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龙是什么样的人?
北京石景山医院重症医学科吴世龙副主任医师
我叫吴世龙,来自北京石景山医院,是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医师。2020年8月,为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医疗救助的号召,我依依不舍地告别年迈的父母和娇小的妻儿,来到了被誉为“美丽三江之源、巍峨山峰之巅”的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这里平均海拔4500多米。我担任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兼援藏医疗队队长,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医疗支援一年。
于都县地处青藏高原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腹地,地广人稀,高寒缺氧高辐射,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工作条件极其艰苦。属于国家脱贫攻坚最困难的六个地区。我时刻牢记党的政治嘱托和帮扶青年的使命,把“缺氧、不缺精神、吃苦、海拔再高”转化为工作的激情动力,克服重重困难,扎根雪域高原,与当地医护人员并肩战斗,挥洒青春汗水,谱写了一曲关爱生命健康的壮丽凯歌,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北京曼巴”。
在我第一次到达金铎县的第一个晚上,我团队的一名成员患有严重的高原反应,呼吸困难。我给他吃药吸氧,照顾他到深夜。他的病情逐渐好转。我正要休息,突然电话响了:“吴先生,你是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一名孕妇在分娩过程中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快来抢救病人。”我来不及多想,不顾刚到时的高原反应,立即穿好衣服,赶往医院。到了才知道这是个高危产妇。因为她的家人没有及时送医,胎儿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产妇意识模糊,没有血压,血氧也没有显示...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判断产妇是休克了!我冷静指挥大家抢救病人,面罩吸氧,准备气管插管设备,迅速补水,使用肾上腺素...通过一系列及时对症的手术,产妇生命体征逐渐好转稳定。但由于胎儿一直无法分娩,加上这里的医疗条件有限,为了确保产妇的安全,我们决定在她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及时将她转到州医院进一步诊治。这次抢救为病人的转院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我一直关心病人的安全,不断告诉转院医生一些细节和注意事项,并给他留了电话号码,如果病情有变化随时提供远程医疗支持!通过对休克产妇的抢救,她不仅转危为安,还锻炼了医护人员的协同抢救能力,大大提高了医院对危重患者的抢救水平。
由于医疗条件差,这里住院的病人很少,很多人都是去州或者市里住院。上班第二天,治疗了一个胆囊炎胆囊结石的住院病人。对病人真诚相待,反复到床边查看病情变化,对病人嘘寒问暖。我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认可和感谢。每次见到我都亲切的叫我“北京曼巴蛇”!我知道这里的病人经济上不是很富裕,所以尽量询问每个病人详细的病史,仔细的体检,尽量少做检查,尽量节省费用,明确诊断!在随后的几天里,先后诊断和治疗了两名患有肝包虫病并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治疗1例胎龄29周,体重1240g的早产儿,治疗1例1岁以下烫伤婴儿。他的脖子和右肩都被茶水烫伤了,还感染了高烧,特别疼。经过精心治疗,孩子病情逐渐好转,体温逐渐正常,一周后出院!
过了一段时间,据说很多普通人都通过各种渠道知道北京有个医学专家来看过我。我记得有一个星期天,我像往常一样7点起床。因为高原反应,没睡好。我血压高,头疼,心慌。刚吃过早饭,想休息一下。有人敲门:“吴医生,有个病人要见你。”我想:“我休息的时候,一般会被病危的人看到。为什么今天有人来家里看病?”无论如何,藏区的人可以回家来就医咨询,这是对我们北京医疗队的信任。我们一定要好好待他,不要让他们失望!原来,患者是一名老年男性,藏族,74岁,晨起血尿。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检,我认为患者极有可能患有膀胱肿瘤。我建议患者去医院做尿常规和泌尿系统的超声检查。很快检查结果出来了,确诊为膀胱肿瘤!家人拿着成绩单来找我,夸我医术高超,感谢我的无私帮助,在雪域高原亲切地叫我“北京曼巴蛇”!
