之门”这一单元后,要求40多名学生写一首诗。她没想到每个学生都对写诗这么兴奋,对自己的诗这么自信。她也和学生们一样,进入状态,组织指导学生成立编辑部,让他们自己抄写、设计、插图、装订,制作了一本“手工”诗集《秋诗冬韵》,全班传阅。她说,她从学生们的表情中看到了珍惜和成就感。
环县五中高一有语文课。在学生“结对学习”和“分组学习”的过程中,一位在外校上课的老师忍不住向周围的学生“说说”。这时,一个学生给了他一个“警告”:“老师,你讲得真好,但我们必须先自学,才能听你的。”过了一会儿,老师又开始热情地讲话了。当教室的语文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后,悄悄离开了教室。不一会儿,教务处的一名工作人员来到教室,“劝老师停下来”:“老师您好,这是学生自习时间。请相信学生。他肯定有自己的看法。”另一位老师在谈到这堂课时深有感触:“学生们的讲解让我震惊。"
“让课程为学生打开一扇门,每一扇门都通向快乐而完整的教育生活。”“让真理之花在课堂上自然生长。”“让生命的激情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升起。”庆阳市教育局在深化“新课改”过程中,鼓励各县区、各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按照“开设国家课程、补充地方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探索校本课程”的思路,不拘一格地进行课程创新和课堂创新,涌现出一个又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魅力课程”、“魅力课堂”、“魅力校园”。
在庆阳五中,每节课的前三分钟是学生的发言时间,学生可以像老师一样谈谈自己的所知所想。每周三下午最后两节课是全校的“课程超市”。中学生可以像大学生一样走进其他班级,选修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在庆阳市东方红小学,有一系列以“太阳”命名的文艺社团:太阳魂乐团、太阳河播音主持社、太阳鸟合唱团、太阳谷校园戏剧社、太阳花舞队、阳光葫芦丝社;还有一系列校外教育基地。每天都有一班学生去田间地头、工厂车间上生存实践课。
在华池县柔远初级中学,曾经的班主任黄军老师经常给学生们过生日,学生们唱生日歌。他写了生日诗——你是许的一颗沉默的宝石,是的一棵小草,我希望你是曹海龙的一条腾飞的巨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在一次全国教育实验会议上,鲁华东在主题演讲中说:“育人其实和种庄稼一样。要以农民弯腰的姿态,深入田间地头的精神,做实实在在的教育。这是我们选择的道路。我们不怕远行,也不怕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