“善待一个人,让一个家庭幸福,让一个县和谐”。一年间,我都不记得收治了多少次这样的危重病人。每一次成功的治疗,不仅挽救了一个病人,也挽救了一个家庭,有效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赶走了因病致贫之路。
每次治疗病人,我都能做到心平气和,处理得当,治疗准确,效果良好。不仅赢得了患者家属的好评,还亲切的叫我北京曼巴亚古(藏语:好医生)!赢得了当地医务人员的好评和模仿,点燃了他们积极学习医疗技术的热情。每次出诊、查房、会诊,甚至是出去义诊,总能让当地一些有时间的医护人员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提高。一年来,共出诊500余次,查房90余次,会诊40余次,义诊300余次,影响和激励了当地一大批医务人员。
因为在工作中表现出多才多艺、敢于担当、组织协调能力强等诸多优点,2020年9月被于都县委组织部任命为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针对当地地处偏远,观念陈旧,管理松散,医院运营工作一定程度上粗放的情况,我从四个方面入手,引导医院向先进的医院管理模式靠拢。一是加强制度建设。9月份以来,制定(修订)发布了《医院院感工作委员会及医院院感制度》、《生物安全委员会及制度》、《员工出国深造协议》、《劳动纪律管理办法》、《医院总值班制度》、《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病历质量管理办法》、《新冠肺炎病毒感染防护制度》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二是做好科室管理,组织和协助团队成员本着专业特长、优势互补的原则分包科室,指导医务科对各科室的医疗、护理、病历、医技进行全面质控管理,定期考核,严格奖惩,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三是协助县中心工作。在担任新冠肺炎救援队副队长、成都市人民医院信息队副队长期间,帮助制定了《于都县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实施方案》、《于都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应急预案》、《于都县人民医院关于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应急救治小组的通知》等配套文件, 《于都县人民医院关于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流控团队的通知》、《于都县人民医院关于建立新型冠状病毒后期预防支持团队的通知》、《于都县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护制度》,并指导实施。 四是优化工作流程,高标准做好其他医疗卫生工作。
如果说援助医疗队帮助受援方直接开展医疗活动是一种“输血”式的扶贫,那么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和医疗能力就是一种“造血”式的扶贫,这也是援助医疗队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有效落实这一任务,我提议把每周三作为“多县医院培训日”,不仅要带头当好教练,还要组织对口帮扶队员和外出培训回院当教练的人,以团队为单位,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全程跟踪。完成了医院意识培训、结核菌素实验培训、病毒核酸采样培训、新冠肺炎诊疗知识(第8版)、心肺复苏指导与实践等系统培训。同时加强医务人员“三基”知识的学习,定期考核,严格奖惩,让技术和人才都留在家里,留下一支我们带不走的“北京级医疗队”。
他们大多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气压低,氧气浓度低,所以猝死的情况特别严重。此外,农牧民的急救技能普遍较低,加强急救技能培训意义重大。我在ICU工作了十几年,有丰富的急救知识技能和抢救无数猝死患者的实践经验。于是,我下定决心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努力做到“人人都会急救”,以“人人急救”为目标,先后对县医院、卫生院、总工会、县局、国税局、公安局、寺庙、学校、企业等多家单位的2000余人进行了面对面的心肺复苏术培训、除颤培训、海姆立克急救培训, 并且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他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技能,让这个总人口6.7万的县多了一个,每30个人就有一个急救人员。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健康尤为重要。我组织并参与了由爱佑慈善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为金铎县所有中小学校的65,438+03,000多名学生进行健康体检。由于体检人数多,涉及全县5镇2乡中小学,广海高,最低海拔3500米,最高海拔5100多米。高原反应伴随了整个体检过程。条件艰苦,有时候要工作到晚上八九点。有些地方大雪纷飞,气温低至零下20度。为了节省时间,我和队员们都急着喝水。学生一节课一节课排队,我却一直检查记录。孩子多,空气流通差。我已经处于缺氧状态,脑袋一直感觉闷闷的,很疼。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全身无力。第二天半夜,我的头痛还是难以忍受,还伴有呕吐。虽然吃了止痛药,但症状并没有减轻。我和队员们互相照顾,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如期完成了这次有意义的体检任务!还参加了县民政局开展的“明天计划”孤儿健康体检活动,为于都县147名在校孤儿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我全面负责这次体检,为孩子制定了科学合理的体检项目,组织协调人力物力,调配有经验的医生进行体检,保质保量完成了体检任务。孤儿体检项目的开展,为孤儿的预防和早期诊治提供了平台,同时为下一步的救助工作摸清了底数,为建立健全孤儿健康档案奠定了基础,有效加强了孤儿的医疗康复保障,让全县孤儿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据说很多县的学校大多是寄宿制学校,卫生条件差,人多拥挤,容易导致传染病的流行。我参加了全县春季开学季学生结核病筛查,还组织医院工作人员定期到校园开展环境消毒工作,有效保障了学生的身体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是国家战略,也是果多县人民医院的工作重点。我凭借在京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的经验,在隔离病房建设、病毒和核酸实验室建设、“新冠肺炎”相关文件和制度起草、应急物资储备、发热门诊工作制度、预检分诊、医疗流程制定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我多次组织医院员工开展新型冠状病毒、隔离衣、病毒核酸采样培训等业务培训,多次组织医院员工开展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演练,提高医院疫情防控能力和水平。我还担任了于都县新冠肺炎预防接种医疗专家组副组长,走遍了大大小小八个预防接种点。经常天不亮就出门,天黑才到家,克服寒冷缺氧、交通不便等困难,检查指导各接种点的医疗救治和安全保卫工作,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各接种点工作有序开展,未发生严重接种不良反应,为全县新冠肺炎防治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2021年3月24日,多县谢吾镇发生山火,威胁附近群众生命财产和三江生态环境。县委、县政府迅速成立抢险救灾指挥部,扑灭山火。我被任命为医疗保障组的专家,参加救灾工作。作为医疗保障组唯一的专家,我穿着白大褂,从海拔3700米的救灾指挥部爬到海拔4500米的火场。到达山顶后,我的头发、口罩、衣服、鞋子都沾满了灰尘,呼吸非常困难。救火的同志们看到北京的医疗专家来到他们身边,大大鼓舞了士气,稳定了士气。总部的领导们也是。一个稻草人在救火的时候眼睛被刺激的不舒服,我就用生理盐水洗了一下,用纱布包扎了一下。一个护林员在灭火的时候手受伤了,我用碘酒消毒,用纱布包扎。另一个孩子的妈妈在山上灭火,孩子在家不小心破了皮。我给他做了清创缝合,孩子妈妈一直感谢我。3月27日,成都市县长艾尼阿刚亲自来到救灾指挥部指导工作。县长和指挥部领导在听取汇报后,对北京医疗队的医疗保障工作给予了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
2021年4月3日参加植树节活动,植树种花,绿化美化三江,保护生态环境。5月20日,我被当地重点龙头企业聘为“医疗顾问”,保障生产,促进就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5月22日,临县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我连夜组织医疗救援。5月26日,一只熊在谢吾镇打伤了人,我组织了一支医疗队参加紧急救援工作。北京援外医疗队始终为“脱贫”贡献力量!
众所周知,宣传工作是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优良传统。宣传工作既能传递信息服务群众,又能引导舆论,普及政策。同时,宣传是推动工作的动力。宣传工作做好了,可以事半功倍。在与新冠肺炎斗争期间,我积累了丰富的宣传经验。在于都县工作期间,我不仅是石景山援藏医疗队的宣传员,还是于都县人民医院的宣传员。完成宣传报道47篇,Tik Tok作品70余篇,微博作品45篇,很好地宣传了北京援青医疗队的工作,有效提高了北京援青医疗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很多县的老百姓更加了解国家精准扶贫的具体事例,他们的亲密关系得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我的美文成为北京医疗队的宣传阵地,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成为援疆队员的精神食粮,使北京援疆医疗队形成合力,为“健康中国,健康最重要”提供助力,为北京“对口援疆”工作圆满完成贡献力量!
一袭飘白裙,是一颗纯净的心;一声曼巴松宝,是守护生命的重托。我以良好的职业素养、高尚的品德和精湛的技术,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赢得了众多藏族同胞的认可和信任,赢得了当地人民的衷心喜爱,呈现了藏汉一家亲发展的新局面。因此,我的援青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认可,被多个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健康局、县人民医院授予2020-2021年度“优秀援青人才”、“优秀援青医生”、“最美医生”等荣誉称号。
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一年的对口帮扶工作就要结束了。由于长期慢性缺氧,我的身体出现了高血压、失眠、记忆力下降、头发花白等诸多不适。但是,作为一名北京青援医生,我没有犹豫,没有后悔,也没有骄傲。因为我把青春最美好的时光留给了这片广袤的土地,收获了快乐和幸福;因为我有幸参与了“脱贫攻坚”的历史大业,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北京的力量;因为我用无私的爱创造了“北京青年援外医生”的名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真的可以说“一次说多句台词,一生深情”!